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 要]由于學生受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制約,在探索數(shù)學知識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錯誤。作為教師,要把學生的錯誤看做是重要的動態(tài)性資源進行開發(fā)與利用,促使其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使學生在錯誤中強化認識,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關鍵詞]錯誤 辨析能力 創(chuàng)新 拓展思維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5-047
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受認知能力等方面的制約,在探索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錯誤。作為教師,要把學生的錯誤看做是重要的動態(tài)性資源進行開發(fā)與利用,促使其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
一、呵護學生錯誤,保持學習興趣
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當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錯誤時,教師首先要轉(zhuǎn)變對待學生錯誤的理念,強化以人為本的意識,包容和理解學生,以冷靜的理性思考替代沖動的抱怨訓斥。同時,教師要給予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完整、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呵護學生在課堂中自由大膽表述的意識,并積極組織學生在友好、寬松的氛圍中進行辯論。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不必擔心自己的發(fā)言會被教師批評,更不用擔心自己會被同學笑話。當學生以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去時,即便出現(xiàn)了錯誤,也能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積極發(fā)現(xiàn)、反思錯誤,從而改正自己的錯誤。
例如,有一道求梯形面積的題目:“梯形上下底分別為4米和2米,高是2米,求梯形的面積?”一位學生迅速列出算式為4+2=6(平方米),其他學生立即哄笑,但教師還是讓這位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這個梯形高2米,本身梯形公式還要除以2,在這里相互抵消,就是兩個底的和。”顯然,這個學生的思考是獨特的,但在學生的辯論中,他意識到雖然結果一樣,但應該準確地展現(xiàn)自己的思路,最后教師表揚了該生思維的敏捷性。這樣教學,不僅讓學生改正了錯誤,而且呵護了學生的自尊,一舉兩得。
二、預設學生錯誤,提升辨析能力
學生的錯誤一般會出現(xiàn)在對新授內(nèi)容與已有知識的鏈接處,或者是運用新知識進行嘗試創(chuàng)新的時候。因此,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學習這一內(nèi)容時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提前將錯誤呈現(xiàn)在課堂教學之中,讓學生憑借自身的能力主動尋找錯誤、改正錯誤,從而有效避免以后再次出現(xiàn)此類的錯誤。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經(jīng)歷了對比、辨析、反思等活動,課堂教學自然水到渠成。
例如,教學“圓的認識”一課后,學生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關于圓的基本知識,于是教師出示一則判斷題:“圓的直徑是半徑的兩倍?!辈簧賹W生紛紛表示正確,但也有少數(shù)學生提出質(zhì)疑:“假如這里的半徑與直徑并不是在同一個圓中,這句話的表述就存在著錯誤?!币虼?,教師在充分考慮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上,率先出示相應的典型錯誤,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辨析中認識錯誤,而且能避免學生以后再出現(xiàn)類似的錯誤,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分析學生錯誤,挖掘創(chuàng)新價值
學生的錯誤有時看上去非常幼稚,甚至讓人啼笑皆非,但這些錯誤的產(chǎn)生正是學生思維不斷向前、打破原有認知平衡的過程,有時甚至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面對學生的錯誤,應該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進行錯誤的分析糾正,讓錯誤成為學生創(chuàng)新的土壤。
例如,有這樣一道題:“3只小猴將一個西瓜搬到300米遠的家中,每次都是2只小猴合抱,平均每只小猴抱多少米?”解決這道題時,有的學生畫出線段圖,設置每抱到100米一換的方式,讓3只小猴都平均參與抱瓜,每只小猴都是抱2次,歇一次,總共抱200米。雖然能夠得出正確的結果,但這樣的思維方式有局限性,教師可這樣引導:“不管哪2只小猴抱瓜,這段路程是300米,如果始終是2只小猴抱瓜的話,其實共走了多少米?”學生聽后恍然大悟,明白應該是600除以3等于200米。一個看似復雜的問題,經(jīng)教師稍一點撥,學生就豁然開朗。
四、運用學生錯誤,拓展思維視角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之所以出現(xiàn)錯誤,就是因為他們對新授的知識在認知上還存在著誤區(qū),這一認知誤區(qū)其實正好突出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這種通過學生錯誤顯示出來的教學重、難點,比教師的憑空臆造更加具有針對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捕捉學生的認知錯誤,通過對教學策略的及時調(diào)整,引導學生分析錯誤,找出造成錯誤的根本性原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此對待學生的錯誤,學生的錯誤就成為打造課堂教學亮點的重要資源,使學生通過錯誤的分析、糾正,真正掌握所學知識,拓展了思維視角。
總而言之,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善于引導學生從錯誤中強化體驗,鞏固認識,提升教學效益。
(責編 藍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