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
摘 要:如何指導學生作文,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許多語文老師經常思考的問題。其實,在工作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指導學生作文是需要一定技巧和方法的。
關鍵詞:小學作文;指導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7-238-01
如何指導學生作文,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許多語文老師經常思考的問題。其實,在工作實踐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指導學生作文是需要一定技巧和方法的。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在此談幾點體會。
一、指導閱讀,加強積累
閱讀是作文內容的重要來源之一。我們說生活是作文的源泉,這是從根本上說的,一個人的知識,既有直接經驗,又有間接經驗,而大多數來自間接的東西。間接經驗主要來源于閱讀材料。學生讀了文章消化了,吸收了,在作文中就能作為自己的經驗表述出來。從閱讀中可以學習語言和表達方法。閱讀與作文的密切關系不僅表現在“寫什么”上,而且表現在“怎樣寫”上。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閱讀課文和課外讀物可以從中學習規(guī)則的語言,領悟到運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方法。通過閱讀,學生可以收到多方面的教育,例如可以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可以擴大生活視野,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可以增加知識的積累和提高文學素養(yǎng)等等。
二、指導觀察,培養(yǎng)觀察能力
觀察是有目的、有方向的知覺,是學生認識事物、了解世界、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也是訓練學生說、寫能力的基礎。因此,指導學生寫作應首先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具體做法:1、觀察前,教師應指導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即觀察事物時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如顏色、氣味、形狀、特點等等,指導學生從客觀的事物和現象中主動選擇自己所要了解的對象,進而提高觀察效果。2、教師可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教給學生觀察方法。指導學生看圖時,可由遠及近,由表及里的觀察,注意引導學生抓事物的重點、特點。3、指導學生觀察時,還要注意引導學生一邊看一邊想,即由看到的想象出看不到的。4、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觀察興趣,提高學生觀察的自覺性。只有掌握一定的觀察方法,才能提高觀察能力。
三、指導學生捕捉寫作素材
學生寫作的源泉來源于生活。要想讓學生喜歡寫作文,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尋找寫作文的源頭。生活是實實在在的,又是豐富多彩的,學生留心觀察生活,能把平凡生活反映出來,這對學生寫作來說具有重要意義。葉圣陶老先生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寫成什么文字?!币虼?,只有讓學生平時多留心觀察生活,多參加實踐活動,才能積累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和感受。為了讓學生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我注意培養(yǎng)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經常安排一些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的活動。如利用周末或媽媽的生日、母親節(jié)、婦女節(jié)等時間,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親身體驗一下父母平時的辛苦,并把勞動的過程、父母的反應、自己勞動后的心情和感受寫下來;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把它的樣子特點、生活習性和自己之間發(fā)生的有趣事情,以及對它的喜愛之情表達出來。如果學生平時能夠養(yǎng)成多看、多聽、多思、多問的好習慣,日積月累,就豐富了自己的作文材料。
四、指導說話,訓練口頭表達能力
說話是表達的一種形式,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怎樣將直接影響書面表達的質量。因此,必須重視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1、指導學生說完整話。對學生回答問題或看圖說話中常出現的毛病,教師應啟發(fā)學生自悟自改并經常布置一些補充句子的練習,提高學生說話的完整性;2、指導學生準確用詞。教師要指導學生把學到的詞語應用到說話中去,從而激發(fā)學生掌握豐富詞語并恰當運用詞語的積極性;3、訓練學生有條理的說話。教師應要求學生說話前先想一想,想好了再說;注意先說什么,再說什么,后說什么;要把一個意思說完整,再說另一個意思。并經常對學生進行亂句組段的口頭訓練,領悟到句與句之間的聯系,把意思表達清楚;4、運用多種形式訓練學生表達能力。教師要教給學生表達的方法,表達的技巧,逐步提高口頭表達的能力。
五、推陳出新,指導學生寫出新意
一篇文章只有寫得別具一格,才有吸引力。因此,選材時要注意以下兩點:(1)要弄清題目要求。題目要求是選材的主要依據。如在指導寫作《我愛家鄉(xiāng)酸楊梅》一文時,我提出如下要求:以愛我家鄉(xiāng)為前提,寫出家鄉(xiāng)改革開放以來的新變化,新面貌,以此突出對家鄉(xiāng)的深厚感情,不少同學圍繞題目要求,對素材進行了嚴格篩選,并寫得非常出色。(2)要寫出新意。好的文章,不僅內容豐富,而且角度新,有一定的深度。比如寫一個場面的文章,不乏這樣的內容:勞動場面,體育運動會場面,學習場面,繁華的街市……這些場面在寫作中,有的學生寫的索然無味,千篇一律。于是,我就讓學生選一個最好自己經歷過的,結合自己當時的感受,找出一個新奇的閃光點,著重描寫,這樣文章就精彩多了。
六、指導發(fā)散思維,多角度作文
多角度作文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多角度作文分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體裁上的多角度,另一層面是主題上的多角度。在作文訓練中我曾以《登山》為題,要求同學們要敢于“越雷池一步”,發(fā)揮想象從不同的角度立意。部分同學的立意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還有部分同學的立意是“同心協(xié)力,戰(zhàn)勝困難”,其中有一位同學這樣寫到:“……有一對老人上山是為了去寺廟里燒香拜佛,保佑自己的子孫將來金榜題名……”然后以破除迷信,加強科學知識普及為主題進行作文,文中寫到:“……從這對老人的舉止,我深深感到,我國科學知識的普及在民間還有很艱難的路要走,就像我們現在攀登的山峰。我們小學生也應承擔一些科普任務,積極參加學校和社會組織的科普活動,積極宣傳科普知識,讓封建迷信無藏身之處……”。對最后一類立意的作文,我在班上進行了大力的表揚和鼓勵,因為它富有創(chuàng)造性,別具一格,且寫出了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其思維方式值得推廣。
指導學生作文的方法很多,以上幾點僅是筆者在教學中的一些膚淺認識,還需與廣大同仁不斷探究,在此只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