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霞
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人們用語言表達認識活動的成果,并通過語言把這些成果傳遞給學生。沒有語言,就不可能有人類的認識活動,可見,語言的表達很重要。
中學語文教師語言準確生動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的載體,人們用語言表達認識活動的成果,并通過語言把這些成果傳授給學生,沒有準確的語言,就不會有人類的認知??梢?,語言交流很重要。在教學中,教師的語言,就更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義,這個意義表現(xiàn)在:它不只是一般的交流思想,而是傳授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它影響學生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品質(zhì)。
實踐證明,教學效果的好壞,往往取決于學生對教師語言的理解和掌握。因為語言是學習的基本工具,教學是通過語言進行的。由此可見教學工作能否獲得成功,教師的語言特色是重要因素。
一、教師的語言要準確
在傳授語法知識時,教師的語言必須是肯定的、確切的,不能模棱兩可、似是而非。如果教師自己模模糊糊、詞不達意,學生就學不到準確的知識,學生就會迷惑而無所得,知識掌握的就不牢固。教師的語言,必須經(jīng)過慎重考慮、選擇、用準確的詞匯,在口氣和語調(diào)上做到堅決、果斷,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準確掌握知識。
二、教師的語言要生動
語文教師的語言應該像文學語言那樣,有豐富的內(nèi)涵而不給人以枯燥的感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講述語言要說到學生心里去,就能撥動學生心弦,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學生就會在真情實感的體會中,學到知識,而不覺得生硬。語文教師的語言,要盡量喚起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同時善于做貼切、形象的比喻,把難于理解的知識變得易于接受,把抽象的道理講得活靈活現(xiàn)、有聲有色。必要時,還可以適當運用一些幽默的語言。教學雖然是一個嚴肅的工作,但是并不排斥語言的幽默。一段恰如其分的幽默插語,不僅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同時還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生學到知識,同時陶冶了情操。
三、教師語言要有啟發(fā)性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去探索、去挖掘知識的內(nèi)涵,而不是教師越殂代皰。啟發(fā),就是不要把事情的結(jié)果說完、說盡、說全,而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余地,言猶盡而意無窮。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是善于運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引導他們?nèi)ジ惺芎驼莆招轮R,給學生指出一條通向知識海洋的大道,然后讓學生自己步入知識的殿堂。蘇東坡說過:“言有盡而義無窮者,天下之至言也?!币馕吨f話,寫文章要注意含蓄、有啟發(fā)性,不要太直露。當然,這里不是說教師講解不要透徹的講解,而是先啟發(fā),然后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動腦動手,然后做粗深的講解。這樣,學生就理解深刻,掌握扎實。
四、教師在備課中多下功夫,力求精準
教師在講臺上所講的語言,都應該在課前作充分的準備。備課時,結(ji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把書面語言加工成教學語言,把晦澀難懂的地方盡量變得通俗易懂。善于使用斷句,在講課前提示主要內(nèi)容,也就是導入語,這個提示性的說明就像一篇文章的題目,要一下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還要自然地引申到所講的內(nèi)容之中,有助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內(nèi)容。在教學過程中,還要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進行分析,理解教材的內(nèi)涵和寫作方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不斷學會作者的寫作思路,掌握寫作方法。在教課結(jié)束時,做一個簡單的小結(jié),概括講過的內(nèi)容,指導學生理清思路,加深印象,便于知識的系統(tǒng)化,加強牢固性。有經(jīng)驗的老師,他們不僅課前進行周密的考慮,并把它寫在教學反思上,課后還要總結(jié)教學語言中表達的得失,進行補充、修改。不斷完善,以便上好下一節(jié)課,這樣,使自己的語言不斷改進,不斷提高。以上就是狹義的備課。廣義上的備課,還包括教師在課外,廣泛地閱讀各種書籍和報紙雜志,上網(wǎng)了解新聞,吸收各方面的知識,不斷更新知識。因為教師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語言是一門藝術(shù),語文教師的語言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學修養(yǎng)的深度,取決于觀察能力的高低,取決于生活的閱歷。所以要不斷擴大知識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精心備好每一堂課。
