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風華
【摘 要】如今的幼兒多是非?!?+1”,模式,六個大人看著一個寶貝,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凍著,將孩子裹在層層愛的保護罩中。卻不知這種愛是溺愛,這種保護要么使幼兒更加膽小,不敢探索;要么更加好奇,從而盲目模仿。父母和老師保護孩子,不能保護一生一世,所以按現代教育觀念,應當引導幼兒正確認識世界,做到保護與自護同行;利用多種形式,培養(yǎng)幼兒的自護意識;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幼兒的自護能力;同時,取得家長的支持,形成家園合力,鞏固好自護教育的效果。持之以恒的,將幼兒的自護教育進行到底。
【關鍵詞】保護;自護;能力
教育部頒發(fā)的《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安全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首位”,要“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yǎng)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孩子因為年幼無知,對危險的預見性差,同時又有強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他們的能力和體力十分有限,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差。因此幼兒發(fā)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大,對突發(fā)事件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當處于危險之中時也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當今社會、科技、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相繼出現的環(huán)境問題,潛在隱患,使本來就處于“弱勢群體”的幼兒的安全問題更加尖銳地擺在我們面前。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二十一世紀需要新型的高素質的人才,教幼兒如何保護自己,學會生存,也是學前兒童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下面我就談談我們在教育幼兒“自護”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防患于未然
安全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是幼兒健康生活的第一步,首先我們必須要消除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不安全隱患,才能杜絕意外事故的發(fā)生,我園室內、室外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首先就想到了把幼兒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如:大型玩具的構建,草坪的鋪設,話動室,輿洗室的設計等,安全是考慮的首要因素,其次是舒適、美觀等,在幼兒園的樓梯上、走廊,大型玩具等許多地方都貼上了安全標志,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二、讓安全教育貫穿于一日常規(guī),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首先,我們對孩子的一日生活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各項活動的具體要求及必要的安全常識耐心的講解,讓孩子們先入為主,有一個基本的印象。然后,每天督促檢查,經常提醒,使其形成良好的習慣,逐步成為自覺的行為。在平時的活動中,幼兒會自創(chuàng)玩法,也許就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加強觀察,及時制止不安全的活動方式,并同幼兒一起分析活動方式的對與錯,指出危險之處,引起幼兒注意,加深印象。及進糾正。比如:上下樓梯時,提醒,幼兒不推擠,不能橫沖直撞,不翻越陽臺欄桿,戶外活動時,不到危險的地方玩等。
三、利用課堂教學,教會幼兒自我保護的技能
除了平時的活動中注意隨機教育外,我們每周還開設了兩節(jié)專門的安全教育課,教給幼兒自我保護的技能。在教學中,我們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一些有趣的,形象的教學方法,使一些枯燥的、抽象的知識更易于幼兒接受和掌握。
1.情境教學法
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通過實際表演,思考不同問題時的對策,幫助幼兒認識在社會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并做出合乎社會規(guī)范的行為反應,提高幼兒辯別是非,經受挫折的能力,增強幼兒的社會適應性。如《不跟陌生人走》活動中,由配班老師扮演陌生人,請幼兒扮演被拐騙的兒童,使幼兒通過看真實的情境了解其危害,從而懂得不能隨便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不受誘騙。情境教學法具有趣味性、啟發(fā)性、生動形象性、幼兒易于接受,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
2.實踐操作法
在“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yǎng)”的課題研究,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幼兒的親歷親為,變幼兒被動地接受灌輸為主動,自主的學習,注意創(chuàng)造機會讓幼兒參與實際操作,提高了學習效果,如在學習“尖利的東西會傷人”一課中,幼兒通過自己剪紙、雕刻,使用剪子、小刀等,找出正確的、安全的使用方法,再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比教師空調的說教有效多了。研究結果表明,幼兒在操作中主動去探索,發(fā)現建構知識,確實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其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的提高。
3.行為練習法
讓幼兒對已學過的知識及技能進行反復的行為練習,加深幼兒對它們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形成穩(wěn)定的行為習慣。比如:我們通過課堂教學《起床嘍》,教幼兒學會穿衣服的方法技能后,利用每天午睡時起床,讓孩子自己穿衣穿鞋,能力差的幼兒稍微幫忙,這樣反復練習。
四、利用社區(qū)資源,促進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發(fā)展
幼兒園處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中,社區(qū)資源豐富,充分利用,也能直觀,更有效地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
1.特殊行業(yè)的直觀教育
請消防隊、醫(yī)生到園講座,帶幼兒到交通崗亭參觀,到大型超市現場教學《失走了怎么辦》等。這些活動都得到了社區(qū)各單位的大力支持,在活動中,我們還教會幼兒識別公共場所的安全標記,如安全出口標汜,小心有毒、小心有電標記、各種交通標記等。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
2.做好家長工作,形成家園合力
家長資源是社區(qū)資源的一大塊,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作為一種獨特的教育方式,更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的提高,能使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們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詳細介紹培養(yǎng)幼兒自我保護的意義、目標、計劃及需要家長配合的事項,通過<家長園地>自我保護教育專欄和家長共同探討,共同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因此,做好家長工作,是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形成合力,培養(yǎng)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經過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我們發(fā)現在活動中教師的提醒在逐漸減少,孩子之間的提醒在增加,幼兒學會了積極地防御。同時,我們也感到,培養(yǎng)幼兒自我保護意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們持之以恒,真正使幼兒形成自律,從而獲得身心的和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幼兒教育指導綱要》
[2]張麗.淺談如何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3]楊小容.幼兒安全教育談.
[4]黃倩.幼兒的安全教育要全方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