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摘 要 師生關系在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都給予它極大的關注。了解當今國外教育家的師生觀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本文對20世紀國外影響較大的幾個教育學流派的師生觀進行描述和分析,以求為我國當前教育理論研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啟示。
關鍵詞 師生關系 教學 教育流派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3.036
20th Century Major Western Education Schools' View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Enlightenment
ZHANG Qin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nginering and Technology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68)
Abstract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teaching has a pivotal position, ancient and modern educators have given it a lot of great concern. Educators and students understand today's foreign concep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impact of the 20th century, a large number of foreign schools of teachers and education concept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valuable inspiration for our current educational theory.
Key word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teaching; education schools
所謂師生觀,就是對教師與學生在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關系的認識或相關的思想觀點。教學效果的好壞、學生優(yōu)秀品德能否養(yǎng)成、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等等都離不開好的師生關系。正因為師生關系在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了解當今國外教育家的師生觀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xiàn)實意義。本文對20世紀國外影響較大的幾個教育學流派的師生觀進行描述和分析,以求為我國當前教育理論研究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啟示。
1 20世紀西方主要教育流派的師生觀的描述
1.1 實用主義的師生觀
實用主義流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國教育家杜威。杜威提出了不同于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他認為人類社會的組成不是由于人們同處一地,而是因為人們有彼此互通的信仰、目的、意識和感情。教育乃是人們有效地聯(lián)系與溝通的橋梁,學校則是負責文化交流與傳遞的教育機構。杜威提出了“兒童中心論”。教師要參與教學活動中,但是并非以命令者的身份參與其中,而要以成員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兩方面愈不覺得一方面是在那里教,那么所得的結果愈好?!痹谶@種師生關系中,教師不再起主導作用,而是學生學習的協(xié)助者,起到一種拋磚引玉的作用??傊?,“兒童是起點,是中心,而且是目的?!?/p>
1.2 存在主義師生觀
存在主義把教師看成是學生自我生成的促進者,自我生成論是存在主義師生觀的基礎,教育應當指導人意識到自己的生存環(huán)境,促使他順利投入到有重要意義的生存中去。雅思貝爾斯曾經(jīng)說過,教育的最深刻、最基本的根據(jù),或者說,教育的出發(fā)點、著眼點、歸結點(目的)在于人的“自我生成”或“自我創(chuàng)造”。他認為教育并不是一種簡單傳遞或者接受的活動,而是“人與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傳遞的活動”,是使受教育者“頓悟的藝術”,是促進受教育者自覺“生成”的一種方式。這里所說的生成其實就是說讓個人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和發(fā)揮。從自我生成的角度出發(fā),存在主義的師生觀中,它把教師視為自我實現(xiàn)的影響者,教師幫助促使學生“自我生成”,教師的作用是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訓練。從以上不難總結出存在主義師生觀強調師生的平等、對話性、師生主觀性共存的師生關系。
1.3 建構主義師生觀
建構主義也成結構主義,關于它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皮亞杰。建構主義師生觀認為,學生是一個有著自己原有知識經(jīng)驗、認知策略、記憶力、情感態(tài)度、元認知能力的主體。教師的作用時幫助學生發(fā)展,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師生之間是平等對話、互動合作的關系。建構主義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應該在學習中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作用。這個流派還提倡一種“螺旋式”的教學方法,就是把同樣一個教學內容放在不同情境中,以不同的教學目標并用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目的是促進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全面理解。建構主義要求學生采用發(fā)現(xiàn)法,進行探索性的學習,在建構意義的過程中讓學生搜集并分析與所學內容有關的資料,并突出問題,然后對問題提出假設并驗證。教師的作用就是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一定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探索,并且在教學活動中協(xié)助學生朝著有利于意義建構的方向發(fā)展。
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建構主義將學生有接受者轉變成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主體,而教師由灌輸者轉變成促進學生意義建構的協(xié)助者,在教學活動中更多的是與學生平等交流,自由溝通,建立了一種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
1.4 人本主義師生觀
人本主義教學觀認為,教學的作用應該是提供自由的、安全的心理環(huán)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挖掘自己的潛能以達到自我實現(xiàn)。人本主義另一個著名代表人物羅杰斯認為,特定的心理氛圍能會引起相應的情緒反應,而情緒反應對學生的學習是起很關鍵的作用的。羅杰斯認為促進學習氛圍的一個關鍵性因素就是師生關系。并指出決定師生關系的三大因素: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注以及同理心。羅杰斯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心態(tài)是不斷變化的,老師應該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學生,對學生的觀察與判斷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注意觀察學生在當下的情緒變化與反應,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到與老師是“在一起”的。
2 由以上各種師生觀引起的一點思考
通過描述與總結20世紀西方主要教育學流派的師生觀,其實都在強調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質量對教學目標的達成起著很關鍵的作用。筆者認為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前提是要理解老師和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與作用。但是如果過于注重其中一方的地位的話是不可取的。以上各師生觀都有著各自的優(yōu)點和缺點,但是他們對世界的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通過了解并分析幾個重要的師生觀,有助于把握當代師生關系發(fā)展趨勢,了解各種教育研究的新動向。同時讓人更加深刻認識到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引發(fā)我們對改善師生關系的新思考。
3 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僅更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進行,也有利于師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和諧,是一個當今時代的重要話題,不僅社會需要和諧,教育也要和諧。然而,隨著知識的商品化,我國當今師生關系也發(fā)生很大變化,師生之間變得疏遠,淡漠,功利……通過分析以往的研究,筆者總結出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應注重以下兩點。
3.1 平等
師生之間應該在人格上平等。由于傳統(tǒng)教學消極因素的影響,很多老師包括一些學生,都覺得老師就是權威的象征,老師采取“專制”的形式教學,導致學生的個性受到壓抑,有些學生甚至對老師產(chǎn)生怨恨,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而且也有害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人格,在教學中參照學生的意見,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但是這樣不代表對學生放任自流,所以老師要把握“度”,應該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協(xié)助者,更多的是采取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以及吸收知識。
3.2 理解
學生畢竟不成熟,所以很多時候會犯錯,老師應該對這些錯誤予以理解并幫助學生改正,確保同樣的錯誤不會再發(fā)生。只有理解學生,才能得到學生的信任,同時,學生也應該理解老師的工作。只有相互理解,才能更好地溝通,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
3.3 真誠
真誠待人是人與人之間和諧交往的基本要求,師生之間更應該注重這點。有些學生出于各種原因,有時候會對老師撒謊,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老師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對于學生的很多問題,老師應該是會理解的。試著坦誠地與老師進行溝通,也許老師還會針對學生的問題提出有益的意見和建議。老師也應該真誠地對待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在用心地付出,幫助自己學習,成長。這樣老師與學生之間就會相互信任對方了。
總之,關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應該還有很多更好的方法,以上幾點只是筆者根據(jù)自己對資料的分析總結出來的。希望能對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有所幫助,促進師生關系逐步走向和諧。
參考文獻
[1] 王天一.外國教育史(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161.
[2] 吳杰主編.外國現(xiàn)代主要教育流派.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67.
[3] 朱合理.存在主義的師生觀及其對我國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的啟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9.6:6-8.
[4] 朱霞.論人本主義教師觀及其對我國教師教育的啟示[D].江西師范大學,2007.
[5] 李政.高校師生關系新問題的反思與對策[D].西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