五、語言要生動,語文教師還要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
用普通話講課,不僅標準,而且具有親和力,同時也提倡講普通話。有的教師用本地方言講課,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一旦說普通話就吞吞吐吐,不知如何表達,這些都是平時不練普通話的后果。我們平時就該多聽廣播,多聽錄音,多練習發(fā)聲、咬字、吐詞的訓練,盡量達到規(guī)范、標準,形成良好的習慣,為語文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六、教師語言要具有啟發(fā)性,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
青少年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時期,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發(fā)生著變化。他們有渴求知識的欲望,而生活經(jīng)驗又不足。所以,教師的語言就是要根據(jù)這個對象而變化自己表達的內(nèi)容、方式和方法,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知識上,引導他們達到更高的境界。學生此時在想什么?有什么疑問?看法有那些不同?都需要教師及時地把握,從而機智靈活地處理教師自己的語言。教師熟悉學生的語言,一方面,可以了解他們的語言特點,從而恰當?shù)亟M織自己的語言,以便于他們的學習和接受;另一方面,也可以了解他們語言中的缺點和問題。這樣就能在教學當中注意、加以改進和糾正,所以教師深入學生,會傾聽學生的語言,了解他們的需求,這是使自己的語言能夠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的重要保證。具體到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輕松、和諧、愉悅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學習。
七、誘人的導入語,喚起學生進入意境
正如事業(yè)的成功需要良好的開端一樣,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出色地教好每一節(jié)課,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選擇好每一篇課文的導入語很重要。根據(jù)所教文章題目的不同,可以運用不同的導入語。有時,可以運用簡短的故事導入。
八、巧妙的過渡語,激起學生深入探究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分析完第一段馬上就分析第二段,勢必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倦的情緒,即使老師對每一部分分析的完整無缺,也不見得會產(chǎn)生良好的教學效果。我們不妨采用巧提問題的方式,引起學生對課文的思索。
教師可以運用生活中的小片段、小故事或典故進行過渡。在教學的整個環(huán)節(jié)中,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在適當?shù)臅r候加入一些幽默詼諧的語言,既能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在分析《白楊禮贊》的過程中,講過了欲揚先抑的寫作手法之后,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說一段話。有位同學大膽地站起來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我村的兩個男青年在一起談論他們各自的女朋友,一個說:“我的女朋友真漂亮?!绷硪粋€接著說:“我的女朋友并不漂亮,可是,一次她在行路的過程中,有個男青年在用眼不停地瞟她時,竟掉進了路壕里……”
他的故事引得學生哄堂大笑。雖然在課堂上講這樣的故事不夠文雅,但說明了他開動了腦筋,理解了這種手法。我就借題發(fā)揮,進入了對課堂內(nèi)容的分析,學生準確地找出了“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它是樹中的偉丈夫。”也是運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
九、設置懸念的結(jié)束語,引領(lǐng)起學生情感的線索
在教學小說體裁的文學作品時,運用這樣的結(jié)束語是最恰當?shù)?。比如,《七根火柴》這篇文章,教師可以分析到無名戰(zhàn)士向盧進勇轉(zhuǎn)交火柴的過程中戛然而止,提出這樣問題:無名戰(zhàn)士的生命如何呢?盧進勇完成任務了嗎……欲知后事如何呢?且聽下回講解。運用這樣的結(jié)束語來完成本節(jié)課,是很有吸引力的,讓學生在課外活動的時間時刻牽掛著主人公的命運。有時,也真能起到“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藝術(shù)效果。
總之,教師的語言是教學工作獲得成功的重要保證。作為一個教師,必須經(jīng)常注意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yǎng),講究語言藝術(shù),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優(yōu)異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