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廣建
夜已深,終于找到一段時間,剝離紛繁復雜的種種事情,說出部分往事,僅為追憶恩師的音容笑貌,梳理如麻的心情。
求 學
1996年春季,我從北京理工大學碩士畢業(yè),考入中科院遙感所圖像室,經(jīng)導師朱重光教授推薦,正式跟隨李小文老師從事定量遙感方面的研究。李老師布置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研究多階段目標決策遙感反演方法,其中的核心是構(gòu)造不確定性和敏感性矩陣。剛接手的時候,我沒有意識到這個工作是李老師所倡導的對地遙感病態(tài)反演理論的基礎,把較多的精力放在了對李老師所建立的Li-Strahler幾何光學模型的拓展上。拓展的思路是把原模型假設的橢球樹冠從空中放到地面,乃至地面上可以僅有橢球的一部分??次覜]有耽誤原有工作,李老師對我自娛自樂式的研究以微笑來支持,當我得意地把結(jié)果給老師看時,他說了一句話:“依然用一個橢球來近似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誤差?!边@句話對我觸動很深,李老師通過此事向我灌輸了建模的基本原則,潤物無聲。12年后,李老師在科學網(wǎng)上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向廣大網(wǎng)友闡釋了這一原則[1,2],目前共被閱讀過8962次。
李老師是真正的博學多才,他不但是遙感專家,而且還通曉歷史和文學。他擅長挖掘名詩的遙感意境,比如“草色遙看近卻無”用來讓人感受多角度遙感;“夕陽返照桃花塢,柳絮飛來片片紅”用來輔助理解大氣效應;“遠近高低各不同”用來理解尺度效應[3]。他還會舉一些有趣的例子來講解晦澀的模型和方法,比如用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圓又亮來解釋幾何光學模型和熱點效應;12個小球稱重來解釋多階段目標決策和先驗知識的重要性[4];主人帶狗拜訪朋友來說明非線性系統(tǒng)、動力學模型的復雜性[5]。
李老師鼓勵學生要有自己的思想,甚至用打賭的方式予以激勵,這在外界已有廣泛報道。事實上李老師在對學生意見充分尊重的同時,也喜歡和學生進行平等認真的辯論。北師大遙感中心成立之初,每個月都會有一個全體師生的學術交流會,李老師引導大家進行寬松有趣的討論,每個人都沉浸其中,這種學術氛圍是北師大定量遙感得以快速發(fā)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8年秋季,李老師推薦我到美國波士頓大學進行學術交流,身份是訪問學者。有不少朋友勸我到了美國后想辦法改變簽證類型,這種做法在當時非常普遍。我對所有人表態(tài)一定按時回國,否則對不起給單位交的保證金,也會打亂李老師后續(xù)的計劃。經(jīng)過一天一夜的飛行,我踏上了陌生的土地,但立刻想扭頭回去,思鄉(xiāng)情結(jié)泛濫。后來我常對人講,人一出國就會愛國,其實是自己心情的真實寫照。我從一開始就不喜歡美國,出國的半年時間,總盼著早日回國,每天看著日出、日落,想象著地球另一側(cè)未婚妻和父母的生活起居。我的時間以分鐘來計算,沒有節(jié)假日拼命地工作,有了初步的結(jié)果后立即給Alan Strahler教授進行匯報。李老師說了一句話,又一次觸動了我:“初步結(jié)果不一定要急于匯報?!边@句話讓我學會了李老師做人行事的低調(diào)風格,以至于在后來的科研執(zhí)教中,對自己的學生也是這樣的要求,發(fā)表每一篇論文力求完美。當我的學生在感受到其他小組論文層出不窮的壓力時,只能讓他們思考指數(shù)曲線和對數(shù)曲線的差異,寄希望于他們可以厚積薄發(fā)。1998年12月25日,我按時回國了,說心里話當時沒有意識到,也沒有感受到圣誕節(jié)。半年的時間,寫了2篇論文,一篇有關熱紅外建模的論文發(fā)表在了IEEE TGRS,另外一篇反演方法的論文投稿《中國科學》被拒,便再沒有投稿。
就 業(yè)
1996年9月,首屆多角度遙感國際研討會召開,雖然我初入遙感之門,李老師還是堅持讓我上臺去講,當我用蹩腳的英語講完了報告之后,愛沙尼亞的Andres Kuusk起身問了我一個問題,我只聽懂了他想知道我報告中的“距離”是如何定的,但是心里暗想我又不是講測量,哪來的距離?于是Pardon了一次,結(jié)果第二次和第一次得到的信息量完全一樣。這個時候在國外已讀了幾年博士的中國留學生站起來,用漢語解釋道:“他問你那個距離是怎么回事?”我一臉茫然,臺下哄堂大笑,只好請李老師出來解圍。后來才知道Kuusk關心的是反演中先驗知識的權(quán)重。經(jīng)過此事,很多事情總喜歡讓李老師決策,包括自己的工作安排。
