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麟
明代狀元胡廣故里——江西吉安市青原區(qū)天玉鎮(zhèn)胡家邊村是我的家鄉(xiāng)。600年來,村里祖祖輩輩傳承著“祀天奉祖承前啟后信為本;種地嗣孫繼往開來孝當先”的祖訓。村里人歷來重視家族家風的教育和傳承,形成了明禮、孝親、誠信、友善等中國式家風。從小,我的父母就教誨兒孫:“失信不立”“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寬心”“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如對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教育后輩夫妻、兄弟、鄰里之間一定要講團結誠信、崇德向善“孝當先”。兒孫們聽了覺得通俗易懂,如沐春風,愛意融融,更感到如醍醐灌頂,豁然開朗。
“家風”告訴兒孫們“家有一心,有錢買金;家有二心,無錢買針”“千年修得同船渡”,家庭之間如此,鄰里之間也一樣,誰家有困難都互相幫助。春天插秧苗、秋天割稻子,辦喜事或喪事、建房子,等等,哪家只要人手不夠有困難,通知一聲大家都會熱心幫忙。在物資匱乏的年代,不管生活多么困難,鄉(xiāng)親們都能互相接濟,小家講和睦,大家講和諧,雖然并不富裕,但人們心態(tài)平和,踩著自己的節(jié)奏過著平靜的生活。
我的父親家庭條件艱苦,只上了兩年私塾,由于祖父母早亡,他12歲就去學了裁縫。不管寒冬臘月,不管三伏酷暑,只要村民需要,父親總是隨叫隨到,從不推辭,手頭拮據的村民哪怕是除夕請裁縫,父親也同樣樂意上門服務;有的村民一時付不起加工費,父親也都能一視同仁地對待,挑著縫紉機走上一個多小時的路,熱情地上門為他們裁剪縫衣。他這種“以仁安人,以義正我”,崇德向善、任勞任怨“信為本”的至誠家風,至今滋潤著兒孫們的心,并見諸他們的行動:為官者愛黨愛國、勤政廉潔;為師者德才立身、言傳身教;從醫(yī)者仁者心術、救死扶傷;從商者誠實守信、合法經營。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在中華文化傳統中,“家”具有獨特的地位,從個人到國家,“家”是最重要的精神紐帶?!坝纹鋰?,先齊其家”,有什么樣的家風,家人就有什么樣的精神狀態(tài)、價值追求。
如今的胡家邊村舊貌換新顏,飛檐翹角的廬陵風格民居,寬闊平坦的水泥路面,滿目的青山綠水,村里鶯歌燕舞,村民安居樂業(yè)。改革開放以來,村里45戶人家,有博士生1人,碩士研究生3人,大學畢業(yè)生15人。村里古樟樹茂密的枝頭生機勃勃,古樟樹下的兒童天真爛漫,象征著胡家邊村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故鄉(xiāng)是滋生牽掛、鄉(xiāng)愁的地方,也是守望幸福的地方。明代狀元胡廣為治國安邦敢進忠言,為治家安居傳下良語,青史已留美名。今天,有法律法規(guī)的制約,有干部村民的自覺,我相信故鄉(xiāng)良好的家風定能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