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娟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過多地限制幼兒說話,教師要圍繞教育內容積極引導,選擇有吸引力的話題。讓幼兒自己解決問題,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自主意識,還提高了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幼兒辦錯事或自己能處理事情時,盡量讓他們自己處理或參與,使他們成為主角。
【關鍵詞】自主能力;幼兒;獨立個體
人在剛剛降生時是非常軟弱無力的,他們的命運的確掌握在別人手中。兩歲以后,幼兒的能力發(fā)展了,這時的幼兒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寶寶干”,因為幼兒知道了快樂可以通過自己的行動而得到。但是“現在你干不了”、“你別摔著了”等,家長這些充滿愛意的話卻讓幼兒感覺到自己無能,也讓幼兒知道了即使自己不用動,家長就會給自己帶來滿足。而幼兒長大了,進中學了,父母還要為他們收拾書包,送他們上車。有的幼兒考大學了,考什么專業(yè)都是父母原先擬定的,沒有一點自我的意愿。我認為, 矯治獨生子女自私、懶惰、做事膽小、依賴性強等弱點,應從幼兒時期入手,尤其是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意識,尤為重要。
在實踐活動中,我們利用以下幾種方式來培養(yǎng)幼兒的自主意識。
一、游戲中體現自主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游戲過程中的玩具和活動場地是幼兒最直接接觸的。同時,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最能發(fā)揮主動性;它不僅使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得到再現,而且為幼兒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在游戲中教師常常采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教師不參加游戲實踐過程,只是提供豐富的玩具和材料,讓幼兒自主活動。另一種則是教師參加游戲實踐過程,只做幼兒的伙伴,不操縱游戲過程,發(fā)揮幼兒的自主性,尊重幼兒的活動。
在游戲中,幼兒自主、自由,活動類型老師不做硬性安排,由幼兒自己選擇,玩什么,怎樣玩均由幼兒自己做主。幼兒在游戲中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盡情玩耍。老師只是作為游戲伙伴參加游戲,并以飽滿情緒感染影響幼兒,對幼兒的活動表示支持、贊許。為幼兒營造寬松、民主、自由的游戲氛圍,讓游戲以生動活潑的方式流露出幼兒的真實感受。當然在游戲中,教師并非完全放任,而應做到心中有數。
二、啟發(fā)語言表達
愛說愛問是幼兒的天性,對幼兒提出的各類問題,教師要表現出很濃厚的興趣,花一點時間同他們進行討論,并認真做出解答,以后他們就會大膽地表達想法。在教學過程中,不能過多地限制幼兒說話,教師要圍繞教育內容積極引導,選擇有吸引力的話題。引導得當了,幼兒們就不會說題外話,而是圍繞教育內容向老師左問右問。這樣不但不會影響教學,而且能使教育內容在幼兒頭腦中打下更深的烙印。如主題活動《小雨傘》中,我與幼兒認識了傘的開與合,站在不同角度觀察傘的不同形態(tài)后,我請幼兒想雨傘有什么用途,幼兒的回答令我大開“耳”界?!跋掠甑臅r候打傘”、“下雪、天氣熱的時候打傘”、“我過生日的時候,媽媽送給我小傘做生日禮物”、“我看見電視里面小朋友拿著小雨傘跳舞”、“我看見時裝模特拿著傘進行表演”……小朋友有的邊想邊表演,有的拿著雨傘去操作,通過不斷的探索,幼兒增加了對雨傘的認識,能夠比較清晰的表達出雨傘的形象,并積極考慮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思。
三、自己處理問題、想辦法
幼兒是一個有別于大人的獨立個體,他們總想掙脫大人的控制,要自己動手做好每一件事情,除非是真正需要幫助的地方外,幼兒要做的事情是不想要大人插手的。讓幼兒自己解決問題,不僅培養(yǎng)了幼兒的自主意識,還提高了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幼兒辦錯事或自己能處理事情時,盡量讓他們自己處理或參與,使他們成為主角。一次,有個小朋友把一個小插片放在了兜里。我看到后沒有說什么,而是講了一個故事讓大家討論、解決。這個小朋友發(fā)言說:“如果拿了不是自己的東西,就應該馬上還給人家?!笔潞?,她把別人的東西悄悄地放了回去。還有一次我教幼兒做美麗的花環(huán),我只教了一種方法,并對幼兒們說:“你認為怎樣做漂亮就怎樣做,不必按老師要求做!”結果做的花環(huán)有很多種,幼兒們對自己的作品非常滿意。教師應該對所有幼兒的想象給予鼓勵,肯定他們,使他們從自己的創(chuàng)造成果中感到莫大的快樂。
四、鍛煉意志
首先,要讓幼兒在活動中不受到別人的影響和干擾。許多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往往不能有始有終,看到別人游戲就會轉移注意力,而去進行別的活動。這時需要教師進行引導,鼓勵幼兒把事情做完、做好、專心致志。其次,要對失敗不灰心。在體育活動中有的幼兒做不好就會哭泣,甚至不敢進行活動。教師及時給予鼓勵,而后請他再重做一次,引導幼兒養(yǎng)成一種鍥而不舍的良好習慣。再次,樹立自信心。有的幼兒對自己缺乏自信心,比較膽小、懦弱,說話聲音小,做事情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消極被動。對這樣的幼兒,教師一方面要多接近,多給予鼓勵;另一方面,教師要對這部分幼兒課上多提問,多請他們當值日生、負責人,給他們鍛煉的機會,使他們在實踐中增強自信心。
孩子將來面對的是充滿競爭的社會。“適者生存”“優(yōu)勝劣汰”的法則是毫不留情的,家長再寬大的翅膀也無法護送孩子抵達理想的彼岸。如果今天孩子沒有吃苦的精神準備,缺乏吃苦的能力,將來會真正體會到“苦”的滋味。家長對孩子過多的呵護,實際上就好比在無意中制造陷阱,最終會讓孩子跌進去。
未來是屬于幼兒的,幼兒未來的路要靠他們自己去走,未來的生活要靠他們自己去創(chuàng)造,教育者應循序漸進、耐心引導幼兒逐漸養(yǎng)成獨立習慣,特別是多給幼兒自己去嘗試體驗的機會。在培養(yǎng)過程中積極鼓勵幼兒的每一點進步,幫助他們樹立自信,讓幼兒在獨立中成長吧!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當今時代,讓幼兒自己做主,自我發(fā)展,形成自律、勤勞、負責的能力或品質,開發(fā)幼兒的內在潛能,就必須讓幼兒自己做主。
【參考文獻】
[1]流利.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最重要[J]. 幼兒教育. 2008(18)
[2]李娜.讓幼兒在實踐中學習[J]. 考試周刊. 2014(05)
[3]張劍瑩.巧用“法寶”讓孩子自主學習[J]. 小學科學(教師版). 2014(05)
[4]王衛(wèi)苗.淺談故事教學中幼兒自主學習的指導策略[J]. 福建教育. 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