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瑩
摘 要: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輔導員的工作效率,但是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作者從實際工作角度出發(fā),梳理和總結了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帶給輔導員在學生行為引導,師生關系和網絡輿情監(jiān)管方面的挑戰(zhàn),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關鍵詞:手機媒體;師生關系;網絡輿情
隨著智能手機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廣泛普及,其帶來的便捷通訊,新媒體社交等應用不僅極大地豐富和便利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也為高校輔導員工作帶來了新的機遇。但是,在基層輔導員崗位上多年的工作經驗讓我們也認識到手機媒體的使用工作帶來了很多挑戰(zhàn),其中很多方面更涉及深層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思考,下面我們就對這些問題進行梳理并進行對策分析。
一、對學生行為引導和價值觀教育的缺位
相信高校輔導員近幾年的一個棘手的工作已經從網吧拉人變成了讓低頭看手機的學生抬頭。智能手機的豐富應用吸引著青年學生,同時也消耗著他們的金錢、時間和精力,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上課、開會甚至吃飯、睡覺的時間都要使用手機,甚至產生了嚴重的依賴。雖然手機依賴癥是當下心理學的研究熱點,但極端的例子也較為鮮見,在這里并不將其作為輔導員工作視角下學生群體現(xiàn)象研究的典型案例,我們主要關注的問題是學生不分時間場合的使用手機和將過多的時間精力用在手機社交和娛樂上。
作為移動智能終端,手機媒體為用戶提供了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的可能,但是很多學生出現(xiàn)了將正常的學習、參加文體活動和面對面人際溝通的時間統(tǒng)統(tǒng)變成了手機時間。我們承認,智能手機的豐富應用吸引力巨大,但這不應該成為影響正常教學活動的借口。
因此,我們首先應該通過班會,宣講等活動形式幫助學生明確認識到正常的學習、工作時間是不應該使用手機的;同時,行為上的引導、監(jiān)督和制度上的要求必不可少,例如不少高校都實行的禁止手機進課堂的活動,讓學生行動起來,自我約束和他人監(jiān)督相結合,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從另外一個方面思考,被手機占用的時間原本應該被拿來做些什么呢?手機上吸引人的應用和網絡世界有沒有我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參與呢?是時候讓學生意識到手機之外的“美好”了。因此,輔導員工作中,我們應該積極開展文藝、體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用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將學生“拉”回來。
另外,應該積極利用手機中的各種通訊和新媒體形式,建立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陣地,例如通過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形式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傳遞正能量。
二、師生間關系的“虛” 與“弱”
智能手機本身的電話,短信功能,加上使用廣泛的QQ,微信等應用,使輔導員和學生之間建立起了看似四通八達的聯(lián)絡網絡,而輔導員們也十分注重使用這些便捷的功能與學生溝通交流,處理學生事務。
但當我們過分依賴于這些帶有虛擬性質的聯(lián)系機制的時候,我們就會面臨一些問題,師生間關系的不穩(wěn)固,聯(lián)系的不緊密,而這些問題的存在將會對輔導員在處理常規(guī)事務尤其是突發(fā)性學生事件時產生負面影響,值得我們認真研究。
1.師生間關系的“虛”
輔導員知道學生網絡上的昵稱,聽到過學生在電話中的聲音,在現(xiàn)實中卻分不清學生的臉;輔導員以為的“他或她”,在現(xiàn)實生活中也許并不一致;輔導員努力在微信上推送各種正面新聞,卻不知道學生早已取消關注或熟視無睹。
這樣一些現(xiàn)實問題提醒我們,也許該回到最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上來,多種手段的結合豐富了我們教育的內容,拓展了外延,但最實用有效的方式,就是與學生面對面。
因此,在輔導員的工作中應注意,充分利用智能手機帶來的便利,創(chuàng)造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但同時又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建立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常規(guī)機制,例如定期與學生談心,到學生的課堂、自習室和宿舍中去傾聽學生的心聲,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2.師生間聯(lián)系的“弱”
相信不少輔導員遇到過這樣的問題:當你想聯(lián)系某個學生時,發(fā)現(xiàn)其手機關機,無論通過QQ還是微信@他都沒有回復,這時你發(fā)現(xiàn),所有這些聯(lián)絡方式都依賴于學生的手機這個移動終端;更有的學生也許手機沒有問題,但他不想理會,你的所有@他也不會予以回應,這時的你才知道,以互動為極大優(yōu)勢的社交媒體也可以變成單向,原本我們認為多向的聯(lián)絡網絡,卻在遇到一些情況時變得脆弱和易斷。
而恰恰是這些問題考驗著我們對學生事務的掌控能力和平日工作的細致程度,要求輔導員在平時的工作中就要注重師生,生生間多種聯(lián)絡方式的完善。首先,應該建立完整并動態(tài)的學生聯(lián)絡方式數(shù)據(jù)庫,其中應包括學生家長和學生周圍人群的聯(lián)系方式。
其次,建立以學生干部體系為基礎的學生層級聯(lián)絡網絡,學生之間交往的頻度較高,更容易形成緊密的聯(lián)系紐帶,充分利用學生提供的有效信息往往能夠解決一些特殊事件。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輔導員在平時的工作中應對學生做到以誠相待,這樣才能讓學生敢于,樂于與你交流。
三、網絡輿情監(jiān)管的復雜性
隨著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的廣泛應用,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參與到網絡的各種事件中去,由于大學生群體的特殊性,他們十分容易被一些網絡事件吸引并參與其中,容易在虛擬世界中產生心理的失衡,觸碰道德甚至是法律的底線。這些問題的存在就給高校在網絡輿情監(jiān)管上增加壓力。
當前大多數(shù)高校網絡輿情監(jiān)管機制尚不完善,缺少相應的人力和資金投入,更多的是依靠基層輔導員的工作去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因此輔導員工作中應采取積極有效的辦法進行有效的監(jiān)管,從而提高輔導員的工作效率。
首先,利用多種教育形式對學生進行網絡道德教育,讓學生了解網絡傳謠、誹謗等行為對自身和社會的危害;另外,輔導員應借用多種網絡社交手段倡導正面的思想,為學生推介紅色網站,與學生共同剖析網絡事件。
其次, 充分借助班干部體系的力量,了解學生在網絡上的表現(xiàn),對出現(xiàn)的問題苗頭做到及早發(fā)現(xiàn),不讓不良輿情成為反面輿論。
最后,輔導員作為一線工作者,應積極進行網絡輿情的研究,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能,提高自身進行網絡輿情監(jiān)管和疏導的能力。
總之,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便利了輔導員的工作,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我們應正視困難,在日常工作中積極尋求解決的方法和途徑,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何小明,劉可文.手機媒體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與職業(yè),2012(08).
[2]肖光榮,喻 嬌.3G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06).
[3]陳樹湘.論新媒體時代高校師生關系的轉變[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06).
[4]伊甜園.高校網絡輿情預警機制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作者單位:青島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