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華
美國東部時間1月10日早上,我起床打開手機發(fā)現(xiàn)多條信息,得知李小文老師去世的消息,頓覺晴天霹靂。2014年12月初,我向李老師匯報在北京的工作和出國訪學的計劃時,感覺他精神尚可,不承想這竟成永別。
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李老師是在2004年中科院遙感所的博士生開學典禮上。當時他衣著樸素,語速雖慢但講話很有深度,從穿著看很難想象他是一位院士和所長。2007年我博士畢業(yè)后到電子科技大學工作,在一次會后我很忐忑地向他表達了希望做他的博士后的愿望,他很爽快地接受了我的請求。2008年學院讓我擔任李老師在電子科技大學的學術秘書,主要負責平時聯(lián)系李老師在成都的工作和生活,由此對李老師的科研和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從他那里我不僅學到了對科研的態(tài)度,還學會了諸多做人的道理。
李老師生活簡單樸素,對他人卻非??犊?。李老師樸素的穿著讓人第一眼看不出來他是一位院士,也因此曾發(fā)生過一些有趣的事情。李老師雖好酒,但吃飯時只喝當?shù)刈畋阋说募Z食酒;他也好煙,但常年抽著非常便宜的薄荷煙。雖然李老師生活很簡樸,卻捐資在北京和成都分別設立“李謙獎助學金”,用于獎勵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和資助生活困難的學生。李老師每次回成都皆會召集學生進行座談,傾聽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在學習上給予指導,在生活中給予幫助,曾經(jīng)2011年在成都住院期間不顧病情還和學生進行了長時間的交流和指導。李老師一直很謙遜,每次從他家離開的時候,他都執(zhí)意親自或請吳老師送我們到電梯門口。2007年李老師率隊去甘肅省黑河流域考察和選定野外試驗場,大家在林中一起吃著干糧,我們還在談笑的時候,他已經(jīng)提著一個塑料袋到處收集大家手中的垃圾。這些在他老人家看來是生活中的小事和細節(jié),對于我們影響非常深遠,激勵著我們盡量多關心和幫助身邊的人和事。
李老師一生致力于推動國內(nèi)定量遙感研究,特別是近年來一直推動遙感尺度效應這個國際難題。李老師在20世紀90年代即開始關注尺度效應,并發(fā)表了多篇相關論文,在他的大力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和研究遙感尺度效應,并于2014年啟動了遙感尺度效應院士咨詢項目,遺憾的是該項目還未結(jié)束李老師卻已逝去。李老師一直非常關心電子科技大學遙感學科的發(fā)展,在他的推動下,由當初幾個人的地表空間信息技術研究所發(fā)展成為今天30多人的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并擔任了學院的首任院長。
李老師元旦期間還發(fā)郵件希望我抓住留學的機會,提升科研核心競爭力。雖然目前我也有自己的科研方向,但距離他提出的目標還有較大的距離,我將繼續(xù)努力,盡早達到他的期望。
李老師雖已離去,但他做人的態(tài)度和對科研的奉獻精神將是我們此生最寶貴的財富。
(作者系電子科技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