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S浙江分社 羅林軍 朱同文 呂奇?zhèn)?/p>
2014年以來,多艘船舶接連在PSC港口國檢查時由于不能有效實施消防演習而被滯留并被開出了ISM管理缺陷,在船舶審核中也發(fā)現多數船舶在演習中均存在指揮和組織不到位、演習不切實際、很多船員職責不清、演習內容不符合SOLAS公約要求、不能正確使用消防設施等情況。這些情況不但容易導致船舶在PSC檢查時被滯留,而且更重要的是一旦真正發(fā)生火災,就可能導致無法組織有效滅火或疏散人員,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事故發(fā)生,如最近發(fā)生的意大利郵輪“NORMAN ATLANTIC”號火災事故。究其原因,雖然對于船舶消防演習從1965年生效的SOLAS60公約就有要求,公約也早已規(guī)定了演習應包含的基本內容且要求演習應模擬真實情況,然而IMO對如何開展接近真實情況的演習尚無指導性文件,多數船員培訓用的教學片也存在問題,且審查發(fā)現多數公司SMS文件也僅僅是列明了公約的內容。本文主要以機艙消防“實戰(zhàn)”演習整個流程為例,對實船演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闡述,并對其他區(qū)域的消防演習要點及針對演習中出現的問題和PSC檢查應對進行闡述,以幫助船長等有效開展各種情況的消防“實戰(zhàn)”演習提供參考。
由于機艙失火情況復雜,風險程度高,因此多數培訓機構、實船及PSC檢查模擬機艙失火的概率較高,出現的問題也較多,如發(fā)現火情不切實際、缺少救助演練和初始滅火的演練,部分人員職責不清無所事事等。多數實船演習從船長在駕駛室拉響警鈴并報告機艙失火開始,船員到預先劃定的集合站現場集合,清點人數,啟動消防水,探火員穿好消防服后進入機艙探火,探火員出機艙報告,消防員(甚至無任何防護設施的人員)進機艙滅火……。如此一成不變的演習程序,一旦火情出現,缺乏初始有效滅火,小火也將釀成大火!
演習關鍵是要做好第一步,即發(fā)現火情、火情報告及初始動作要切合實際,才能確保每位船員都明白各自職責,臨危而不亂,達到有效的救助和滅火。由船長直接拉響警鈴不切實際,報告機艙失火,區(qū)域太大導致演習針對性差。因此對于有人值班機艙,一般由機艙值班人員(至少有2人,其中之一)首先發(fā)現火情,并高喊“某一區(qū)域或樓層著火”以告知其他值班人員,同時按響火警按鈕(在每次演習中應假定不同區(qū)域失火直至覆蓋所有機艙區(qū)域或樓層),并通報駕駛室具體著火區(qū)域及火勢大致情況,是否有人受困,機艙值班人員情況及將采取的初始救助或滅火動作并可要求消防隊盡快參與救助或滅火,值班人員進行初始救助和滅火時應首先穿戴好EEBD以保證自身安全(公約要求檢查消防員裝備及其他個人救助設備,實船演習中均未使用EEBD),利用身邊的手提或移動式滅火器具或局部水霧系統(tǒng)或消防水等可用的消防設施在安全前提下進行初始滅火和接近火場救人,當不可行時應及時撤離到集合站向現場指揮報告火情和人員受困情況。對于無人值班機艙(AUTO-0),火情往往由值班駕駛員通過火災報警系統(tǒng)發(fā)現,在船長上駕駛室前應替代船長指揮演習并做出有效反應,如開啟全船通用報警、號笛和通過廣播通報具體區(qū)域或平臺發(fā)現火警,并要求消防人員到最接近進入火情的指定安全區(qū)域集合,消防集合地點可不同于棄船集合站,可根據著火區(qū)域的變化而選擇有利于指揮和滅火的安全露天甲板。
