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準確地賞析語言,是語文閱讀能力的最高體現(xiàn)。《課程標準》對“閱讀”中的語言賞析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那么,如何對所給語言材料進行有效而精辟地賞析呢?
其實,語言可供賞析的方面很多,但具體到不同的語言材料,則又有不同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根據(jù)具體情況作出具體分析,準確把握語言特點,找準賞析的切入點。一般說來,語言可供賞析的方面常見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修辭。初中語文要求了解的常見修辭格有“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恰當?shù)剡\用這些修辭,可使語言產(chǎn)生鮮明的效果。如:
街上的柳樹像病了似的,葉子掛著層灰土在枝上打著卷;枝條一動也懶得動,無精打采地低垂著。(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語言以擬人手法寫柳樹,使柳樹也有了“靈性”,感到炎熱的威脅,以柳樹的病態(tài)烘托天氣的炎熱。
2、詞語。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無不注重詞語的準確運用?!绑w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義和作用”,要根據(jù)不同的文章體裁來看。一般說來,文學作品,特別是敘述類文學作品,宜賞析動詞、形容詞的準確、生動、形象;而應用性作品,包括說明文和議論文,宜賞析副詞或其它修飾、限制語的表意準確、嚴密。
3、句式。適當運用一些特殊的句式,能使語言增添亮色,表達特殊效果。設問句式、反問句式、排比句式,均能增強語言氣勢。還有雙重否定句式可使句子的語意加重,倒裝句式使人耳目一新,能起到強調(diào)作用……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試看下列例子:
如果說重慶的地形像一條長長的舌頭,那么朝天門就是舌頭尖了。(陳漢元《從宜賓到重慶》)語言運用“假設+比喻”的句式,恰到好處地把握了事物的特點,給人以鮮明的形象,生動地說明了重慶的地形和它所以成為重要港口的道理。
4、感情色彩。語言的感情色彩能鮮明地表達出作者的愛憎觀點,這也是值得賞析的地方。如:
唉,我現(xiàn)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ㄖ熳郧濉侗秤啊罚┱Z言通過一聲嘆息,同時運用反語手法,將“聰明”一詞褒詞貶用,表達了作者深深的自責,恨自己未能體會父親的深情。
5、語言風格。文章的語言風格往往因文而異,因人而異。有的文章語言追求生動形象,優(yōu)美感人。但也有的文章語言卻質(zhì)樸簡明,通俗易懂,讀起來親切自然,極富生活氣息。還有的文章語言幽默詼諧,生動風趣。這也是我們值得賞析的地方。如:
總是臟了洗洗,破了補補,穿了一水又穿一水,穿了一年又穿一年。(吳伯蕭《記一輛紡車》)語言運用“洗洗”“補補”“一水”這種口語化色彩濃厚的詞語,表達出戰(zhàn)士們對自己的勞動成果非常珍惜。
6、言外之意。語言的言外之意大致有兩種情況:一是語言本身含義豐富,充分挖掘,蘊意無窮,留給讀者充分想象的余地;二是作品中的人物語言,表面是一種意思,實際還有另外的意義,在劇本中也稱為“潛臺詞”。如:
春江水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這是一句含有哲理的名句,它不僅寫出了富有詩情畫意的早春景色,而且給人以啟迪:鴨子之所以“先知”“春江水曖”,是因為它們長年生活在水中。在贊美“先知”的鴨子中,蘊含著對人生哲理的思索。
7、表現(xiàn)手法。文章在刻畫事物時往往借助于一些寫作技巧,也稱為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如象征、反面襯托、側(cè)面烘托、間接描寫、以聲寫靜、以動寫靜、借景抒情、以物喻人、聯(lián)想想象、虛實結(jié)合……等等。此種語言的賞析應與文章整體結(jié)合來看。
8、其它方面。除了上述值得賞析的地方之外,語言值得賞析之處還有許多,如詩歌語言的音韻和諧、節(jié)奏鮮明,文言文語言的駢散結(jié)合、言簡意豐,還有語言的圖畫美、音樂美,疊詞、襯字的運用……等等。
在準確把握語言特點,找準賞析的切入點之后,還需要我們運用簡明、連貫的論述語言進行賞析。許多同學在進行語言賞析時,往往只指出語言的特點,而不加以分析,這只完成了一半任務。進行語言賞析時,宜采用三步答題法,即“指出語言特點——舉例——簡要分析例子”。若能準確做到這一點,也就能有效而精辟地賞析語言了。
唐建斌,教師,現(xiàn)居湖北監(jiān)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