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清 朱麗華
【摘 要】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學校與社會普遍關注網(wǎng)絡互通、教學創(chuàng)新、信息傳播、溝通交流等問題,新媒體時代下的教育存在一系列管理困境,教育管理者和教師可以通過靈活的方式可以與學生建立積極的互動關系,實踐表明新媒體時代的有效管理,可以達到真誠溝通,共同進步。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教育管理;溝通交流
在新媒體時代,傳播途徑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平等、自由、互動、開放的傳播特點可以使社會和個人都可以通過新興媒體獲取信息和表達自我。面對信息快速傳播,教育管理者會遇到雙重“洗禮”:一方面,新媒體提升了信息傳輸?shù)母咝В纳屏藢W校與社會溝通并創(chuàng)造了資源共享。另一方面,新媒體使管理者的權威受到了搖撼。因為教育管理者一旦喪失了輿論影響力的主導權,會處于一種劣勢,一種失語的危險狀態(tài),他的權威性和信任度就會受到挑戰(zhàn)。新媒體時代對教育管理工作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是值得大家不能回避的社會問題。
一、新媒體時代的教育工作困境
(一)搜尋便捷——答案易找,權威受損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微信、微博等媒體傳播速度飛快,對知識的搜尋,更是便捷。學生對教育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教師在知識上不夠全面,經(jīng)驗不夠豐富,課堂上不夠深入,教師的權威會嚴重受損。數(shù)字化的媒體內容,可以快速搜、便捷復制和即時傳播,使得信息數(shù)量遠遠超出學生的分析處理能力,信息內容大大超出了學生的分辨理解能力。因此,教育管理者在教學上必須具備知識全面、教學創(chuàng)新、知識多元等傳授素質。
(二)信息傳播——極速同步,隨時失控
新媒體傳播模式由傳統(tǒng)的“一對多”變?yōu)椤岸鄬Χ唷?,新媒體的“草根性”還使得人人都可以便捷地運用媒體。學生可以通過發(fā)微博、寫博客、發(fā)起微信群聊等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對任何人”進行信息傳播,這突破了傳統(tǒng)主流媒體的話語權壁壘。在新媒體時代,秘密邊界越來越模糊,保密時間越來越短暫。雖然,有的學校想出很多辦法來加強信息管控,如禁止配備手機、設置與互聯(lián)網(wǎng)絡分開的內部網(wǎng)絡,這些方法或許起到了一定積極的作用,但學校管理者們也無奈地發(fā)現(xiàn),大量的“好消息”和“壞消息”在莫名外泄,新媒體時代,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無事會亂生非。例如,河南信陽潢川彭店中學男老師暴打女生慘叫連連,很快就在網(wǎng)上廣泛傳播,使得校方和學生成為輿論指責的對象。
(三)溝通交流——渠道眾多,難以捉摸
過去,學生和教師以及學校管理者進行溝通,只有通過書信、電話和面談等有限的方式。在新媒體時代,信息溝通是那么的唾手可得,微信、微博、MSN和QQ等聊天工具使得師生之間的溝通變得隨時、隨地和隨意。這些溝通方式在新媒體時代的地位將越來越重要,但性質卻越來越邊緣化。4G手機的誕生,低頭族越來越多,在工作及生活中,學生表里不一,難以捉摸,雖然溝通交流便捷,但教育效果明顯變差。在教學過程中,從表象可以看出,學生文質彬彬,禮貌待人,但在學生內心,自我意識太強,隨意改變性很大,很多意想不到的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教育管理者措手不及。例如,學生發(fā)生群體斗毆事件時,教育管理者不去深入學生交談和摸底,表面上風平浪靜,實際地下波濤洶涌,這就意味著教育管理者還需面對面溝通交流效果更佳。
(四)虛擬群體——眾多參與,效果減弱
