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剖析了莫斯科當代油畫“本土性”的具體表現特征和主要形成因素,以期為全面了解俄羅斯現代藝術,為我國現當代油畫發(fā)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莫斯科油畫;當代;本土性
俄羅斯橫跨歐亞兩大洲,吸收了歐洲和亞洲藝術體系的長處,創(chuàng)造出具有本國民族特色的油畫藝術,并在世界美術史上占據著一定地位。眾所周知,俄羅斯圣彼得堡的列賓美術學院培養(yǎng)出如列賓等多位世界級油畫大師,之后以這些畫家為核心成立了著名的俄羅斯巡回畫派,極大地推進了俄羅斯美術的進程。而對于莫斯科油畫卻知之者甚少,其實,莫斯科油畫更具有俄羅斯 “本土性”特征,它發(fā)展至當代依然保留著濃郁的“本土性”風貌,是研究俄羅斯美術不可或缺的部分。莫斯科地處俄羅斯平原中部,相較于海港城市圣彼得堡,它擁有典型的俄羅斯地貌和自然氣候,西歐化程度小,民族性格突出,通過莫斯科油畫能感受到俄羅斯人民和環(huán)境的特質,反映出該地域由時間長期累積形成的文化習俗在人群中得到顯現的思想意識、生活習慣、審美視角等。
莫斯科國立蘇里科夫美術學院是俄羅斯乃至世界著名美術院校之一,它是莫斯科藝術的大本營。自20世紀末該校就以“復興傳統(tǒng)”、“團結所有的藝術力量”和“公開與寬容”三大原則施行改革,在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古典與現代之間尋找平衡,培養(yǎng)出莫斯科新一代的藝術家。從蘇里科夫美術學院師生的油畫中可窺探莫斯科當代油畫發(fā)展的概貌,作品所包含的內容、構圖和色彩等各方面具體體現了莫斯科當代油畫的“本土性”。
1 莫斯科當代油畫“本土性”的具體體現
1.1 內容尊重現實和內心
莫斯科當代油畫的題材內容來源:一是對真實生活和歷史的寫照。二是來自宗教和傳統(tǒng)民族文化。三是取材于本國優(yōu)秀的詩詞文學。作為俄羅斯首都的人民藝術家,他們對政治變動更加敏感和強烈,民族意識和愛國情緒高漲,期望通過藝術渠道進行俄羅斯民族的身份定位和價值重塑。在俄羅斯聯(lián)邦成立后的相對穩(wěn)定的發(fā)展階段,莫斯科當代油畫的題材逐漸呈現以反映現代社會的客觀現實、人民生活和個人感受為主,反映傳統(tǒng)宗教、民族和歷史內容為輔的趨勢。
八十多歲高齡仍活躍在教學崗位的西多羅夫·瓦連京·米哈依諾維奇教授,是俄羅斯人民美術家和俄羅斯美術院院士,他的畫作堅持現實主義題材和形式,力求通過繪畫留下對兒時農閑生活的記憶,濃重的鄉(xiāng)土氣息里透露出詩人般的浪漫主義情懷,其風景油畫安詳遼闊、人物油畫親切平和,從收集素材到具體繪制過程,他都習慣細心觀察、用心感受真實對象,從不依賴現代科技手段構建出畫面需要的形象;而弗拉基米爾·尼奇多維奇·杰琳教授的作品也同樣采用現實主義題材,場景亦真亦幻,添加了童話式的純真理想。此時繪畫不單具備敘事功能,更是生命個體自我感覺外化的途徑,是美化生活、證明文化品位的方式。
1.2 構圖形式多樣化
莫斯科當代油畫構圖形式多變,但大致能歸為三種:一種為遵循傳統(tǒng)自然主義的一點透視構圖,講究物象的科學再現,真實的塑造體積、空間和光影;另一種是以現實造型為基礎,強調點線面和黑白灰的構成關系。例如,莫斯科當代女畫家塔吉楊娜·那扎麗婭卡教授,她關注生活和自我感受,構圖時會適量加入立體主義的表現因素,使畫面頗具空間和時間矛盾沖突感。第三種構圖是直接采用俄羅斯民族圖案重復排列或交錯重疊等布局方式。年輕畫家阿列克謝依·查魯金教授,他把農民勞作的形象作為基本繪畫元素,把具體形象化為平面的形式語言和符號進行畫面空間的重組,異化的構圖散發(fā)著俄羅斯民族民間趣味。無論是哪種構圖形式,俄羅斯人總會在感性認識中注入理性的把握,他們對待構圖的態(tài)度認真、嚴謹、精益求精,經過無數幅小構圖的成熟考量后才會開始大幅畫面的繪制工作。
1.3 色調沉穩(wěn)
與圣彼得堡油畫家善于使用濃烈的色彩不同,在漫長、寒冷而昏暗的冬季氣候中生活,塑造了莫斯科人民冷靜、熱愛思考和探索的個性,以及略帶高傲的心性,這些都驅使了莫斯科當代油畫家更偏愛在灰色調中追求色彩間微妙的對比和協(xié)調關系,組成優(yōu)雅深沉的畫面色彩。早在巡回展覽畫派時期,莫斯科油畫家就常運用灰色調進行批判現實主義題材的創(chuàng)作,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當屬19世紀的俄羅斯油畫大師蘇里科夫繪制的,以莫斯科城市為背景的大型歷史畫,其冷灰色調極貼切的傳達了當時的社會氣氛、人物情緒和環(huán)境狀況,這種色調對莫斯科油畫造成了深遠影響。
1.4 形體簡練
在莫斯科當代油畫作品中少有過于復雜的筆觸和畫面層次,俄羅斯人依仗直覺的民族性格決定了莫斯科油畫家的表現方式:筆觸質樸、直接而有序;善用幾何形概括出關鍵之處,簡練卻到位;形體邊緣肯定,塊面之間沒有過渡。這些造型處理彰顯了畫家清晰的表達思路、明確的表達目的,以及自信的作畫狀態(tài)。當代莫斯科油畫界的先鋒女藝術家薩拉霍娃教授,在個人作品中把這種簡潔大氣之感演繹得淋漓盡致,借用其父薩拉霍夫的油畫風格,她大膽開辟新的繪畫表現形式,大量運用點線面等構成意識來組織形象,作品堪稱俄國構成主義和女性意識的現代結合。
2 莫斯科當代油畫“本土性”的主要形成因素
2.1 社會政治因素
