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亮
小學中長跑訓練是一項比較艱苦的運動,比較單調、枯燥,沒有趣味。必須首先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經(jīng)常啟發(fā)、誘導,使隊員懂得中長跑除了能增強心肺等功能外,還可以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生興奮,可從中得到樂趣,同時還注意培養(yǎng)他們敢于吃苦耐勞精神。在業(yè)余訓練的實踐中,結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中長跑訓練的基本規(guī)律,摸索出比較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
小學生長跑耐力訓練發(fā)展耐力素質,最主要是保證機體供氧充分;如在河邊、樹林、公園或在氧氣充分的露天場地等進行訓練練習,就能充分保證機體供氧,完成訓練任務,提高運動成績。在訓練時,也要注意盡量不在堅硬的水泥等地面上反復進行跑跳等。如果長期在硬地面練習,就會使下肢骨的骨化點受到過大、頻繁的刺激,易引起過早的骨化或骺軟骨的損傷,從而影響骨的正常發(fā)育。所以,選擇環(huán)境場地進行訓練和練習是不可忽視的。
對于長跑太枯燥的問題,有的學校已進行了有益的嘗試,他們或以不同節(jié)奏的音樂伴隨,或不斷進行隊列隊形的變化,或呼喊振奮精神的口號;還有的學校,為長跑賦予了一定的主題,如“與奧運同行”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根據(jù)兒童少年心理、生理特點,我認為,進行兒童少年耐力訓練時,應注意如下的幾個問題。
一、注意加強思想教育
當今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是家庭中的寵兒,一般均缺乏吃苦耐勞精神。而耐力訓練的本身較為艱苦,需要有頑強的意志品質。因此,對兒童少年的耐力訓練要經(jīng)常地反復地進行思想教育,啟發(fā)自覺訓練的積極性,培養(yǎng)勇敢頑強、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培養(yǎng)刻苦耐勞、克服困難的精神。
實踐證明,采用有效的激勵手段,能明顯提高行為張力,促使被激勵者充分挖掘內在潛能,實現(xiàn)效能目標。在我們的競賽中,這種激勵方法作用很大,激勵手段主要有通過樹立榜樣,確立競爭目標,誘發(fā)訓練和競賽的興奮狀態(tài),以及獎勵來體現(xiàn)。
在心理訓練過程中,不斷地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促進苦與樂的矛盾心態(tài)交換,從痛苦中尋求快樂,并激發(fā)出戰(zhàn)勝困難,獲取成就的勇氣和動力,就顯得非常重要。
二、培養(yǎng)學生興趣,提高訓練的積極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中長跑訓練是一項比較艱苦的運動,比較單調、枯燥,沒有趣味。
首先,必須做好思想工作,經(jīng)常啟發(fā)、誘導,使隊員懂得中長跑除了能增強心肺等功能外,還可以使神經(jīng)系統(tǒng)產生興奮,可從中得到樂趣,同時還注意培養(yǎng)他們敢于吃苦耐勞精神。在業(yè)余訓練的實踐中,本人結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中長跑訓練的基本規(guī)律,摸索出比較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田徑訓練是一項艱苦的訓練,尤其是中長跑,學生最不感興趣,既枯燥乏味,又非常辛苦,可以說是帶隊老師最頭疼的事情,所以要改變了以往的訓練方法:在正式組隊開始訓練前,組織全校學生舉行了一次越野跑比賽。目的:①物色中長跑隊員;②讓學生首先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訓練場上。同時,讓學生在訓練中體會到自己的軀體的各種運動的感受和快樂,激發(fā)學生對中長跑的興趣與參與欲望,促進學生有目的、有興趣地去學習。
其次,在訓練中對學生加以方法的指導,使他們從“要我學”轉到“我要學”,在愉悅的氣氛中進行訓練。
