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際維+盧向瓊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問題。
張飛字益德,涿郡人也,少與羽俱事先主。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先主從曹公破呂布,隨還許,曹公拜飛為中郎將。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后。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先主既定江南,以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封新亭侯,后轉在南郡。
先主入益州,還攻劉璋,飛與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縣。至江州,破璋將巴郡太守嚴顏,生獲顏。飛呵顏曰:“大軍至,何以不降□敢拒戰(zhàn)?”顏答曰:“卿等無狀,侵奪我州,我州但有斷頭將軍,無有降將軍也?!憋w怒,令左右牽去斫頭,顏色不變,曰:“斫頭便斫頭,何為怒邪!”飛壯而釋之,引□賓客。飛所過戰(zhàn)克,與先主會于成都。
益州既平,賜諸葛亮、法正、飛及關羽各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其余頒賜各有差,以飛領巴西太守。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于漢中,近軍宕渠、蒙頭、蕩石,與飛相拒五十余日。飛率精卒萬余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zhàn),山道迮狹,前后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余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先主為漢中王,拜飛為右將軍,假節(jié)。章武元年,遷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xiāng)侯。
初,飛雄壯威猛,亞于關羽,魏謀臣程昱等咸稱羽、飛萬人之敵也。羽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先主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憋w猶不悛。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fā)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之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飛營都督表報先主,先主聞飛都督□有表也,曰:“噫!飛死矣?!弊分u飛曰桓侯。
(選自《三國志》)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飛所過戰(zhàn)克 ? ? 勝利 ? ? B.從他道邀郃軍交戰(zhàn) ? ?攔擊
C.領司隸校尉 ? ? 統(tǒng)領 ? ? D.飛猶不悛 ? ? ? ?悔改
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 )(3分)
何以不降□敢拒戰(zhàn) ?引□賓客 ?先主聞飛都督□有表也
A.而 ?以 ?之 ? ? B.乃 ?為 ?而
C.而 ?為 ?之 ? ? D.乃 ?以 ?而
3.下列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fā)/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之/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B.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fā)/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之/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C.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fā)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之/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D.先主伐吳/飛當率兵/萬人自閬中會江州/臨發(fā)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之/持其首/順流而奔孫權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張飛字翼德,是涿郡人。和關羽一起追隨劉備。關羽年長,張飛像對兄長一樣侍奉他。劉備跟著曹操打敗呂布,回到許都,曹操封張飛為中郎將。
B.張飛占據水邊摧毀橋梁說:“我就是張飛,可以來和我決一死戰(zhàn)?!睌橙藳]有一個敢靠近。于是劉備逃過一劫。后來劉備封張飛為宜都太守,征虜將軍,新亭侯。
C.張飛呵斥嚴顏為什么不投降。嚴顏說我們州郡只有斷頭的將軍沒有投降的將軍。張飛讓身邊的人把嚴顏拉出去砍頭,嚴顏絲毫不懼。張飛很欣賞,于是放了他。
