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葵
奧古斯都一生靠修鞋維持生活。他的修鞋攤安置在當(dāng)時美國的波士頓法院門外的大街上。老人在法院門外修鞋,養(yǎng)成了一個習(xí)慣,每到法院開庭,他總是收起鞋攤,隨著人流進入法院,去旁聽各種案件的審判。
1841年8月的一日清晨,一個衣衫襤褸、蓬頭垢面的年輕人被帶進了法庭。奧古斯都憑著那雙“閱人無數(shù)”的銳利眼睛,一眼就看出這又是一個在公共場所酗酒的鬧事者。那時候,在麻省的法律中,“酗酒鬧事”只是一種輕微的罪行,一般來說,被告人只需交付一筆保釋金,便可判決在“監(jiān)外守行為”一年。但如果被告人沒錢交保釋金呢,那等待著他的就只有那冷酷的鐵窗。即使原先是一個100%的純潔青年,出來時,也十之八九都學(xué)壞了。奧古斯都在這法庭內(nèi)外,便見過不少這樣的例子,當(dāng)他看著眼前這個被帶進來的年輕人眼里還閃現(xiàn)出一種惶恐、不安之意的時候,一股惻隱之心便止不住地涌上心頭。
于是,奧古斯都走到這個年輕人的身邊,悄悄地和他交談起來。那醉漢帶著極為內(nèi)疚的心情道出了犯事的由來:他本是一個機器維修工人,有一手良好的鉗工技術(shù),有一個女朋友,還未結(jié)婚,但女朋友已經(jīng)懷孕了。他不想進監(jiān)獄,不想失去這份工作……如果能不入獄,他將保證一生戒酒,好好工作,重新做人……但,他現(xiàn)在的困難是,他沒錢交保釋金。奧古斯都對這個年輕人充滿了同情,他暗暗思忖:這個青年人還有希望,于是,他毅然地向法官表示:愿作他的擔(dān)保人,保釋他出去。
奧古斯都的這種豪情俠義和古道熱腸,深深地打動了法官。而且,在那個年代的波士頓,犯這類輕微罪行的犯人也實在是太多了,以至于監(jiān)獄都人滿為患。如何去解決這個棘手的司法難題?那法官靈機一動,同意了奧古斯都鞋匠的請求。他下令:被告人延期三周審判,三星期之后再回到法庭上來,法官到時將視具體情況而作出最后判決。鞋匠和法官的靈光一閃,卻開創(chuàng)出美國法律史上一個全新的思維——“懲罰與教育”相結(jié)合的新局面。
三個星期后,奧古斯都鞋匠親自陪同被告人返回法庭。這時,以前那個蓬頭垢面的醉鬼,據(jù)說,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容光煥發(fā)的年輕人。奧古斯都只讀過兩年書,但他用他不多的文化努力地寫了一頁紙的書面報告呈交給法官,上面寫著:他——約翰·奧古斯都,以上帝的名義發(fā)誓作證,證明這個年輕人三個星期以來滴酒未沾,一直是勤奮地工作,空余時間還去照顧社區(qū)的孤寡老人。作出證詞的,還有這青年所屬街區(qū)的片警和教堂的牧師,他們的證詞與奧古斯都所說的基本一樣。法官一見大喜,當(dāng)場宣布釋放被告人,并象征性地對被告罰款1分錢。那個年輕人緊緊地?fù)肀е鴬W古斯都鞋匠,喜極而泣。
此后的17年里,修鞋老人共為2000多人擔(dān)保,他的愛心改變了2000多人的命運;老人的善舉同時也影響了美國的司法制度的文明進程,以至于后來,麻省正式通過美國第一部緩刑法,專門成立了一個“緩刑司”機構(gòu),實施“仁心仁術(shù)”的新刑事司法制度。不出幾年,全美國30多個州紛紛效法,取得可喜的業(yè)績。
這位修鞋老人就是100多年前被美國載入法律史冊被譽為“緩刑之父”的——約翰·奧古斯都。他留給后人的影響力不亞于美國的歷任總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