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桂
【摘要】課堂提問是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核心,好的課堂提問能有效調控教學程序,提高教學效率。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教師組織教學、調控教學、尊重學生、善待錯誤、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重要方法與手段。研究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對于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 有效性 探索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6-0119-01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闭f明了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重要性。下面我從三方面來談談。
一、課堂的提問設計策略。
即提問目的要明確,針對性要強;問題開放度要適宜,難易要適度,題量要適量;在教學中根據(jù)需要進行質疑、追問,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為此,提問設計要做到:
1.圍繞目標,針對性提問。
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一般總要經(jīng)歷導入、展開、總結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目的、任務。如導入階段主要目的是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學習任務,激興啟思,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求知欲。展開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形成知識與經(jīng)驗。而總結階段則主要引導學生疏理知識,形成知識結構,提升思維方法。因此,提問時要緊扣教學各階段環(huán)節(jié)目標,明確所提的問題預計要達到怎樣的目的,這樣才使提問具有針對性、有效性。
2.積極思考,探索性提問。
心理學研究表明:問題是在人對事物感受知識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在學生已有一定質疑愿望的基礎上,教師應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有機會質疑;出示課題后讓學生提問;教學中隨時鼓勵學生提問;完成教學后留時間讓學生提問。實踐表明:許多有價值、有新意的問題往往出現(xiàn)在學習過程中。
3.提問的問題要適度。
所謂問題適度指包括問題的開放度要適度、難易要適宜、題量要適度。“度”的把握是否恰當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參與度,關系到學生的思維深度,關系到課堂的效率。因此提問時要根據(jù)教材內容、學生的實際把握好提問的“度”。
二、課堂提問的實施策略。
即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要恰當選擇時機;用心設計問題;問題的設計是提問的基礎,要想達到好的提問效果,還需注意提問的實施策略。
1.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要抓住數(shù)學重點,在教材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制造一種不協(xié)調,起到誘發(fā)學生認知沖突,引發(fā)思考的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創(chuàng)設“心求通而未得”的認知沖突的問題情境,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而情境創(chuàng)設方法多種多樣,有懸念情境、故事情境、現(xiàn)實情境、活動情境等,但有效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必須是一能激發(fā)興趣,啟迪學生思維;二要緊扣數(shù)學內容,突出數(shù)學本質;三要節(jié)省時間,講究教學效率。如教學“圓的認識”,教師先出示一幅汽車圖片讓學生找出圖片中各種幾何圖形,通過比較分類讓學生初步感知圓是曲線圍成的平面圖形后,進而創(chuàng)設了一個讓學生動手畫圓的活動情境。當學生有怎么畫都畫不圓的困惑情境下,教師提出了“為什么畫出的圓不標準?”“怎樣才能畫出一個標準圓呢?”進而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己選擇工具(有圓規(guī)、線、直尺等)創(chuàng)造性地去畫圓,學生在畫中慢慢體驗到畫圓的要領,再通過交流各自的感悟得出“圓是到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這是圓的本質屬性。以上動手畫圓的活動情境創(chuàng)設雖然簡單,但起到了啟思激興的作用,同時又緊扣數(shù)學主題,省時高效。
2.選擇恰當?shù)奶釂枙r機。
孔子主張“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即是在學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時提問。當學生還在“發(fā)憤”求“知”,但又不能立刻“知”,思維處于“困惑”之時,教師要做學生的知心人,要善于了解學生的疑難,掌握“時機”,及時進行“解惑”。 如在教學五年級“分數(shù)的意義”,當學生動手操作用尺量物體的長度,遇到不夠一米或一尺的時候,這時就提出問題:我們應該怎樣表示不夠一米或一尺的這部分呢?學生急于表達,就引起了學習探究的欲望。
提問是教師的重要教學手段,它被運用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成為聯(lián)系師生雙邊活動的紐帶。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揭露學生記憶中的矛盾引起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激發(fā)學生思維,使學生情緒處于最佳狀態(tài),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
三、課堂提問的理答策略。
教學的本質的是對話、是交流。只有通過師生、生生互動交流,學生在學習中才能不斷修正錯誤,完善認識,積累經(jīng)驗。為此,理答時需創(chuàng)設寬松的氛圍,讓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意見。要達到此目的,教師在理答時必須做到專心傾心學生回答,對于回答好的要給予肯定賞識;對于考慮不成熟的要給予期待等候;對于不完善的,要引導糾偏;當學生在教師提問中一時答不上來時,教師可說:“沒關系,再想想?!奔词清e的,也要寬容對待,肯定積極因素,給予再次作答機會,使體面坐下。這樣可使那部分想說又不敢說的學生勇敢地舉起手來。方法上靈活機動,做到即時評價與延時評價相結合,肯定評價與否定評價相結合。我們呼喚“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課堂,不希望再有“春風不度玉門關”的遺憾!
課堂提問是一門科學,更是一種藝術。教師只有在實踐中聯(lián)系實際、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據(jù)實際情況,不斷優(yōu)化問題的設計,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xiàn)出更多的獨特性??傊灰覀兡艹种院愕貙嵺`下去,不斷反思,講究實施技巧,提高理答能力,課堂提問的效率一定會提高,真正實現(xiàn)有效提問、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