聽到警報后船長作為總指揮應第一時間趕往駕駛室接替指揮,并測試與現場指揮的通信聯絡是否暢通,駕駛室值班人員應根據船長指令調整船位、懸掛信號旗,保持與機艙值班人員(有人值班機艙)、公司和相關方的通信聯絡,并記錄整個滅火過程。消防人員根據應變部署攜帶相關器材迅速趕到集合地點,現場指揮(一般為輪機長)應攜帶防火控制圖迅速到達集合地點并指揮和組織演習,同時記錄現場的每一滅火行動(實船演習中往往不帶任何圖紙,也不作任何記錄),對于有人值班機艙,應第一時間根據總指揮反饋的機艙值班人員情況、火情信息和訴求,無人值班機艙應根據火警報警的來源與現場副指揮(一般為大副或其他駕駛員)根據防火控制圖協(xié)商下步行動,如消防員從何處進入機艙及進入后的搜索或行進路線;消防組攜帶消防員裝備到達集合地點后應立即正確、快速地著裝消防員裝備,皮龍組在集合站附近靠近機艙入口處迅速接妥兩組皮龍;消防隊、隔離隊(或技術隊)、救護隊隊長清點完各自隊員后及時向現場指揮報告(公約內容),如有人員受困應首先實施救助,一般應模擬或至少間隔模擬人員搜救情況(實船演習缺少救助場景);現場指揮應簡明扼要地發(fā)布命令,如隔離隊檢查并關閉機艙與生活區(qū)的防火門、檔火閘、進行風油切斷,檢查并操作水密門(如有時),檢查并操作所有通風筒及機艙開口關閉裝置,做好封艙前準備(公約內容),但不要關閉,特別是有人在機艙初始滅火或有人受困時;通知駕駛室遙控起動主消防泵(如著火部位遠離主消防泵和主發(fā)電機組)或由隔離隊直接起動應急消防泵并關閉消防隔離閥,確保兩股水柱快速有效出水(公約內容);結合圖紙告知消防員可能的著火或人員受困區(qū)域,及進入后的搜索或行進路線,一般2名消防員保持一臂距離先后有序進入機艙進行初始滅火或救助,同時攜帶消防皮龍可用于滅火或形成水幕自我保護,并系一根安全繩用于與機艙外信號傳遞;救護隊應準備擔架、檢查急救藥箱情況。如是客船(應鼓勵乘客參與)還應安排人員組織乘客維持秩序、有序撤離到安全集合站,做好隨時撤離或棄船的準備。另外還應安排人員檢查救生艇等做好棄船前準備(公約內容,實船演習多數缺省)。消防員救助或初始滅火出機艙后,馬上向現場指揮匯報火勢情況,如火勢繼續(xù)擴大應建議現場指揮采用固定滅火系統(tǒng)進行滅火,現場指揮通報總指揮后,下達開啟施放固定滅火系統(tǒng)警報,集合所有人員清點人數,人員到齊后下達關閉所有通風和開口命令,隨后施放固定滅火系統(tǒng)、封艙、消防員二次探火、開啟機艙所有開口及通風、測氧測爆、檢查損失情況和失火原因、評估并點評本次演習效果。
實船演習多數照搬機艙演習程序,特別是集合后多數船員觀望等待消防員穿好消防服、進入失火處所探火、出處所報告火情,消防員(甚至未穿消防服人員)再進入火場滅火……與船長交流時,船長也承認一旦真正失火按此程序小火早已變大火,但船長無奈地表示,按STCW進行的海員培訓就是這個程序。其他處所失火不同于機艙,演習程序應根據處所性質而有所改變,如油漆間、物料間、應急發(fā)電機室等非經常有人處所失火,發(fā)現火情人員應第一時間按響火警,通報駕駛室拉響全船報警,并邊跑向著火區(qū)域邊高喊“XXX處所著火”以通報附近人員,駕駛室或消防泵組應第一時間開啟消防泵,值班駕駛員或船長可用廣播提醒優(yōu)先采取的滅火措施。