錢小昆
來到巴黎的人,只要對印象派有所耳聞,必定會來到蒙馬特高地朝拜印象派大師們尋歡作樂的發(fā)源地,這里有偉岸的圣心大教堂,以及教堂背后喧鬧的小廣場,街頭藝人,小酒吧,以及以“紅磨坊”為代表的無上裝康康舞俱樂部。
如果你以為百年前被印象派藝術(shù)家們光顧的蒙馬特是多么的藝術(shù),那你就大錯特錯了,作為一個忠實延續(xù)歷史的城市,巴黎在這百年里,從未擺脫過蒙馬那份獨特的驕奢淫逸又平民的脂粉氣,以至于今天當(dāng)我們從La Chapelle地鐵站出來,瞬間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jīng)離開了大巴黎地區(qū)。蒙馬特高地從來都是巴黎最混亂的地方,今天這里也是各種黑人、阿人混居,騙子小偷小商販,強買強賣偷雞摸狗的聚集地。所以千萬不要因為印象派而把這里錯當(dāng)成法國的藝術(shù)天堂,你的三觀會在瞬間被等紅燈時劃開的錢包刷新。
然而蒙馬特的魅力正是在于它的混亂和自由。早在百年前,不甘于學(xué)院派體系的這班印象派“革命者”帶著畫筆和貧窮在這里渡過了無數(shù)美好時光。雷諾阿討好大眾的那份鮮艷正是來自于蒙馬特,而這里還誕生出了另一位十分令人喜愛的畫家圖盧茲·勞特累克(Toulouse-Lautrec)。誕生于富裕家庭的勞特累克由于年幼時的兩次事故而導(dǎo)致腿部的終身殘疾,盡管如此他卻從沒有因此自卑。相反,在蒙馬特高地“紅磨坊”常年的浸染中,他用最生活的筆觸為我們刻畫出栩栩如生的舞女。和德加“高大上”的芭蕾舞女不同,勞特累克描繪的都是在“紅磨坊”里每晚表演康康舞的底層舞女,但在他的筆觸下,最平凡的那些舞女也有著最動人的笑顏。
那么為什么蒙馬特高地能夠讓印象派畫家們?nèi)绱肆鬟B忘返呢?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蒙馬特的象征——“紅磨坊”。時至今日,“紅磨坊”依舊是巴黎最為熱鬧的景點之一,19世紀末期,伴隨著印象派畫家們的活躍,享譽世界的康康舞正式在這里誕生,而后一直紅遍全球。這種濃重的巴黎市井風(fēng)情極大刺激著畫家們的感官,美艷的妝容,雪白的大腿,杯酒人生般的享樂主義代表了巴黎人最縱情的一面。
中國旅行者最初把這里當(dāng)作是“開洋葷”的脫衣舞廳,實質(zhì)上,這種無上裝的舞蹈表演需要極大的技藝和功力才能屹立于這個舞臺。相反倒是在“紅磨坊”周邊的一些渾水摸魚拉客的小館子里充斥著毫無藝術(shù)的色情表演,而表演者還多是上了年紀的色衰大媽,專門坑騙來自亞洲的好色客們。正是這些林林總總的各色人等,構(gòu)成了以“紅磨坊”為核心的蒙馬特高地特有的文化氛圍。和塞納河兩岸的盧浮宮、奧賽的端莊優(yōu)雅相比,這里真可謂是巴黎人真性情的豪放展現(xiàn),而唯有這樣的氛圍才能使印象派真正成為“革命者”,走入到藝術(shù)史中,成為不可磨滅的篇章。
在許多來自巴黎的明信片里,蒙馬特高地的路燈也成為這里獨特的風(fēng)景,陡峭的臺階以及鐵質(zhì)的欄桿把這里的一切都鐫刻上了一種歡鬧與寧靜并存的時空,蒙馬特是巴黎的一個面孔,就如莫奈的《日出 印象》那樣像一個剪影般記錄下一段歌舞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