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有專
【摘要】品德教育是小學生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內(nèi)容,而道德教育在我國已經(jīng)有著幾千年的傳統(tǒng)。作為一項傳統(tǒng)教學內(nèi)容,如何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效率,真正在教學中灌輸品德教學成為一大課題。文章從關注感情教學的角度關注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與提高,結合自身的一線教學經(jīng)驗,提出相關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感情;教學
引言
道德教育在我國有著千年的歷史,自孔子儒學提出德政開始,教育中就開始突出德育的地位。小學教育是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的基礎教育基地,在德育問題上也不能馬虎。而從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教學內(nèi)容來看,許多片段、篇章中都包含著作者和編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品德課程經(jīng)常以典型的例子、案例來潛移默化,對學生造成影響,營造美好的氛圍,撥動學生的琴弦,喚起莘莘學子最純真的感情,以此來達到課程的目的。因此,在品德與社會課程中關注感情教學是十分有必要,也是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的。
一、現(xiàn)代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現(xiàn)狀
我國中小學現(xiàn)階段普遍開設了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且該課程被視作學校道德教育的主要陣地,因此研究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現(xiàn)狀,能對我國德育工作的現(xiàn)狀進行大致了解?,F(xiàn)階段我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是道德知識面狹窄。教師往往在課堂上傳授學生要誠信、向善,甚至直接舉例說明怎樣做才是向善,才是誠信。其實道德的知識牽涉到生活中的多方面,在人的行為中見效處頗廣,不管何種觀念,道德的知識應該是表現(xiàn)的比其他情況下更好,而不一定要有具體的正確的表現(xiàn)。道德本身是作為品格的部分,而不是作為具體的行為被規(guī)范。許多品德教師僅僅把關于道德的知識看做德育教學中的知識,認為其他學科類的知識都是無關的,比如數(shù)學、英語,將道德的知識面限制在下載的范疇內(nèi),認為品德課程的教學目標僅僅是讓學生掌握道德知識。
第二是過分關注道德的表象。許多品德教師在進行品德課教學過程中,主要關注實例中與道德規(guī)范之間的結合點。李書磊在《村落的國家》中就指出過,許多小學教師在進行品德課程的小節(jié)總結時,牽強附會聯(lián)系實際進行道德說教,從廉頗推理到愛國主義,從做事推及到從大局出發(fā),從謙讓推及到班集體的凝聚力,再推及到班級近階段進行的活動,對活動失利有什么啟發(fā),再到鄰里之間發(fā)生矛盾如何解決,硬生生將一個經(jīng)典故事講成了包含生活方方面面的思想教育故事。讓同學們興趣索然,對傳統(tǒng)文化失去探索欲望。
二、關注感情在教學中的意義
感情教學是幫助學生感受教材中的美好的重要途徑之一,能幫助師生之間拉近距離,抒發(fā)感情,深切感受品德課文中所表現(xiàn)出的深刻含義。教師采用感情教學能幫助營造和諧氣氛,加快學生融入到教學的過程。實踐證明,只有充滿感情的教學,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點燃學生的想象力。
第一,感情是學生學好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驅動。小學五六年級學生處在認知具有一定基礎的年齡階段,對于老師傳授的知識有些許抵觸心理,教師帶著感情的教學能有效減少學生的防備心理,幫助學生構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在情感的渲染作用下,逐漸形成與知識之間的橋梁,進一步接受教師的指導與幫助。俗語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產(chǎn)生興趣是幫助學生真正獲取知識的最重要途徑之一,滿腔熱情的學生能開啟自主思考模式,才能更積極參與與教師的互動和討論,甚至實踐。
第二,品德與社會課程本身就充斥著各類思想感情,無論是愛國主義和馬列主義,在品德課程中所占分量都不小。引導學生確立起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能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品德與社會課程的課程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生活,促進學生三觀的形成,幫助學生培養(yǎng)出獨立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質。另外,教師充滿向上的態(tài)度,用自身感情來教學,本身就能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為學生樹立起一個現(xiàn)實榜樣,這比教材上更多的事例都更有教育意義。認真處理好每一節(jié)課、教導每一位學生,灌輸全心全意的熱愛,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教學。
三、如何灌注感情在品德與社會課程中進行教學
首先,要關愛學生形成鮮明的感染力。小學生是充滿激情、十分敏感的群體,對于有愛的教師和課堂,有著最直接的反應和表現(xiàn)。有了教師的關愛作為動力,學生能把教材上冷冷的事例更直接進行吸收消化,更容易接納概念化的理論。關愛學生,能更接近學生的心靈,對學生更加了解,才能更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知曉學生的弱項和強項,對學生的潛能進行更大力度的開發(fā),才能進一步培養(yǎng)出和諧、美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盡情暢快地接納知識和力量。
其次,要創(chuàng)設出相應的情景。情景教學在近年來為許多相關人士所推崇,因為它有著其他教學方法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豐富的教學情境能把學生直接帶入到語境當中,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直接作出反應。對于一些模糊、晦澀的概念,采用情景教學更能幫助學生引發(fā)情感沖動。比如在《黃繼光擋槍》的故事中,讓學生直接進入到情景中,感受槍林彈雨,感受到戰(zhàn)爭的緊張情緒,直接引發(fā)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大無畏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把學生的愛國主義升華,讓學生直接對槍林彈雨做出反應,此時無聲勝有聲,比起大篇幅地講解黃繼光為什么要擋槍,情景教學能直接節(jié)約大量的教學資源,減少學生與道德規(guī)范之間的隔閡,把冷冰冰的道德規(guī)范條例化為生動形象的動畫,植入到學生的腦海中。
結語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小學德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但要能幫助學生享受課堂上的美好氣氛,還要幫助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品德和獨立的性格。只有感情教學這一步走好了,才能發(fā)展出充滿人情味的濃厚學習氛圍,才能發(fā)展學生的青春活力,才能更好實施新課程理念下的課程改革。
參考文獻:
[1]辛艾麗菇娜.在農(nóng)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4.
[2]劉萍.我國小學社會課程研究(1988-2011)[D].揚州大學,2012.
[3]靖婷婷.基于情境創(chuàng)設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實踐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4]朱麗.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方法淺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4,06:101-102.
[5]王其寅.自主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2013,0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