繪畫直接或間接的反映著社會政治生活,而政治思想和社會意識左右著繪畫的發(fā)展形勢。1999年普京在任俄羅斯最高領導人時期,針對國家激進改革的混亂局面,他指出俄羅斯社會團結的思想基礎是俄羅斯民族傳統(tǒng),他把俄國傳統(tǒng)總結為“俄羅斯新思想”,意欲從本國民族傳統(tǒng)出發(fā)實現現代化?!岸砹_斯新思想”主要包括愛國主義、強國意識、國家權威和社會互助精神,其中,愛國主義實質上就是指俄羅斯的民族主義,強調的是確立本國民族歷史和成就的自豪感?!岸砹_斯新思想”得到社會大眾的普遍認同,發(fā)揮了強大的精神指導作用,促使俄國得以重新走上強國之路。在政治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的前提下,文化藝術領域再次獲得國家重視,這為莫斯科當代藝術的“本土性”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礎、塑造了寬松民主的社會環(huán)境,也指明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方向。
2.2 自然和民族性格因素
俄羅斯獨特和嚴酷的自然氣候造就了俄羅斯人寬大的情懷,勇于與厄運抗爭的意念,崇尚生命和自然的永恒,由此形成了他們集體性、純粹性、偏感性的民族性格。集體性體現在俄羅斯民族重視祖國、集體、家庭的氛圍和民族生活文化、社會文化的意義,樂此不疲的圍繞民族精神和愛國主題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純粹性使俄羅斯人民拒絕中庸,心性直爽、率性而為;偏感性讓俄羅斯人富有創(chuàng)造力,愛好詩文、繪畫等藝術形式,容易實現藝術化生活,俄羅斯人民的民族性格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他們的藝術價值觀。
2.3 宗教因素
俄羅斯歸屬東正教,宗教信仰在俄羅斯人心中根深蒂固,宗教元素早已滲入到他們的生活中,主宰著他們的世界觀,從最初利用教堂的壁畫傳播文化與信念開始,宗教一直是俄羅斯藝術家探索的動力之一。受宗教因素影響,(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傳統(tǒng)的莫斯科油畫內涵與主題深廣,充盈著憂患意識和救世思想。莫斯科當代油畫仍部分延續(xù)著宗教的主題,繼續(xù)承載人類自身的思考,只是賦予了更現代的形式和內容表現,力求構成視覺和心靈新的交融來引起受眾的共鳴。
2.4 文化因素
莫斯科是俄羅斯的首都及歐洲最大都市,它是俄羅斯政治、經濟、金融、科學、文化藝術中心,民族傳統(tǒng)保持良好,繪畫、雕塑和建筑等藝術形式都體現出其民族特性。莫斯科文化積淀深厚,擁有世界著名藝術類博物館: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俄國第一個民族藝術博物館以及國家普希金造型藝術博物館,由于展品繁多,這兩個博物館都依據展品的年代劃分為新館和舊館兩棟大型建筑。此外莫斯科市內還有各類現代藝術展覽館和私人博物館,不斷涌現的藝術展示場所對于莫斯科油畫的繼承與發(fā)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濃厚的藝術氛圍提高了當地人民的藝術審美情趣和文化生活質量,刺激了油畫市場的大規(guī)模形成。
3 結語
俄羅斯油畫如今受到許多西方國家的抵制和邊緣化,主要原因是西方國家認為其技法和觀念已落后,輝煌時期已過,實際這是對俄羅斯油畫的誤解。在俄羅斯,繪畫早已成為記錄歷史、反映人民生活和個人情感的重要表現方式,作為俄羅斯油畫組成部分之一的莫斯科油畫,正呈現穩(wěn)定且開放的整體態(tài)勢,富有傳統(tǒng)精神的繪畫敘述仍占較大比重,但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chuàng)新的新生藝術力量亦蓬勃發(fā)展。面對世界紛繁的藝術發(fā)展局面,莫斯科當代油畫家依然能清晰的認識到自己的民族社會責任,不盲目跟隨所謂的前衛(wèi)藝術,能堅守自己的架上繪畫體系,堅守本民族的民族傳統(tǒng)和宗教信仰,并在此基礎上不斷調整藝術語言,拓展精神表達的空間。俄羅斯油畫整整影響了中國數十年,這種影響延伸至繪畫技法、表現形式、藝術觀念、藝術批評等方方面面,中國油畫經過與西方油畫的碰撞和融合,演變出新的面貌。在當今藝術多元化語境下,研究莫斯科當代油畫“本土性”的發(fā)展脈絡,可為中國油畫如何有效實現“民族化”和“本土化”提供思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 貝文力.轉型時期的俄羅斯文化藝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 奚靜之.俄羅斯和東歐美術[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3] 王其鈞.東斯拉夫的文明——俄羅斯美術[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鄧琪穎(1980—),女,廣西人,碩士,廣西藝術學院美術教育學院講師,2011至2013年由國家留學基金委公派至俄羅斯莫斯科國立蘇里科夫美術學院訪問學習,研究方向:油畫,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