在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代,班級開會、學生組織活動、表揚和獎勵、學生之間的一些感受交流或者討論都是通過傳統(tǒng)的方式來進行的,交流效果顯著,感染力強。新媒體時代,活動的開展,信息的交流雖然變得簡單快捷,組織活動程序相當簡化,但是效果明顯減弱。比如,學生剛開始使用互聯(lián)網(wǎng)的時候,大家都是為了溝通信息,促進學習,久而久之,開始有學生發(fā)一些和學習不相關的內容,然后就會引起大家的討論,于是小群體自然產(chǎn)生,派別增多,網(wǎng)絡語言盛行,弱化了班級團隊的學習氛圍。
二、新媒體時代教育管理對策
世界萬物,相生相克,在新媒體時代,只要找出問題的根源,徹底分析難題,采取相應策略,許多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一)以理服人,關愛有加
學生管理,與時俱進。在新媒體時代,維權意識加強,在君臨天下,棍棒飛舞的傳統(tǒng)管理模式下,學生逆反心極強,不適應現(xiàn)代管理,而以理服人則既是需要也是出路。以“理”服人最重要的是“理解”,站在學生的角度去了解、理解他們的行為,才能夠找出合理的管理辦法。以微信群聊天為例,管理者會親身體會:首先,每個人都有溝通交流的需求,微信聊天本身就是滿足需求的一種方式;其次,每個正常人的微信聊天行為是理智的,他們將其視為手段而非目的;第三,這種工具可以為學習所用,為學習和生活交流提供便利。站在學生立場考慮問題,可以從虛擬世界慢慢走進現(xiàn)實生活,用真誠關愛學生,善于有效解決問題,學生管理工作也會變得輕松。
(二)去偽存真,學以致用
眾所周知,擁有信息和知識只是一種資源,這種資源是可以復制和再生的:而運用知識和信息是一種能力,這是不可模仿和替代的。在信息獲取越來越方便的新媒體時代,幫助學生從信息的海洋中分辨有用的信息并利用它們,去偽存真,吸取精華,才是當務之急,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全盤取代,因此,管理者和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傳統(tǒng)的討論式學習、興趣小組、讀書會等形式,將網(wǎng)絡上的知識和學生的個人經(jīng)驗結合起來,為知識轉變?yōu)槟芰Υ罱ㄍǖ馈?/p>
(三)打破禁錮,誘導深入
媒體本身只有功能之別而無好壞之分,能為學生所愛同樣能為學習所用。因此,教育管理者與教師與其花心思設置屏障,禁止學生使用手機,禁止學生上網(wǎng),禁止學生玩游戲,不如多考慮如何利用新媒體為學習、為提升能力服務。在很多學校,利用新媒體建立微信群,建立微博號,利用局域網(wǎng)開辟虛擬會議室,每天布置新的課題進行學習和討論,對于優(yōu)秀學生及時在網(wǎng)上點贊,漸漸誘導學生深入學習,讓愛好計算機的學生利用電腦程序,把枯燥的學習素材整合成音形色兼?zhèn)涞亩嗝襟w,變“娛樂軟件”為“學習軟件”。
(四)真誠溝通,教學相長
新媒體時代,師生要融洽相處,真誠溝通,教育管理者及教師主動傳播正能量的信息,以獲得學生的信任和支持,獲得外部的理解和關注,才是新媒體時代有效的信息管理方式。新媒體不僅為老師帶來授課簡捷傳播的工具,而且在教學上達到教學相長,師生共同進步。博克、微信朋友圈等就是師生有效溝通的渠道。在博客和朋友圈中向學生展現(xiàn)自己的獨特教學,發(fā)表個人獨特見解和創(chuàng)新教學思維,以達到擴展師生溝通的渠道,加強師生之間真誠溝通的效果。
三、結語
大眾世界,新鮮事物都有兩面性,充分利用充滿無限機會和挑戰(zhàn)的新媒體平臺。去偽存真,揚長避短,真誠溝通,師生相長,新媒體才會給人類帶來福音。只要大家正視和理解新媒體為管理帶來的影響和沖擊,適時地調整思路和方法,才能在新媒體時代從容前行。
【參考文獻】
[1]侯鄂.微信探析[J].中國教育,2014(36).
[2]王時杰.關于微信現(xiàn)狀及對策的思考[J].信息與電腦,2014(1).
[3]原雷霞.淺談微信價值及其運用策略[J].時代經(jīng)貿(mào),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