D.劉備警告張飛不要鞭打士兵之后又讓他們在身邊。后來張飛營帳的都督上表報告張飛的死訊。劉備看了之后說:“唉,張飛死了?!弊分u張飛為桓侯。
5.根據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8分)
(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6分)
①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后(3分)
②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余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3分)
(2)文中稱張飛“敬愛君子而不恤小人”,請結合文中事例加以分析。(2分)
古詩詞閱讀
江 行
江 洪
日沒風光靜,遠山清無云。潮落晚洲出,浪罷沙成文。
挾琴上高岸,望月彈明君①。去家未千里,斷絕怨離群。
注:①明君:指《明君辭》。抒寫王昭君出塞的故事,大抵是訴說幽怨和思念,含凄無限,在民間流傳甚廣。
1、這首詩的前四句從什么角度描寫景物?描摹出了一幅怎樣的圖景?(4分)
2、這首詩用了什么表現手法?主要抒發(fā)了什么情感?(4分)
現代文閱讀
一邊落葉 一邊開花
——懷念詩人雷抒雁
周 明
抒雁走了,走得從容,走得平靜,走得讓人難以接受。一個朝氣蓬勃、激情滿懷、有說有笑的抒雁怎么會突然離我們而去?初五晚上我還打通他的手機,不料家人說:他接不成電話了。我以為他正在治療,一點都沒意識到他此時正處在病危期間,當晚后半夜他就安詳地走了。
抒雁的去世,無疑是文壇不可彌補的損失。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的杰出成就,以及近年來又有一批極富特色的散文、隨筆結集出版,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壇應有的重要地位。1979年他書寫出震驚文壇的長詩《小草在歌唱》,感動了一代人。endprint
再后來,他的創(chuàng)作傾向于短小抒情詩,在內容上更注重觀照人生的現實。在詩風上,他追求深沉、凝重而又不失飄逸。他始終認為“詩篇不過是詩人心靈的腳印”。他的隨筆和散文,有往事的回顧,有對現實的關注,還有針砭時弊、思想深刻的銳利篇章;故鄉(xiāng)八百里秦川,許多風土人情的記憶,也時常出現在他散文的字里行間。2003年,正當他創(chuàng)作力旺盛之時,不幸患了癌癥。雖病魔纏身,他卻坦然面對!手術后很快恢復了常人的生活,常人的心態(tài)。他說:“除了兢兢業(yè)業(yè)地勞動之外,哪怕一絲沾沾自喜和夸耀,都將是輕浮和無知的。”他真是文壇兢兢業(yè)業(yè)的耕耘者,他幾乎是以帶病的身體和堅韌的意志堅持寫作。
此刻,我想起抒雁在上世紀90年代擔任《詩刊》副主編時,在1994年為《詩刊》寫的一期卷首語中,曾以自擬問答的形式提問:
“沒有詩的日子將如之何?”
我們說:“無詩的日子如同無鹽?!?/p>
“沒有好詩的詩壇將如之何?”
我們說:“平庸的詩壇如同災年?!?/p>
于是,我們總在向社會吶喊:不可忘記詩!
于是,我們總在催逼詩人,拿出力作!
這豈不是詩人“催逼”自己,要求自己“拿出力作”的最好訴說嗎?!
抒雁是個樂觀主義者。即使他不幸患上重癥,仍能采取“既來之,則安之,然后戰(zhàn)勝它”的樂觀態(tài)度。從來沒和我們談論他的病、他的痛,總是泰然處之、一切如常。實際上他一直在默默地同病魔作斗爭。他幽默,有時候甚至還有點淘氣。他常常在某些會議上用張信紙或紙條寫詩、寫感言,這種幽默其實是智慧的表現。2009年8月,我同他在煙臺參加中國殘聯(lián)征文活動評委會時,他在會場的休會片刻,利用賓館的一張信紙,即興寫了一首標題為“送周明兄”的小詩給我。詩里寫道:“胡子一刮,精神煥發(fā)。說過七十,好像十八。一邊落葉,一邊開花。人生至此,值啦,值啦……”我和在場的同志看了捧腹大笑。
現在看來,這“一邊落葉,一邊開花”,不也正是他本人的最好寫照嗎?想想看,他生病的10年,居然寫了那么多的詩和文章。他一定還有滿腹文章要寫呢!
雷抒雁為人處世很陽光,他熱愛生活、憐憫百姓、眷戀家鄉(xiāng)。他對于生養(yǎng)他的故鄉(xiāng)陜西充滿赤子之情,對那片黃土地心里一直充溢著感念之情。在北京的我們這伙“老陜”到了一起,就說家鄉(xiāng)的變化,家鄉(xiāng)的新事物,家鄉(xiāng)又出了什么好作品……只要家鄉(xiāng)文藝界有會議,有活動需要我們,我們都會結伴而行。去年《西安晚報》的紀念活動邀請我們回去,都和抒雁說好了,大家一起返鄉(xiāng)。后因與另一個要緊會議時間上有沖突,沒回成。閻綱、何西來、雷抒雁和我又約定:今年春暖花開時一同回陜西,去感受家鄉(xiāng)的新變化。然而,這一計劃無法再實現了。
幾十年來,我們如兄如弟,生活上相互溫暖,事業(yè)上互相支持,萬萬沒想到,過早地失去了這樣一位好朋友、好兄弟!你說,我如何能接受這殘酷的現實?
一個從黃土地、從八百里秦川農家走出的詩人、歌手,激情地歌唱了一生。如今他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小草”仍在歌唱,他的抒情歌聲會永遠在讀者心中回蕩。
1.文中說“現在看來,這‘一邊落葉,一邊開花,不正是他本人的最好寫照嗎?”你如何理解?(4分)
2.文章引用了雷抒雁為《詩刊》寫的題詞,有何作用?(5分)
3.作者筆下的雷抒雁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文中事例加以說明。(6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