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選修2《唐宋散文選讀》先后選登了兩篇唐宋散文大家之作——蘇軾《后赤壁賦》與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李園序》,雖出自不同名家,創(chuàng)作于不同境遇,有著不同心態(tài),但作品不約而同呈現(xiàn)了月色撩人的良辰美景,他們于月色中吐納自然之精氣,在月色下飲酒賦詩,抒發(fā)內(nèi)心交織的思慮,在“酒與月”的濾洗與浸潤中,獲得豐富意蘊,與美妙的創(chuàng)作靈感。兩篇文章于構思上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共性一:金樽清酒 宴飲閑聚
兩篇文章的共性之一——都提及宴飲閑聚時飲酒之樂。古代文人宴飲聚會、壯志抒懷似乎都離不開酒,不管瀟灑自如還是沉吟抑郁,酒,在他們的精神世界中,都充當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熬葡伞崩畎缀镁谱圆槐卣f,一生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無論是身處山光水色的自然美景之中,還是身心疲憊憔悴傷感之時,酒始終陪伴左右?!洞阂寡纭酚质且黄鑼懨谰婆c美景的佳作。在桃李芬芳的季節(jié),他與自己的幾位堂弟一起行游于醉柳清煙的園中,面對無限的陽春風光,眾人擺酒設宴,“飛羽觴”,盡情飲酒,談笑風生,席間各賦新詩,“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斗數(shù)”,清雅的賞玩興致正濃,確是人生一大樂事。
李白寫酒酣暢淋漓,絲毫不掩飾對酒的偏愛。相比較之,蘇軾則含蓄許多。
《后赤壁賦》是《前赤壁賦》的續(xù)篇,蘇軾一生坎坷,仕途艱難,不斷貶官,在蘇軾文中,酒卻不是苦悶的象征,而釀化成了曠達、恬適、樂觀的性格,是其心靈自由的助推力?!逗蟪啾谫x》中蘇軾因美景激發(fā)了酒興,感嘆“月白風清,如此良夜”,卻“有客無酒,有酒無肴”,豈不一大憾事?于是興起,將家中醞釀珍藏已久的美酒奉上,與眾友人同飲共醉,“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藉”,即事而敘,簡潔明了。在這一場偶然興會、率意悠適的飲酒中,利用了酒使人疏離外物的功能,釋放了憂愁苦悶,使靈魂與天地親和,獲取了身雖不自由而心卻極度自由的空靈。
共性二:月光如水 夜色正濃
除了“酒”,這兩篇文章所描繪的意境都以清冽的月色渲染清幽氣氛,作者的所思所為所感也都離不開月的烘托和推動。試想,月色柔和,明凈清澈,輕輕揚揚流瀉在肌膚上,給人一種清逸嫻靜的感覺。人被柔和的月光籠罩,頓時覺得內(nèi)心柔和清朗,平靜安然。
《后赤壁賦》一文多次寫到“月”?!吧礁咴滦?,水落石出”展現(xiàn)出一幅高山吐月、流光空明的柔婉奇秀的意境?!八都冉?,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寫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孤月輕柔,面對著“月白風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與美酒,誘發(fā)了主客棄舟登岸,攀崖游山,踏月之行的雅興。
無獨有偶,《春夜宴》中也有類似“月白風清”的良辰佳景。文章開頭,描繪了一個春天的月夜,作者和堂兄弟們聚會在桃花園?!帮w羽觴而醉月”,好一個“醉”于月下!天空高懸一輪皎潔的明月,銀輝輕輕瀉下,如此美景,如何消受?于是“飛羽觴”盡情飲酒,并吟詩作對暢敘天倫,這是一個多么令人神往而陶醉的時光?。?/p>
可見,李白或是蘇軾都是性情中人,月色清輝,把酒言歡,如此興致勃發(fā),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卻因一時興起,滋生了如此類同的一場“月與酒”交融的盛宴。
共性三:酒化愁腸 醉月而安
在月光如水的沉溺中,在肆意醉酒的背后,他們乘著酒興、即情而歌、借酒抒懷、消散了濃濃的愁緒與郁結的濁氣。酒既是激發(fā)靈感的工具,也是保持精神獨立的慰藉。
李白不喜歡仕途。帶著他的野性與童真,像神仙般游歷人生,借詩酒寄意遣懷,抗衡濁世。《春夜宴》中說“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天地是世間萬物賴以寄存的旅舍,光陰歲月不過是千年百代的匆匆過客。飄浮不定的人生如同夢幻一般,盡情歡樂能有幾時呢?他的“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和曹操“人生幾何、對酒當歌”有相似的豪邁之處,更能表現(xiàn)出李白特有的那種高傲蔑俗、放蕩不羈的性格。
蘇軾的《后赤壁賦》于被貶黃州期間所寫,則不吝筆墨地創(chuàng)設了一個陶然忘憂、隨緣自適的自由天地。寫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謐清幽,奇異驚險的景物令人心胸開闊??墒牵斕K軾獨自一人登臨絕頂時,那“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的場景又不能不使他產(chǎn)生凄清之情、憂懼之心。于是又以空靈的文字塑造了一只孤鶴卓拔不群的形象,以浪漫的想象寫夢中與道士的邂逅、對話,流露出一種與世無爭的豁達。在自然的實景與幻想的虛無之間,他展開寬廣胸懷,宛然忘懷了世間一切的煩惱、爭逐,累累創(chuàng)傷的心靈也得以安撫,剎那間超脫了。
綜上比較分析,作為情感的載體,“月色”與“酒香”往往在激發(fā)文人詩情與才情上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成為不折不扣的催化劑。悲歡離合、生死沉浮、感物嘆世、仕途不順等種種情感都可借此寄托。
王曉敏,教師,現(xiàn)居廣東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