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珅
內(nèi)容摘要:本文從悲劇觀念的來源,引出了悲劇觀念精神,并且從老人不停抗爭的獨立意志和自然的強大兩方面分析了《老人與?!分械谋瘎【?。
關鍵詞:《老人與?!?悲劇精神
一.悲劇觀念和悲劇精神
悲劇觀念從何而來?王富仁(2001)定義悲劇觀念是“在人類感受到自己與整個宇宙、大自然和世界的分裂和對立中產(chǎn)生的”。自然是人類生存的環(huán)境,但擁有和人類不同的獨立意志和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懸殊決定了人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注定失敗。而因為人又擁有獨立意志,在面對來自大自然的危險時,人會本能的抗爭,甚至有人會永不放棄抗爭。面對無法戰(zhàn)勝的龐大力量,讓人無望心生悲哀,但同時大自然的危險又會激發(fā)人的斗爭的意志,二者結合就是所謂的悲劇精神。
二.《老人與?!分斜瘎【竦捏w現(xiàn)
1.老人與海簡介
《老人與海》講述了二十世紀中期的一個古巴老漁夫圣地亞哥的故事。老漁夫連著八十四天都沒有捕到魚,終于在第八十五天捕到一條超大的馬林魚,馬林魚長過小雨床,重達一千五百磅。船的方向完全由大魚掌控。老人在沒有水、食物、助手和武器的情況下跟大魚耗了兩天,終于殺死大魚。但可惜沒多久,一波又一波鯊魚尋著血腥味而來撕咬大魚,他為了保護戰(zhàn)利品依舊不肯放棄,雖然人勝利歸來,但是他的戰(zhàn)利品卻被撕咬殆盡。他拖著魚骨回家,在疲憊中進入夢鄉(xiāng)。
2.老人圣地亞哥的抗爭
老人圣地亞哥的抗爭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第一,老漁夫連續(xù)八十四天一無所獲依然不放棄,因為他要釣到一條足以“證明”他自己的大魚。第二,獵殺馬林魚。第三,為了保護戰(zhàn)利品馬林魚不惜五次跟鯊魚搏斗。
老人堅持了三天三夜才成功獵殺了大馬林魚。魚上鉤之后將釣索,拖著小船往前游,完全控制著小船的方向,老人說出聲來:“謝謝老天。它在往前游,并沒有往下沉?!保êC魍?014)老人又想到,如果魚決意往下沉自己要怎么辦,他自己并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須干些什么,一定能做些什么”。這個想法顯示的是他遇到無解情況時的勇氣,不會因為想不到辦法就直接放棄。老人在與魚搏斗的過程中跌倒在船上劃傷了眼睛割破了手,釣索勒在背部幾乎超出了疼痛的極限,并且中途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左手抽筋。但即便如此,老人也沒有放棄獵物。在大馬林魚拉著小船平靜前進的時候,他利用這個時機又將別的釣索割斷系在一起,制了另一盤備用繩索。他勇氣意志異于常人,所以能堅持三天三夜。他還會利用任何一個間隙去增加自己的裝備,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3.悲劇精神中自然的強大的體現(xiàn)
悲劇精神中的另一方面即是自然力量的不可控、強大、不可戰(zhàn)勝。海就是自然力量強大的體現(xiàn)。老人以捕魚為生,海是他賴以生存的源泉,但他數(shù)日無法釣到魚。
當老人終于釣到魚時,結果魚又體格壯大,他苦斗三天三夜才將馬林魚殺死。就在他以為自己成功的“證明”了自己之后, 沒多久鯊魚襲來。它來得并非偶然然,嗅著血跡而來,正是這種必然性更顯示了海和自然的強大。大海提供了獵物,但同時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里也有捕食者鯊魚,這是自然法則的必然性,對老人來說是殘酷的。自然是操控者,它設置通關的關卡,先是捕獲獵物,其次將獵物成功帶回村子,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派出怪獸鯊魚,要么老人死去,要么等它決定何時結束游戲。
老人覺得自己真正被打敗的時候,是半夜里最后一波鯊魚成群來襲將魚肉都咬完的時候, “他明白他如今終于被打敗了”(海明威2014)。老人衡量自己成功失敗與否的標準就是是否成功將魚帶回村子。但是不幸的是,按照這個標準他失敗了,盡管他釣到了魚,又殺死了鯊魚。
三.結論
本文介紹了悲劇觀念的來源和悲劇觀念精神,一方面從老人和馬林魚以及鯊魚搏斗的過程中分析了他體現(xiàn)出的抗爭精神,體現(xiàn)了作為人的獨立意志,另一方面分析了自然的強大不可戰(zhàn)勝,這就是海明威要表現(xiàn)的悲劇精神:“人要成為自己的主人,但是不可能超越自我;要征服周圍環(huán)境,但不可能超越周圍環(huán)境”(李勝利2004)。
參考文獻
1.李勝利,《美學哲學層次上的<老人與海>》,社科縱橫,2004 VOL.19,NO.1, 91-92。
2.海明威,李觀政編,《老人與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王富仁,《悲劇意識與悲劇精神(上篇)》,江蘇社會科學,2001(1)114-125。
(作者單位:西安醫(y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