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錦沛 蔡拉加
減壓融合手術與傳統(tǒng)減壓手術治療復雜型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療效對比
高錦沛 蔡拉加
目的 探究減壓融合手術和傳統(tǒng)減壓手術治療復雜性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療效。方法 70例復雜性腰椎管狹窄癥患者按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34例采用傳統(tǒng)減壓手術, 試驗組36例采用減壓融合手術。術后隨訪2年, 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后JOA評分、VAS評分和椎間隙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術前JOA評分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術后試驗組JOA評分(24.50±1.87)分明顯高于對照組(18.46±1.56)分(P<0.05)。兩組患者術前VAS評分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試驗組VAS評分(2.18±1.23)分明顯低于對照組(3.79±1.06)分(P<0.05)。試驗組椎間隙高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滑脫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 減壓融合手術和傳統(tǒng)減壓手術在治療復雜性腰椎管狹窄癥上, 雖然早期治療效果相當, 但是在隨訪2年后, 減壓融合手術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減壓術,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減壓融合;傳統(tǒng)減壓;復雜性腰椎管狹窄
腰椎管狹窄癥是一種非常常見的腰椎退變疾病。有相關研究報道[1], 非手術治療方法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效果并不理想。手術主要是單純神經(jīng)減壓來緩解癥狀, 但是也有學者認為減壓同時進行脊柱融合術可以使療效提高[2]。為比較此兩種手術的臨床療效, 選取本院70例患者進行研究,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8年4月~2012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復雜性腰椎管狹窄癥患者70例。按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兩組。對照組34例, 采用傳統(tǒng)減壓手術。年齡45~71歲, 病程8個月~10年, JOA評分(14.6±4.9)分。試驗組36例, 采用減壓融合手術。年齡46~70歲, 病程6個月~11年, JOA評分(14.4±5.0)分。所有患者都符合以上病例標準, 且都進行過腰椎正側位和左右斜位的X線、CT以及MRI檢查。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和臨床資料等方面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取俯臥位, 在全身麻醉或持續(xù)硬膜外麻醉下進行手術。①對照組實行傳統(tǒng)減壓手術:在棘突正中做縱行切口, 然后逐層切開, 直至椎板和關節(jié)突出現(xiàn)。找到病變位置后清除該部位的棘突和棘上韌帶、棘間韌帶。再清除病變部位的全椎板和增厚的黃韌帶, 切除大部分在關節(jié)突內(nèi)側增生組織, 直至徹底消除神經(jīng)根管狹窄的因素, 術后應見到狹窄部位的硬脊膜搏動正常。②試驗組實行減壓融合手術:在椎板切除后, 對存在滑脫的患者進行植入椎弓根螺釘, 連接螺釘, 使椎板復位;對有側凹畸形的患者, 在畸形處減壓徹底后, 要恢復其矢狀平面和冠狀平面的平衡;最后在椎間植入自體骨, 用螺釘連接固定。
1.3 療效指標 臨床效果的評定采用JOA評分, 總分為29分。JOA評分改善率=[(術后評分-術前評分)/(29-術前評分)]×100%。評定標注:優(yōu):改善率≥75%;良:50%≤改善率≤74%;中:25%≤改善率≤49%;差:改善率≤24%或者JOA評分低于術前評分。滿意率=(優(yōu)+良)/總例數(shù)×100%。使用VAS評分進行腰痛和腿痛的嚴重程度評估;X線評價椎間高度以及滑脫程度變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臨床療效比較 患者均獲得2年時間隨訪。試驗組滿意率大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JOA評分比較 術后試驗組JOA評分(24.50±1.87)分明顯高于對照組(18.46±1.56)分,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VAS評分和椎間隙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術后2年VAS評分均較術前有所降低, 試驗組明顯降幅大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試驗組椎間隙高度和滑脫程度分別高于和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治療效果比較 [n(%), %]
表2 兩組患者術后2年VAS評分和椎間隙情況比較( x-±s)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 腰椎管狹窄癥已經(jīng)成為臨床上引起腰痛最常見的疾病之一[3]。有資料顯示, 該疾病多發(fā)于要脊髓L4、L5節(jié)段[4]。這是因為骶骨的固定, 該節(jié)段不參與緩沖作用, 而且腰間的各個方向活動頻繁, 容易導致組織增生而使椎間管狹窄[5]。
在本次研究中, 兩組患者術前的JOA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在術后隨訪的JOA評分和VAS評分上, 試驗組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面試驗組的患者的根性癥狀和神經(jīng)性跛行得到顯著改善。試驗組術后2年椎間隙高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滑脫程度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這也正好說明了減壓融合術可以緩解椎間盤退變, 比傳統(tǒng)減壓術具有更好的改善術前腰椎不穩(wěn)和減壓后而導致的不穩(wěn)定情況[6]。
綜上所述, 減壓融合術比傳統(tǒng)減壓術在長期臨床療效上具有很大優(yōu)勢, 具有臨床應用和推廣價值。
[1] 金格勒, 吳超, 哈巴西·卡肯, 等.有限椎板減壓內(nèi)固定治療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分析.中國脊柱脊髓雜志, 2008, 18(12):905-909.
[2] 陸少磊, 黃公怡.腰椎手術后硬膜外腔瘢痕預防的實驗研究.中華骨科雜志, 2001, 21(4):238-244.
[3] 李銘, 繆志和, 鄭端, 等.椎弓根內(nèi)固定結合椎間融合器治療腰椎管狹窄癥.臨床骨科雜志, 2012, 15(5):578.
[4] 龍靂.全椎板切除減壓和脊柱內(nèi)固定術在退行性腰椎管狹窄癥治療中的應用.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3, 33 (10):2419-2420.
[5] 李波, 張宏其, 李勁松, 等.兩種減壓術式治療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分析.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12, 22(6):76-79.
[6] 朱天亮, 吳畏, 林郎, 等.減壓融合手術治療復雜型腰椎管狹窄癥的療效分析.臨床骨科雜志, 2014, 17(5):527-53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7.037
2015-01-13]
521000 潮州市中心醫(yī)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