首先抵達人員應優(yōu)先采取關閉通風、防火門等阻止火勢蔓延措施,然后用附近的滅火設施進行初始滅火,如油漆間可用固定CO2系統(tǒng)或消防噴淋系統(tǒng)(根據實際情況)直接滅火,消防員抵達后應迅速穿好消防員裝備,皮龍組接妥皮龍出水后加入滅火(如為應急發(fā)電機室、駕駛室等電器設備較多的處所應作為后備),其他消防隊、隔離隊人員可用攜帶的手提滅火器,在保證安全前提下進行初始滅火,直至消防員接替滅火職責,現場指揮(一般為大副)抵達后各隊隊長應簡要報告火情和目前滅火措施,并進行后續(xù)指揮,每一次消防演習都應包含所有公約內容,如即使初始滅火成功也應檢查和操作用于隨后的棄船準備。
生活區(qū)發(fā)現火情,火情報告也應具體到某一層或區(qū)域,在離失火區(qū)域較近的安全露天甲板集合清點人數后,應即刻開展有效的初始滅火或救助程序,而省去費時的探火步驟。貨艙失火時應優(yōu)先進行封艙后用固定滅火系統(tǒng)滅火(如有),或在艙蓋開啟時用消防水進行滅火,此時應注意大量消防水可能帶來的船舶安全問題特別是裝貨狀態(tài),因此應在消防水滅火的同時開啟艙底水泵進行排水。液貨船的液貨區(qū)域失火時,應首先啟動消防泵開啟可用的噴淋系統(tǒng)和甲板泡沫或干粉系統(tǒng)進行滅火演練??痛团撈鸹饡r,應重點演習乘客有序撤離和集合,演練不同客艙失火時乘客的撤離路線、集合地點以及消防員同步進入火場進行滅火或救助的路線以及隨后的棄船準備。
船舶失火情況錯綜復雜,因船型和船舶實際布置情況而不同,公約要求消防演習客船每周1次,每次演習中不必全體船員都參與,但同貨船一樣每一船員都必須每月參加1次消防演習。因此每次演習設置的場景應有所變化,如不斷變換著火部位,不斷變換駕駛和機艙值班人員直至盡可能覆蓋所有可能的失火場景,使每位船員熟悉不同火災場景時的職責和反應程序,才能真正應對各種緊急情況。對于PSC檢查時的消防演習首先是要弄清檢查官的要求和意圖,對預先的失火場景進行有效溝通,對于PSC檢查官假定的演習場景如以前未進行過,則在開始演習前總指揮可與現場指揮就演習的關鍵流程進行協(xié)商和溝通。
總指揮和現場指揮要非常熟悉演習流程,特別是在應對PSC檢查時,出現問題不要慌亂盡可能當場指出并糾正后流暢完成,每次演習時總指揮應評估現場的演習步驟是否切合實際以及各種聯絡、指揮是否有效,現場指揮除記錄現場演習進程外,還應記錄每一人員執(zhí)行命令是否快速準確、動作是否到位,是否有人職責不清在旁觀望,是否存在消防設施使用不當,消防員裝備穿著不正確、不熟練、安全意識不足如進入著火區(qū)域前是否冷卻艙門感知艙門把手溫度,開門時避開門縫,安全繩信號傳遞是否清晰,消防皮龍出水是否訊速,使用的消防設施是否存在缺陷,如消防員裝備的氣壓偏低、使用的皮龍漏水嚴重。
演習結束后總指揮和現場指揮進行點評時應指出所有存在的不足,還可讓所有人員互相點評,針對不足進行正確的演示糾正(公約內容),千萬不要帶“病”收場而被PSC檢查官判定組織不力、演習失效等而被滯留,還可主動請PSC檢查官進行點評以進一步幫助改進。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每次演習讓每個船員得到煅練,從每一個不足中得到提高,也可讓PSC檢查官真正“無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