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敬梅
摘要:目前我國一 直提倡的是素質教育,但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美術課程在高考中顯得微不足道,在大部分中學所制定的學習計劃中,也并沒有將美術學科納入其中。然而美術教育不僅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還可以使學生熱愛和享受生活的美好,從而用積極、向上和勇敢的態(tài)度去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過程中,美術占據了重要地位和作用。然而在現今的美術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值得我們分析和解決。
關鍵詞:高中美術教學 問題 策略
一、目前高中美術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學校缺乏對高中美術教學的重視
我們都知道,在高考中,美術學科并沒有被納入其中,許多學校為了自己的升學率并不重視美術學科,甚至是可有可無,長此以往,美術課程在人們眼中越來越淡薄,有的學校甚至取消了美術課程,只有極少數的特長生還在繼續(xù)學習。
2.教師缺乏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
目前的美術教育還是停留在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和簡單的美術技巧的傳授上,教師主動教授,學生被動接受,而長期下來,此教學方式消磨掉了學生審美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所以,科學有效的教學手段是十分重要的,要求教師們開創(chuàng)出一種新的以藝術和審美教育為主要目的,以美術知識鑒賞為方式的教學模式,將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融入到美術教育中,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學習美術,開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
美術并不能按照單純的學科來進行教授,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體現不了美術的真正意義。部分學校和教師對關于美術教學的認知不對,在他們看來,美術教學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繪畫技巧,而如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講解這些技巧,將美術活潑的課堂氛圍變的呆板沉悶,這樣出來的教學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美術是一種藝術性的學科,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同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美、欣賞美,從而更加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多角度、多方面和多感官去觀察、審視和評價一幅美術作品,如我們在進行美術作品“維納斯的斷臂女神”的講解時,能夠用辯證審美的眼光看出它真正意義上的美,才能夠達到美術教學的真正目的,從而用辯證發(fā)展的眼光去看待分析問題,用理性的思維去看待每一件事。
3.學生缺乏對美術的積極性
我國如今的高考模式雖然得到很大的提升和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舊的傳統(tǒng)考試方法,如一考定終身,為此,學生們舍棄了自己的娛樂時間,為了高考拼命學習、復習那些主要科目,學生還把高考戲稱為“黑色七月”,可見高考帶給學生們的壓力有多大,對于美術學科,學生們則是抱著可學可不學的心態(tài),他們認為既然沒有興趣也不是美術專業(yè),學習美術的時間就是在浪費學習其他學科的時間,所以,面對壓力如此大的學習,他們對美術沒有興趣,更談不上積極了,怎么培養(yǎng)審美能力,怎么陶冶情操呢?
二、針對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策略
1.教師應充分掌握教材,做到靈活運用
高中的美術教學內容,主要有教師解說、學生討論和問答等幾種類型。教師在課堂上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方式方法提高課堂的趣味性,選擇不同的授課方式靈活運用,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國有歷史悠久的、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和藝術形式,優(yōu)秀的美學文化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只要我們細心的觀察就會發(fā)現,生活之中處處是美術。
教師在進行授課前應充分做好備課教案,將重點和難點進行區(qū)分,如此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掌握好節(jié)奏,學生能更好的、全面的理解教師所講內容,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指導升華,培養(yǎng)學生學會發(fā)現美,達到美術教學的最終目的。
2.營造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美術可以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新能力,激發(fā)人的智慧,從而更加便于發(fā)現生活中的美,感受到生活的希望,藝術的真正美在于眼睛對美的捕捉和對心靈的感悟,運用美學價值較高的美學作品來引導學生學習美術,欣賞美術,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娛樂中喜歡美術,熱愛美術。營造出一個活躍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多方面的感官美的東西給自己帶來的感受,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春天里盛開的五彩繽紛的鮮花;夏日里低垂的楊柳和潺潺溪水;秋天里的暖暖日光和片片落葉;冬天里的皚皚白雪都是自然美的事物,它們就在我們的周圍,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生活里的美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就會理解什么是生活處處是美術了。
3.應將高中美術納入考核范圍內
鄧小平曾說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筆者認為,這里說的教育包括所有教育,當然也包括美術教育,所以,要從小學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一個具有審美能力的人所具有的心態(tài)是和他人不同的,他能夠用積極向上的眼光審視世界,他們熱愛生活、知道感恩,從而造福社會,做出貢獻。而審美能力并不是每個人天生就具有的,它是后天學習和培養(yǎng)的結晶,需要長期的堅持,加上在實際中的不斷操作和實踐,但因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們已經習慣了用考試來衡量自己的標準、能力和愛好,所以,將美術歸入考試范圍內,可督促學生學習了解美術,從而提高和改善美術教學。
三、總結
總之,高中時期的美術教育影響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道德修養(yǎng),然而存在的這樣那樣的問題仍然很多,這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努力就能解決的,是需要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這樣才能改善目前美術教育的現狀,為高中學生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學習美術繪畫的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1]齊明娟.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3,(24).
[2]張有金.淺談新課改下高中美術教學有效方法[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36).
[3]巫曉疆.實現高中美術教育審美價值芻議[J].中國教育學刊,2012,(05).
[4]徐小明.探析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美術課堂的有效教學[J].考試與評價,2012,(04).
[5]楊競.新課標下關于高中美術欣賞教學的探索[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03).
[6]王芳.新課改下高中美術教學之我見[J].成才之路,2012,(08).
[7]周瑋.淺析新課改下高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