2001年我博士后出站,在李老師的努力下留校任教,并作為主任助理協(xié)助李老師開展工作。我從來沒有管理經(jīng)驗,憑的只是熱情。2002年,另外一個博士后留校,當時他從中科院寒旱所出站時拿到了研究員資格,我自認為讓他做副主任協(xié)助李老師會更好,便極力辭去了主任助理的職務,毅然做了教研室主任,分擔教學上的一些雜事,用自嘲的話來講是學院教學秘書的秘書。2012年,遙感中心主體變成重點實驗室已經(jīng)多年,面臨了突發(fā)事件,學院領導出面希望我承擔實驗室北師大分部的工作。開始我不愿意,因為從內(nèi)心深處不愿意做管理,后來提到了李老師,說這個時候要為李老師分憂解難,我再沒有任何推脫的理由。只要有利于李老師,有利于遙感中心的發(fā)展,個人喜好無所謂。前些日,一個出版社的領導說我像中宣部的人,年紀輕輕沒有棱角,當著那么多人的面下不來臺。但是想到對方也是為了李老師殫精竭慮,心里頓時釋然,只要為了李老師好,為了遙感中心好,我不需要棱角。
2003年,我獨立承擔的第一個“863”項目結(jié)束了,專家組特別希望遙感技術能在行業(yè)部門有所應用,科技部組織了遙感專家和行業(yè)部門的接洽會,國家電網(wǎng)組織華中電網(wǎng)和東北電網(wǎng)給我們提出了具體需求,明顯是一個測繪方面的任務,并不是我的長項。在征求了李老師的意見后,我決定硬著頭皮,把我們在多角度遙感領域的部分成果和測繪結(jié)合起來,進行攻堅。經(jīng)過3年工程化的項目運轉(zhuǎn),終于圓滿完成了任務,華中電網(wǎng)總工對我們的技術給出了高度評價,國外1200萬元的設備要完成的事情,我們380萬元研制成本的電力巡線系統(tǒng)也可以干,經(jīng)過3方背對背比對,精度滿足要求。這個項目對我個人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3年的時間本專業(yè)的工作停滯了,但是了解了另外一個方向,并且為北師大吸引了人才,設立了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碩士點。綜合利弊,還是老師看得更遠。
送 別
常年的生活習慣導致了老師的身體并不太好,2012年開始有了明顯的變化。當年9月,老師的身體已經(jīng)極度虛弱,走路不穩(wěn),還要去貴州看一個草根發(fā)明家,說是可以解決秸稈焚燒的問題。最終在2012年10月的時候在同事和弟子的勸說下入住華西醫(yī)院。當我第一次踏上成都的土地時,相信老天一定可以給老師一次從重癥監(jiān)護室走出來的機會。果然在隨后的日子里,每天都有奇跡出現(xiàn),老師轉(zhuǎn)普通病房那天,我非常激動,晚上一直看著那些神奇的生命曲線,并欣喜地看著老師吃了幾頓,飲食總量讓人放心。隨后的日子是忙碌的,也充滿成就感。1年以后,眼見著老師的身體越來越硬朗,所有關心老師的人都特別開心,見面都夸他身體變好了,我開始懷疑自己的擔心可能是多余的。
2014年11月,老師再度入院,情況不容樂觀,但依然在惦記著國家遙感中心的項目檢查,關心著院士咨詢項目的每一點進展。
雖然心里有所準備,但是依然不愿接受醫(yī)生和自己的推理。1月10日凌晨,我看著忙碌的醫(yī)生和護士,真想自己也是一名醫(yī)生該有多好……
恩師仙逝引來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惋惜,親人、朋友、同事、網(wǎng)友紛紛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哀思。在親歷了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后,我內(nèi)心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悲傷,各種事情的交疊也使得我難以抽出時間整理文字來懷念老師,僅僅于告別儀式頭天晚上,在網(wǎng)上靈堂留下了簡短的幾句,排在第2546位,時間是21點54分46秒:“弟子所想只有您知道,弟子所做只有您看見,恩師一路走好!”
2015年2月7日
參考文獻:
[1] 李小文,科學的簡單性原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84-18044.html,2008.
[2] 李小文,大道無形、法無定法-再談簡單性原則,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84-19745.html,2008.
[3] 李小文,王錦地,植被光學遙感模型和植被結(jié)構(gòu)參數(shù)化,科學出版社,118頁,1995.
[4] 李小文,不確定性與敏感性(2),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84-32405.html,2008.
[5] 李小文,時空尺度與地表過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984-16562.html, 2008.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