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課”在教育教學中日益應用和推廣,帶來了教育教學觀念的深刻變革。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微課”教學方法,將會建構新型師生教與學的互動關系,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關鍵詞】微課 大學生 心理健康教育
【項目來源】本文為2015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改立項項目《廣西本科高校學生學風綜合評價體系研究與實踐》(課題號:2015GJA235)階段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51-02
網(wǎng)絡時代新媒體發(fā)展迅速,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移動學習、微學習日益成為大學生學習方式的新常態(tài)。尤其是以“微博”、“微信”、“微電影”以及“微課”為代表的新媒體應用技術使得互聯(lián)網(wǎng)進入了“微時代”。深刻認識“微時代”下大學生認知心理、認知習慣和學習心理,積極借助“微課”教學手段,發(fā)揮其因“微”而“大”的教育優(yōu)勢,不斷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微課”涵義
國內(nèi)外一提起“微課”大多指音視頻資源,近年來隨著“微課”的應用,對其研究也逐步深入。綜合教育行政部門、專家和學者的定義和研究,主要圍繞“學科知識點”、“教學視頻”、“微課件、微教案、微反思、微點評”、“學習資源包”、“情景化、個性化、趣味化”等關鍵詞對“微課”進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讀。目前關于“微課”的內(nèi)涵主要有三種典型觀點:“微課”是一種教學視頻資源(Micro?鄄lecture);“微課”是一種微型教學活動(Micro?鄄teaching);“微課”是以微視頻為中心的資源包所構成的微課程(Micro?鄄lesson)。
筆者根據(jù)國內(nèi)外學者的定義和參加“微課”教學比賽的實踐,認為“微課”是教師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應用平臺,就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以視頻資源方式呈現(xiàn),開展的完整、簡短、精趣、個性化的教學活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教學設計主要內(nèi)容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微課”教學形式,可以進一步增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生動性和形象化,增強教學過程中的互動,發(fā)揮學生主體參與教學過程的積極性,更好的實現(xiàn)教育教學效果。
借助“微課”教學方式,可以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主題建構,以視頻化教育教學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形象、生動、趣味的教學設計,使學生樂學、易學,增強教育教學效果。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教學設計思路
用下圖可以形象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教學設計思路,主要包括前期準備、內(nèi)容設計、資源設計和微學習與評價四個主要環(huán)節(jié)。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教學框架體系設計
“微課”不是簡單的將教學視頻拍攝好就可以了,而是包含著主題內(nèi)容的系列教學資源包,同時還是一個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因此,根據(jù)“微課”教學設計思路,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教學框架體系中要包含“微課”主題、輔助性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的設計。因為篇幅的原因,筆者選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專題內(nèi)容中的幾個主題進行“微課”教學框架體系設計。
如在“大學生自我意識”專題中可以設計“我是誰”、“做最好的自己”(自我意識塑造)、“哈哈鏡中的我”(自我意識的偏差及其調(diào)試)等主題“微課”內(nèi)容;在“大學生人格發(fā)展”專題中可以設計“面具與真我”、“星座靠譜嗎”(人格測試與分析)、“接納自己的個性”(人格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等主題“微課”內(nèi)容;在“大學生人際交往”專題中可以設計“心與心的距離”、“解讀人際密碼”、“孤島突圍”等主題“微課”內(nèi)容;在“愛與性心理”專題中可以設計“愛情解碼”、“夏娃的誘惑”、“開水與白面包”等主題“微課”內(nèi)容;在“情緒管理”專題中可以設計“讀懂你的心”、“積極情緒培養(yǎng)”、“幸福的追求”等主題“微課”內(nèi)容;在“壓力管理”專題中可以設計“不能承受之重”、“生命的低谷”、“逆境中前行”等主題“微課”內(nèi)容;在“生命教育”專題中可以設計“生命的禮贊”、“危機之禍”等主題“微課”內(nèi)容;在“生涯規(guī)劃”專題中可以設計“描繪人生”、“選擇和責任”等主題“微課”內(nèi)容。同時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課”中輔助性教學資源應包括:課件、研討式話題、文獻、參考書籍、社交平臺等資源?!拔⒄n”教學活動形式有:“微課”視頻觀看、師生研討、學生線上、線下參與活動、學生作品匯報展評等。