三、注意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
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在心理上對兒童少年起著重要的作用,能提高大腦的興奮性,減少疲勞;同時,發(fā)展耐力素質,最主要是保證機體供氧充分,如在河邊、樹林、公園或在氧氣充分的露天場地等進行訓練練習,就能充分保證機體供氧,完成訓練任務,提高運動成績。在訓練時,也要注意盡量不在堅硬的水泥地面上反復進行跑跳等。如果長期在硬地面練習,就會使下肢骨的骨化點受到過大、頻繁的刺激,易引起過早的骨化或骺軟骨的損傷,從而影響骨的正常發(fā)育。所以,選擇良好環(huán)境場地進行訓練和練習,是不可忽視的。
四、注意呼吸方法
進行耐力訓練時,由于兒童少年的大腦皮層對呼吸的調節(jié)機能較差,不注意呼吸的節(jié)奏,呼吸與動作往往不協(xié)調,特別在速度加快時更為明顯。所以,要教會他們采用科學的呼吸方法。我們在教學中重點強調采用“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和練習,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五、注意以有氧耐力訓練為主
有氧耐力是指心血管耐力而言的。由于兒童少年的心臟血管正處在發(fā)育之中,與成人相比,他們心臟的心肌纖維短而細,彈性纖維分布較少,心臟發(fā)育還不完善,心臟的容積、重量都比成年人小,從而心臟收縮力較弱,心臟的每搏次出量和每分搏出量都比成年人小。根據(jù)兒童少年心血管系統(tǒng)這一特點,耐力訓練應發(fā)展以有氧耐力為主的訓練,用以改進氧氣輸送系統(tǒng)和肌肉代謝系統(tǒng)的功能,發(fā)展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逐步提高運動成績。訓練中不宜過早過多地進行無氧耐力訓練,以免使兒童少年心臟的心肌壁增厚、心肌增強。這樣短時間內成績會提高很快,但心腔較小,會縮短運動壽命,拔苗助長,訓練應從長遠觀念考慮。
六、注意控制訓練的時間、量和強度
兒童少年在進行耐力訓練時,運動時間不宜過長,運動量和強度不宜過大,必須嚴格地控制訓練的時間、量和強度。因為兒童少年在安靜時氧化過程比成年人旺盛,每公斤體消耗的氧量多,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含量比成年人相對較少,緊張練習不能持久,耐力差。同時,在緊張練習時,兒童少年血乳酸含量較少,說明他們無氧代謝的能量物質儲備較少。所以,在耐力訓練過程中,合理安排練習的時間、量和強度,因人制宜,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耐力素質。另外,兒童少年在耐力訓練時,應注意男女區(qū)別對待。
七、科學合理的“超量恢復”
科學研究表明,機體在承擔一定的負荷以后就產生負荷—疲勞—恢復—超量負荷—疲勞—超量恢復過程。因此,對負荷做一個科學合理的安排十分重要。
現(xiàn)代小學生耐力跑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較大。隊員有機體如果不能適應適當負荷訓練,就不可能創(chuàng)造較高的運動成績。因此,不斷提高有機體適應漸增的運動負荷的能力,是耐力跑訓練成功的關鍵。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訓練中加大運動負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隊員水平的手段,運動量不能為大而大,越大越好的想法,而且要考慮到隊員承受漸增運動負荷的生理、心理可能性。在制定訓練計劃時,還要考慮到學生訓練的周期。所以,我們采用的主要訓練手段,既重視專項耐力的提高,又突出抓短于專項距離的間歇跑和變速跑。
八、讓學生建立良好的“速度感”
從實踐中得知,中長跑在全程跑的過程中,若前快后慢或無計劃地亂跑,其后果是:體力消耗很大,造成心理緊張,對提高成績失去信心。在訓練中,就要讓學生逐步建立“速度感”。如800m,男子要達到2′20″,則每400m平均速度為1′10″,在平時訓練中就要求我們的隊員跑400m時,每圈1′10″的“速度感”。根據(jù)對隊員不同運動水平的跟蹤和實驗,制定相應的模式訓練手段,要求每次練習完后,脈搏恢復到110次/分,便轉入下一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