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
兒子的動手能力較差,一直是讓我煩惱的事。比如數(shù)學畫圖時,尺都不知道往哪兒放;他的書桌總是凌亂不堪,整理時顧此失彼;寫毛筆字時,家中的墻上、地上自然是要遭殃。“小粗人”就漸漸成了我對他的口頭禪。讓我意想不到的是,這不但沒有激起他改變現(xiàn)狀的心理,相反他卻坦然地接受了“小粗人”這個稱號,著實讓我束手無策。
有一次,老師布置了“制作帽子”的作業(yè),兒子回到家像泄了氣的皮球,書包一扔,口中念念有詞:“一個大男人,做什么手工呀?”我默不作聲地在網(wǎng)上搜集了很多漂亮的帽子,然后將這些圖樣拿到兒子的面前,他直呼“好看”,已然忘卻了剛回家的那番沮喪。
“好看嗎?”“當然好看!”“想要嗎?”“給我買嗎?”兒子已經(jīng)高興得忘乎所以了。于是我趁熱打鐵道:“這簡單呀,我就會做呀!”
我把各種材料擺放在桌子上,兒子馬上被五彩繽紛的各色紙張吸引了。他立刻拿起紙張擺弄起來,可是他始終無法將紙“點化”成帽,只是在那兒搓揉著。我知道,他的動手“弊病”暴露無遺了。現(xiàn)在唯一的辦法只有演示,讓他體會到這些紙張真的能成為帽子,而不是紙的烏托邦。
在形形色色的帽子圖形中,他對英國女王禮帽情有獨鐘。于是,順著他的心意,我開始著手制作英國女王帽。雖然我也很笨拙地裁呀、剪呀、拼呀、糊呀,但經(jīng)過一番折騰,大體上也成形了。制成之后,兒子拿起帽子就往頭上戴,在鏡子面前炫酷的表情足以看出他對這個帽子已經(jīng)愛不釋手。
兒子想據(jù)為己有,被我斷然拒絕。他無奈自己動起了手,我則在旁邊指點。他開始學著我的樣子依葫蘆畫瓢,耗費了很長時間,一個“丑帽”終于誕生,連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了。我鼓勵他再制作一個,一定會有進步的。也許稍稍激起了制作的興趣,他又一次裁剪、拼接,當看到第二頂帽子遠遠好看于第一頂時,他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帽子做成了,但不能僅止于此。
趁他興奮之余,我?guī)阶约旱姆块g里。面對著散亂的書桌,我從電腦上下載了其他孩子干凈整潔的書房圖片,讓他進行一下對比。他領(lǐng)悟了,乖乖地開始收拾書桌。讓我驚喜的是,他甚至將床頭的小熊擺正了。轉(zhuǎn)眼間,令人舒心甚至還飄著書香的小房間呈現(xiàn)在一家人的眼前。兒子滿心歡喜地在自己的房間里徘徊,愛不釋手地撫摸著剛擺正的小熊,躺到床上享受起自己的勞動成果。
人生之路處處要動手,不但能動會動,還要主動地動。“今天你動手了嗎?”成為我與兒子經(jīng)常的問候語。在這種無時不在的語境下,想不動都很難。從兒子的身上,我領(lǐng)悟到:不是孩子不動,是家長引導(dǎo)得不到位;孩子的許多不良習慣,背后大都折射出家長的不作為。
編輯 吳忞忞 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