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平 侯珊
摘要:隱喻不僅是英漢語言共有的一種修辭手法,更是文化的載體。隱喻往往通過選擇人們所熟悉的事物作為喻體來描繪本體。本文通過探討英漢隱喻的異同,從而進一步提高交際者語言交際的能力,盡可能地避免歧義。
關(guān)鍵詞:修辭;隱喻;本體;喻體
【中圖分類號】:H315.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4-112-01
1.引言
韓禮德(1985)曾提出“隱喻是將一種常見的語法形式用另一種語法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觀點。英漢兩種語言都大量使用了這類比喻以達到生動的表達效果。英漢中的隱喻都是不露痕跡的比喻,它使得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guān)系更加密切,表達效果更加突出。
2.英漢隱喻的對比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環(huán)境、社會文化差異和風(fēng)俗習(xí)慣不同,人們的思維方式也會有差異,正是這種差異會使得人們在語言中產(chǎn)生不同的聯(lián)想,其比喻也就各具特色了。英漢中的隱喻異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而:
2.1喻體相同,含義相同
隱喻是基于人們對事物共同特點的聯(lián)想。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英漢兩種語言中的隱喻有許多相似之處,如用玫瑰來比喻浪漫,用狐貍來比喻狡猾。其中不少習(xí)慣用語中的比喻也是不謀而合的,如a thorn in the flesh(肉中刺),pourcold water(潑冷水)等。大體上,英漢隱喻都是由兩個部分,即本體和喻體組成。
2.2喻體不同,含義相同
不同文化背景的語言,有時會對同一事物有著不同的認識,從而產(chǎn)生不同的聯(lián)想。英漢兩種語言中有許多隱喻選擇不同事物作為喻體來表達相同的喻義。我們都知道,“豬”在漢語里通常表示“愚蠢,好吃”之意,但在英語里,“豬”的形象則被goose所替代,而且我們通常所說的雞皮疙瘩,英美人會用“goose bumps”來替代我們所說的“雞皮疙瘩”。漢語會用“一箭雙雕”來比喻事半功倍,而英語則用“一石二鳥”來表達此意。
2.3喻體相同,含義不同
英漢語言中同樣存在一些喻體相似卻喻義不同的用語。如我們常見的“狗”被用來作比喻時,英漢喻義的差異就很大。狗對于外國人來說有一種特殊的好感,它既可以用來看門、打獵,也可用來做人們的伴侶,人們會用“You area lucky dog.”來表達你是個幸運的人兒,又如用“Everydog has his day.”來表示人人皆有得意時,更有我們再熟悉不過的Love me,love my dog.來表示愛屋及烏的意思。然而在中國,狗常被用來形容和比喻壞人。例如:狗腿子,狗雜種,狗急跳墻等。
此外,中國人將“龍”視為吉祥的象征,視它為至尊無上的象征,中國人喜愛它,喜歡稱自己為龍的傳人??墒怯⒚绤s把“龍”視為噴煙吐火的兇殘怪物。英美人很難理解,為什么中國人會喜歡這種希臘神話里才會出現(xiàn)的血腥的動物。
2.4喻體空白,我有他無
喻體空白即文化上的空白。也就是說,有些說法或行為是某一國所有,其他國家沒有的。如我們會用“四面楚歌”來比喻處境孤立,而英語國人沒有這個故事,也沒有這個比喻。
3.英漢隱喻的翻譯
3.1自然語中的關(guān)聯(lián)理論
Grice認為隱喻是說話人讓聽話人自己從話語中推導(dǎo)其中的隱含義而故意違反了合作原則中質(zhì)的準則。serber&Wilson (1986)認為話語本身和語境就具有關(guān)聯(lián)性,而這種類型的關(guān)聯(lián)是人們對于說話人意圖作出的合理推斷,從而對自然話語做出恰當(dāng)?shù)胤从场?/p>
每個人在交際中,其認知環(huán)境是由詞語信息、邏輯信息和百科信息三種信息組成。因此,“互明”對于交際的成功起著十分關(guān)鍵的作用?!盎ッ鳌本褪菍φJ知環(huán)境中的假設(shè)或事實在心理上做出共同的認知。
3.2英漢隱喻的翻譯
英漢隱喻的翻譯是以關(guān)聯(lián)理論為基礎(chǔ),通過說話人在認知環(huán)境中的推理選擇最合適的語境,從而達到話語與語境的最佳關(guān)聯(lián)。
因此在翻譯隱喻時,我們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于喻體相同含義相同時,我們可采用直譯;對于喻體不同,含義相同時可使用借用;對于喻體相同喻義不同時,只好犧牲原文隱喻風(fēng)格而采用意譯;對于含有明顯的文化特色的隱喻而言需要直譯加意譯來翻譯。
4.總結(jié)
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映像。長期以來,隱喻一直被視為一種修辭手法。它不僅是一種語言現(xiàn)象,更是一種認知現(xiàn)象。本文通過對比隱喻在英漢翻譯中的應(yīng)用,發(fā)現(xiàn)了隱喻不僅使平白的語言更形象,還突出了其表達效果。對于英漢互譯中的隱喻,也只有通過了解并結(jié)合兩種不同語言的不同社會文化背景,才能使其具有最佳關(guān)聯(lián)性。這有助于我們在閱讀和翻譯時,盡量做到原文與譯文可以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