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昊
摘 要:文藝復興是14世紀中葉至17世紀初在歐洲發(fā)生的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通過復興古希臘文化來反抗中世紀的黑暗統(tǒng)治。人文主義是其核心,重視人性,肯定人的價值,提倡科學文化,促進了歐洲的迅猛發(fā)展。這對現今中國有著極高的啟迪意義。
關鍵詞:文藝復興;歐洲;中國;現實意義
“文藝復興”這個詞最早出自意大利語,意思是再生,是當時意大利人對歷史思考的結果。一般認為文藝復興揭開了歐洲的現代史,此后歐洲迅速發(fā)展,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反超當時的中國。無論是在天文學、數學、物理學還是經濟、政權、外貿方面,中國都是望塵莫及的,用句時髦的話來說“甩中國好幾條街”。那么中國究竟從何時開始落后?國內的史學家們對于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調查和探討。目前主要有三種意見,其中之一就是認為開始于文藝復興。他們認為文藝復興之前中國是領先于歐洲各國的,文藝復興之后歐洲如雨后春筍般迅速成長起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文藝復興又在其中起著怎樣不可或缺的作用,對現今的中國又有著怎樣的現實意義?
一、中國領跑
14世紀之前,中華文明一直居于世界前列,歐洲比中國落后的不是一星半點。4000多年前,當中國的夏王朝赫然出世的時候,歐洲還處于蠻荒狀態(tài)。當公元前221年,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秦王朝實現大一統(tǒng)的時候,歐洲還是一片混沌直到9世紀才初步形成零散的早期國家。中國的瓷器文化更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眾所周知,中國用英語來說是“China”,大“C”小寫變?yōu)椤癱hina”時,其意思就是“瓷器”,英國用瓷器標記中國,可見中國“瓷器之國”的美譽不是徒有其名。隋唐時期,瓷器的生產開始趨于多樣化,瓷器的形態(tài)也各不相同。到了明清時期,瓷器更是成了名貴的珍品。除此之外,中國引以為傲的四大發(fā)明、東漢蔡倫的造紙術、宋朝畢昇的活字印刷術以及當時中國的航海技術對歐洲甚至世界都起著巨大作用??傊?,明朝初期的中國是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國家,這之前,世界上的科學成就約有300項,出自中國的就有一半以上,是世界賽道上的當之無愧的領跑者。
二、西歐反超
14世紀中葉歐洲發(fā)生了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人們奮起反抗黑暗統(tǒng)治,高揚人文主義,提倡科學文化,使得歐洲從劣勢一路趕了上來。天文學方面,伽利略自制望遠鏡觀測天象并著有《星空使者》,打開了人類探索太空的大門。數學發(fā)面,韋達開創(chuàng)了用字母表示數字系統(tǒng)的一般符號,促進了代數的發(fā)展,被人們譽為“代數學之父”。物理學的磁現象、水銀氣壓計,生物學的解剖學、血液循環(huán)等無一不取得突破進展。就在西歐重視科學技術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同時,中國推行的確是文化專制主義,儒家至上,程朱理學乃正統(tǒng),祖宗之法是絕不敢廢的。這樣的專制下中國的科學技術領域一片死寂。不僅如此,文藝復興后,中國與歐洲在經濟政治文化方面的差距更是日漸擴大。中國長期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按“士農工商”來看,商人是最低賤的。而同時期的英法等歐洲國家則推行重商政策,新型資產階級成為政權的階級基礎,帶領歐洲迅速致富,在經濟政治上反超中國。
三、現實意義
歐洲反超中國,日漸強盛,究其緣由,文藝復興起了關鍵作用。歐洲文藝復興打破了宗教神權,打破了封建統(tǒng)治下的黑暗局面,人們破除迷信,高揚理性,以人文主義為核心,解放思想,這對當下中國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人文主義就是以人為本,肯定人的價值。而當下中國的教育體制就完全是對人的個性的壓制。許多學生不喜歡學習,但是喜歡畫畫,跳舞,精通電子產品,這就被認為是“不務正業(yè)”。俗話說,三十六行,行行出狀元?,F代中國應該肯定人的價值,而不應一味壓制。高等教育機構在科學研究中起著重要作用,雖然在東西方,學校由各自獨有的方式發(fā)展起來,但是發(fā)展過程中那些最初的目標是不應該被忽視和遺忘的。文藝復興以復興希臘羅馬文化為旗號,實質上是宣揚資產階級文化主張,現代中國,也可以通過復興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弘揚中國傳統(tǒng)美德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向前發(fā)展。
回望歷史,過去的中國似乎有著一股魔力,能將周邊文化盡吸其中,西漢張騫開拓絲綢之路吸納西域文化,唐代玄奘西天取經吸納印度佛教文化,而現代的中國卻似乎失去了魔力,甚至出現“文化中空”現象。這時為什么呢?中國的發(fā)展缺少了像文藝復興這樣的推動力。14世紀的文藝復興推進文化的繁榮,促進了歐洲的發(fā)展,我們不能不從中受到啟示,精神世界的軟弱會導致文化自信的缺失,中國文化想要前進發(fā)展,甚至發(fā)生質的飛躍,需要能量、信息和時空。我們現處和平年代,信息技術發(fā)達,也就是說物質準備已經就緒,只欠像文藝復興思潮這樣強大的精神能量。
四、結語
文藝復興時期,古典作品之所以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是因為它們具有社會實用性。文藝復興之所以復興古代文化是因為他們具有啟迪現實的意義。我們現今中國需要細致研究深刻探討文藝復興也是因為文藝復興也可以是中國精神的向導,品鑒它就意味著更快更好的前進。
參考文獻:
[1]劉明翰,朱龍華,李長林.歐洲文藝復興史總理論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顧準.顧準文集[M].北京:中國市場出版社,2007.
[3]彼得·伯克著.文藝復興[M].梁赤民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4] G·E·R·勞埃德著.古代世界的現代思考[M].鈕衛(wèi)星譯.上海:上??萍冀逃霭嫔?,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