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堅
你想教育孩子“愛運動”?毫無樂趣的教育方法只會適得其反。新時代的智慧爸爸們,懂得帶孩子去發(fā)掘日常家務事中蘊藏的點滴樂趣,把它變成一場華麗的游戲。
爸爸不妨首先自己承認:其實我也不喜歡做家務……真實,絕對是面對孩子的第一要義。如果爸爸自己都不喜歡被所謂的“責任”束縛,而勉強去做什么事情,又為什么不能理解孩子,非得要以這種方式對他進行教育呢?所以,聰明的爸爸會換個角度:家務看起來是很無聊,但我們有沒有方法,從瑣碎家務中找到另類樂趣,或發(fā)明全新方法去處理它們?
也許你沒有意識到,其實小小孩是非常喜歡做家務,甚至可以說是迫切地想做家務的。你看兩三歲的孩子,看見大人掃地、拖地、擦桌子……的時候,經(jīng)常會很積極地要求:“我來!我要幫忙!”因為在他們看來,大人做的事情,很有趣,所以他也要參與。孩子看什么事情都覺得好奇,并不會天然就把家務定義為不愉快的、只是因為責任才不得不做的事。
“玩樂”很重要
為什么要把做家務變成那么嚴肅的事,非得一板一眼的嗎?在聰明的爸爸眼里,家務和玩樂可并不對立。拖地板?可以變成用拖把在地上畫畫。澆花?純粹就是玩水的游戲嘛。疊衣服?可以疊出各種不同的形狀和花樣來哦!對于怎么玩,其實小孩子最有想法了。聰明的爸爸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別用常規(guī)做法或“事情應該如何如何”的窠臼,阻止孩子的奇思妙想就好。甚至,可以玩得比他更來勁啊,自己也高興,孩子也會因此而愛上“和爸爸一起做家務”。
運用“饑餓營銷”法
既然說是好玩的事,就不能“過量供應”,好比再好吃的東西,吃得過多也是會膩的。所以聰明的爸爸一定不會貪心,要孩子做了這個再做那個,或者每天都做同一件事。小孩子都愛新鮮感,哪怕再喜歡掃地,你規(guī)定他每天都必須把所有房間的地板掃一遍試試看。建議采取“饑餓營銷”,每天最多只能掃一個房間,如果孩子表現(xiàn)得好,才準許多掃一個,當作額外獎勵吧。
不要過分限制孩子
聰明的爸爸懂得在孩子初步接觸家務時,保持住他的積極性。一定不要打擊他:“這個你不會做的,不要幫倒忙了,別把事情弄得亂七八糟……”不妨在安全范圍內(nèi),放手讓孩子試一試。哪怕真弄得亂七八糟,大不了一起收拾,又能有多少工作量呢?保持住孩子對家務的興趣,才是—本萬利的事!
在多數(shù)家庭里,家務活都有一定的程序和常規(guī)做法,比如,洗衣服要過清水三遍,切菜要切成差不多大小的……對小孩子來說,這些規(guī)則不僅難記、難做到,嚴格執(zhí)行一定會嚴重打擊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天天都做一樣的事,多沒勁啊!所以聰明的爸爸,會在日復一日的雷同家務中,和孩子一起去思考、去嘗試、去發(fā)掘一一家務活可否做得不一樣?
來場“頭腦風暴”
試試看,選取一件最普通、看起來最沒花樣的家務活,比如掃地;或一件已經(jīng)做膩了,覺得很沒意思的家務活,比如洗碗,以頭腦風暴的形式,看看有哪些新方法可被運用。就說掃地吧:可以把抹布綁在鞋子上,一邊走路一邊就把地擦干凈了;可以使用掃地機器人;可以用大塊膠布把地上的垃圾、灰塵都粘掉……
不計較實現(xiàn)的成本、可能性的高低,先全部羅列出來,然后再看看,其中有哪些不妨真的嘗試—下,就可以變成接下來幾天的家務活動啦!
都是道具控
改變做家務的工具,也能令家務活變得更加有趣。比如洗車,就是最適合爸爸帶著孩子做的了:買齊全套的家庭洗車裝備(網(wǎng)購很便宜),選個好天氣,來一場“給汽車洗澡”加“玩水游戲”吧!尤其是那種氣壓式噴水槍,孩子絕對愛死了,怎么噴都玩不夠的。而把偌大一臺車全部都洗干凈,多有成就感啊。此外,諸如磁力窗戶擦、懶人疊衣板、卡通洗碗手套,都是提升家務之游戲?qū)傩缘睦鳌?/p>
打破常規(guī)才好呢!
聰明的爸爸從來不拘泥于常規(guī),“事情非得怎么做才好呢”絕對不是他的論調(diào),所以當孩子以看起來“不太對頭”的方式做家務時,他也不會急著糾正。相反的,他可能會問:你為什么要這樣做呀?以及去發(fā)掘: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和樂趣?乃至會去改造:似乎還可以再這樣做試試看……可能性不是轟然降臨的,而是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增加。
孩子稍大一些,可以進行更加復雜的思考和游戲時,聰明的爸爸還可以把所有的家務打包在一起,變成一場全部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的真人版游戲。不妨可以這樣來設計:
將所有家務做成一個列表,可以跟孩子一起設計表格。建議用圖畫表示每種家務,孩子比較看得懂,也能參照到。
基于家庭會議討論,為每一種家務標上數(shù)值。每天按照完成的家務為每個人計分,可在完成某件家務后在列表上打鉤,或蓋印章、貼貼紙……還記得嗎,爸爸說過,道具很重要。
你可以選擇做幾件很輕松的家務,獲得累計分數(shù);或做一件很費時費力的家務,獲得較多分數(shù)。
有些家務可能又好玩、分數(shù)又多(其實是根據(jù)孩子的能力故意設置的),可能大家都想搶著做,這樣想贏的人就要速度快—點,第一個搶到它并把它做掉。
有些家務可能—個人無法完成,可以請求別人的協(xié)助,分數(shù)平均分。
每日得分第一名的可獲得額外分數(shù)獎勵。
得分累積到某個數(shù)值,可以兌換相應的獎品。當然,獎品設置又是可以和孩子好好探討一番的哦。
有些家務可能沒什么人愿意做,哪怕標個高分也沒人感興趣,我們給它設計個累計性獎勵:累計完成這種家務N次,可直接兌換一份額外的獎品,而且獎品必須很誘人才行。
得分累積到某些數(shù)值,可以分別獲得“家務小能手”“家務專家”“家務狂人”等獎章,這些獎章一定要真的做出來,這也是發(fā)動孩子一起創(chuàng)意、一起動手的好機會。
模仿與參與
有的爸爸說,我不會設計游戲呀!其實在親子互動過程中,比拼的并不是純粹的原創(chuàng)力。聰明的爸爸不妨先看看有哪些好玩的成熟游戲,模仿它們的形式,引入到家庭中,與家務活相結(jié)合。不過要提醒的是,既然說是游戲,最重要的還是爸爸的全情參與。記住,你是與孩子處于平等地位的游戲玩家,不是裁判,也不是旁觀者,一定要積極、認真地投入到游戲中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