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明
【摘要】本文以新課標的理念為指導,結合教學實踐總結了提高化學復習課效益的教學措施,為高三化學的復習效益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高三 化學 復習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40-02
一、問題的提出
高三復習課的教學不同于新授課,無論從知識技能上還是學法上,學生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如果復習時只是將原來的知識作簡單的、機械的重復,學生就無法感覺到自己知識和能力的提高,久而久之,就會感到乏味, 喪失學習興趣。如果教師一味地讓學生去做題,從中尋求解題方法,而忽略了對基礎知識的復習鞏固,勢必造成基礎知識得不到網(wǎng)絡化的整理,教材各部分知識問得不到很好的融合、滲透,使學生感到解決問題時無從入手,各方面的能力得不到相應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三復習課效率方面,談談應重點抓好幾個問題,愿和同行探討。
二、提高高三化學復習課效率的措施
1.保持復習課的新鮮感——話題式教學設計
復習課的新鮮感來自于對復習內容的重組與整合,不適宜再如新授課那樣按模塊分開復習,那么,如何整合?尋找一個話題,設置一系列涉及各模塊的問題應當是可行的做法。
例如,以“硫酸銅的制備”為話題,設置如下問題:
(1)工業(yè)上如何以銅為原料制備硫酸銅? 幾種制備方法?優(yōu)劣如何評價?
(2)銅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入雙氧水溶液,為何能得到硫酸銅?涉及哪些化學反應?
(3)銅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硝酸,為何能得到Cu2+?涉及哪些離子反應?
(4)逸出溶液的氮氧化物如何回收利用?涉及哪些氧化還原反應?
(5)如果氮氧化物都得以回收利用,硝酸在整個過程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這些問題涉及硫酸、硝酸的化學性質,對氧化一還原反應的理解,對離子反應的認識等等。既有對課本中介紹過的典型物質的回顧,也有對并不熟悉的新物質、新材料的推想,這樣的話題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新鮮感和學習熱情。
2.以習題帶知識點的形式進行復習,提高學生有效參與
這種復習的思路是教師并非一上來就總結化學知識,而是以一道題為線索,從具體問題出發(fā),總結比較抽象的概念。這種先以練習為情境進行總結歸納的方法從實際問題入手,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簡單到復雜,從感性到理性,學生再現(xiàn)知識比較容易,提高了學生的有效參與,教師再幫助學生有序疏理,建立知識問聯(lián)系,學生就會形成比較深刻的記憶,就會形成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好的態(tài)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xiàn),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被A知識掌握好了,只是學習的一個方面,如何把已有的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分析、解決問題中,把已知的和未知的聯(lián)系起來,使知識轉化為各種能力,這些都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只有先教會學生怎樣去用,學生才會自己去應用,才能逐步地達到學而致用的目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分析、解決問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出本題的知識結合點,即將學過的知識點遷移到要解決的問題上,進而通過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題多問,圖形變換等,尋找解決方法。如對化學中一個學生認為非常簡單的反應,若能從全方位去思考和提示,也會使其內涵變得十分豐富,給學生深刻啟示。
如Zn+2HCl=ZnCl2+H2↑中,a.從置換角度分析,鋅是一種活潑金屬,能置換鹽酸中的氫;b.從氧化-還原角度分析,置換反應一定是氧化-還原反應;c.若將這個氧化-還原反應另置在兩電極上進行,就構成了高二課程中所學的原電池;d.從離子角度分析:Zn+2H+=Zn2++H2↑,鹽酸在溶液中起氧化作用的是H+,可以推理在非氧化性酸溶液中,及某些鹽如NaHSO4中也能發(fā)生這個反應;e.從化學反應速度角度考慮,改變C(H+)可以改變反應速率;f.用所學電解知識來設計反應Cu+2HCl=CuCl2+H2↑。
多年的教學證明,不同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思維參與程度是有區(qū)別的,理解和掌握知識的作用也是不相同的。教師應盡量設計一些有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在積極思維的過程中深刻理解所學的知識。
4.引導學生進行試題分析,學會反思
所謂反思,就是從一個新的角度,多層次、多角度地對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從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優(yōu)化思維過程,揭示問題本質,探索一般規(guī)律,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lián)系,促進知識的同化和遷移,并進而產生新的發(fā)現(xiàn)??梢姡此际鞘直匾?,是進行有效學習、獲取有效知識的有效措施。因此高三化學總復習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反思、積極反思。
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意識,要通過嚴格、合理、規(guī)范的要求來幫助、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反思習慣。高三復習中有一部分時間是用來考試的,因通過考試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清楚自己知識的薄弱點,從而來彌補自己學習上的不足,修正自己的學習計劃。試題分析是考試后必須做的工作,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分析錯誤的原因,是化學基本概念、原理不清,還是審題粗心大意;是化學術語書寫錯誤還是表達能力欠缺;是解題格式不規(guī)范還是考試心理緊張,等等。教師分析試卷也應針對學生的具體實際,重視解題思路、解題方法和解題技巧的指導,突出對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等的培養(yǎng)。教師還應站在更高的角度來審視試題,把題目的知識點向廣度和深度上加以延伸、拓展,盡可能地構建知識間的廣泛聯(lián)系,從“點”出發(fā),把“面”帶出來呈現(xiàn)給學生,也可以把原題中涉及的知識點向多側面、廣角度進行合理變換,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結束語
高三備考復習,絕不是簡單地拼時間、拼精力漫無目標地大量演題的過程,而是科學的、有計劃的復習過程,只要復習中時刻以《課程標準》、《考試說明》為依據(jù),明確復習要求,把握復習方向,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就一定能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