從上面的教學設計中可以看出,“微課”既要突出主題,主題名稱也要有新意,有趣味性,能吸引學生“眼球”,只有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才會使學生有求知、求解的探究渴望。另外一方面,因為“微課”涉及視頻播放時間和教學容量的問題,因此不可能對專題中的內(nèi)容做到全面而詳盡的論述,應在“一事一議”上下功夫,做到短小精悍。下面以筆者制作的情緒管理主題中“大學生積極情緒培養(yǎng)”“微課”作品為例子概要闡述“微課”教學設計的主要流程。在制作“微課”作品前,先按照下圖展示的教學導入、知識點呈現(xiàn)、小結拓展等三個環(huán)節(jié)開展教學活動設計,逐次展開,環(huán)環(huán)相扣。
第一步先用圖片和漫畫的形式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和營造,用問題的方式引出大學生如何做到積極情緒培養(yǎng)。第二步通過生活化的語言、生活化故事還原增強講解內(nèi)容與學生的“切身性”,逐步引出8個積極情緒培養(yǎng)的方法,通過啟發(fā)性的教學方法和配以和諧、生動的圖片、音樂,使學生聽后有種“原來如此”的感覺。第三步對主題進行小結,提出思考問題并對學生做出作業(yè)要求。這樣“三步走”的教學設計緊密相連、承上啟下、相互呼應,始終圍繞著大學生積極情緒培養(yǎng)這個知識點進行教學。根據(jù)上面的教學設計模式,“大學生積極情緒培養(yǎng)”“微課”作品的教學設計主要內(nèi)容如下:
教學主題:大學生積極情緒培養(yǎng)。
教學目標:通過對心理學中情緒內(nèi)容進行設計,從積極情緒作為教學切入點,以動態(tài)、活潑的漫畫技術作為教學輔助手段,以生活化的語言作為教學語言,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關注度,從而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掌握積極情緒培養(yǎng)的技能。
教學重點:積極情緒培養(yǎng)的技巧。
教學難點:將刻板的心理學理論做生活化的轉化。
教學過程:導入(從情緒的一般意義出發(fā),闡述情緒的作用。視頻情境設置要生活化)→提出問題(大學生如何培養(yǎng)積極情緒)→分析問題(結合大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分析。采用漫畫、動畫方式講解,生動有趣)→解決問題(共從8各方面提出積極情緒培養(yǎng)方法。層層推進,知識點解答緊密聯(lián)系學生學習、生活實際,使學生樂學、易懂)→總結提煉(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小結,歸納要點)→拓展思考(提出思考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教學反思:效果方面,現(xiàn)場教學取得良好效果;反饋方面,學生反饋授課貼近學生生活、貼近學生實際,授課形式活潑,教學內(nèi)容深入淺出,易于掌握。
三、“微課”教學方法發(fā)展的思考
(一)“微課”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時,要樹立學生為本的觀念。從學生的認知心理、生活環(huán)境以及興趣培養(yǎng)等方面考慮教育教學介入,尊重學生、關注學生、關心學生,從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支配者、管理者到學生學習、生活的引導者、組學者和幫助者轉變,改變趾高氣揚的說教,多一些生活化的交流。無疑,“微課”創(chuàng)設的教育教學情境就適合師生平等交流,合作學習,師生才會成為“學習共同體”。正是因為“微課”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把準了信息時代學生學習的“脈搏”,教育教學效果才會大大增強,就會做到時間上“微”,但效果上不“微”。
(二)“微課”要做到精細化的教學設計
“微課”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以及面對面的學習方式,但也考驗著教師的知識儲備和教學設計能力。教師要對教學主題進行深度提煉,提高“微課”教學主題的含金量。如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選取主題的哪個知識點講授,如何切入,如何選取合適的圖片、音樂,教學活動分幾個環(huán)節(jié),如何在線上與學生互動等等就需要做到精細化教學設計。要按照教學設計的思路,分步準備,提煉精髓,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樣的“微課”才會做到時間上“微”,但教學內(nèi)容分量上不“微”。
(三)“微課”要求師生的信息素養(yǎng)要與時俱進
當今大學生作為“數(shù)字土著”,對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有著天然的親近感和適應性,但要做到不要成為微時代的技術奴隸,而是應用新媒體技術為我所用,用之在學,就需要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廣大教師也要更新觀念,提高信息素養(yǎng),及時鉆研新媒體技術,應用新媒體技術到教育教學中,用之在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如此,就會實現(xiàn)“人人皆學、處處皆學、時時皆學”的學習愿景。這樣的“微課”就會做到時間上“微”,但價值上不“微”。
作者簡介:
張雷(1976-),男,山東濟南人,法學博士,副教授,桂林理工大學學生工作部(處)副部(處)長,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