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峰
冬季親朋聚會吃火鍋方便、美味!而且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著熱氣騰騰的火鍋,十分溫馨。但是當我們大快朵頤之后,有的人就會出現(xiàn)牙痛、口腔潰瘍、鬧肚子、胃痛等不適。那么如何吃火鍋才能更健康、更營養(yǎng)呢?
選好食材
新鮮 食材是火鍋的精華,不論是肉類還是蔬菜類,一定要選擇新鮮的。肉質不新鮮,可能會造成食物中毒;蔬菜不新鮮,不僅營養(yǎng)素會流失,而且綠葉菜的亞硝酸鹽含量也會上升,危害健康。
品種多 吃火鍋不僅要選擇肉類,更要注意蔬菜類的選擇,盡量做到食物多樣化,起到取長補短的作用??蛇x蔬菜包括淀粉含量較豐富的土豆、紅薯等,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的綠葉蔬菜類,具有保健作用的菌藻類,富含蛋白質和礦物質的豆腐,尤其石膏豆腐還能起到清熱的作用。
選好鍋底 火鍋鍋底種類很多,以北京的涮羊肉為代表的清湯鍋,四川的麻辣鍋,還有云南菌湯鍋等等,有的人追求刺激,總是選擇麻辣鍋底,辣椒、麻椒都會刺激消化道黏膜,大量吃可能還會引起胃炎、腸炎、痔瘡等消化系統(tǒng)疾病,所以應盡量選擇清湯或者菌湯的鍋底。
藥膳鍋底可根據自己的情況慎重選擇,如年輕體壯的可以選擇一些清涼“去火”的,體弱的可以適當選一些滋補類的。但是,不要認為藥膳鍋底能改善體質、治療疾病,畢竟是食物,起不到太大的治療作用。
吃對順序
選對了食材還要吃對順序。一般我們吃火鍋都是先吃肉,過足癮后才開始吃蔬菜;有些人只吃肉,根本就不吃其他食材,席間很輕松就能吃下300~400克肉,其熱量相當于吃了三碗米飯,而且脂肪、膽固醇的量肯定超標,不但會給腸胃帶來較大負擔,而且如果再喝點兒酒,還會增加患急性胰腺炎的風險。所以這個“一開鍋就涮肉”的習慣,得改改了。
涮完肉的火鍋湯里漂了一層浮油,再去涮菜,吃起來味道很美。這是因為葉菜、薯類都會吸附油湯,進入口腔時自然美味。然而,由于肉中的嘌呤含量很高,再加上嘌呤易溶于水,所以涮過肉的火鍋湯中嘌呤含量很高,對于高尿酸血癥或者痛風的患者來講,這是個極危險的因素。
那么,吃火鍋應該是什么順序呢?
1.如果喜歡喝湯,可以選擇菌湯鍋或者清湯鍋,但要在沒有涮肉、涮菜前喝。如果涮肉、涮菜之后,肉中的嘌呤會迅速溶進湯中,還會有一層浮油;一些具有澀味的蔬菜中的草酸也會溶進湯中;這些物質就會隨著火鍋湯進入肚中。
2.先吃土豆、紅薯、山藥之類的根莖類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富含淀粉,可替代傳統(tǒng)的米、面這類主食。吃過土豆或者紅薯后會增加飽腹感,避免過后攝入更多的食物;另外這些食物經過煮制,淀粉得到了充分糊化,除了易消化之外,還能保護胃腸道,避免辛辣食物的刺激。
3.為了避免營養(yǎng)的流失,第三步涮蔬菜,包括菌藻類食物。綠葉菜富含維生素C、K,礦物質鎂、鉀,胡蘿卜素,植物化學物質等;更值得一提的是,膳食纖維可以抑制膽固醇的吸收,促進胃腸蠕動,拮抗攝入肉類過多造成的不適。菌藻類食物中富含一種多糖類物質,同樣具有抑制膽固醇吸收、預防便秘的作用。另外這類食物也會造成很強的飽腹感,可以避免更多能量的攝入。
4.最后涮肉。此時您已經有飽腹感了,所以吃肉的量也會減少。符合營養(yǎng)學的肉類攝入量,每人每餐大約一個拳頭大小。而且盡量避免吃高膽固醇的動物肝臟。
喝對飲品
很多人吃著熱騰騰的火鍋,喝著冰鎮(zhèn)啤酒或者冰鎮(zhèn)飲料,簡直是太痛快啦!殊不知,在您直呼過癮的同時,胃腸道正在做著艱苦的斗爭。一冷一熱,消化系統(tǒng)表面的毛細血管猛烈收縮,再加上遇到冰涼飲品,消化道內的消化酶的活性會降低,這樣就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甚至腹痛、腹瀉等癥狀。所以一定要避免這“冰火兩重天”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吃火鍋喝點兒什么呢?選擇在常溫中稍放置的酸奶、鮮榨果汁、溫開水即可,如果需要飲酒,建議適量喝些紅酒。
注意溫度
吃火鍋引起的口腔疾病主要與口腔黏膜有關。因為火鍋濃湯的溫度可高達120℃,過于燙的食物會使口腔柔嫩的表皮 “起泡”或“燙脫皮”;一些本來就有復發(fā)性口瘡的人,吃了火鍋后容易上火,其口瘡發(fā)生機會因此又多出好幾倍,或者加重原有的口腔黏膜炎癥癥狀。如此反復,還會誘發(fā)食道癌變。
另外,胃黏膜也比較嬌嫩,只能忍受50~60℃的溫度,超越這個溫度范圍,黏膜就會被燙傷。為了及時修補這些損傷,黏膜的上皮細胞就要加快增殖。如果長期食用燙食,被損傷的黏膜還沒有完全修復時又被燙傷,甚至形成淺表糜爛,反復的燙傷——修復——燙傷,黏膜就會發(fā)生質的變化,誘發(fā)癌變。此外,吃火鍋時容易被燙的人往往吃火鍋速度較快,而吃飯速度快很容易吃多,尤其是很多人都選擇在時間充裕的晚上吃火鍋,如果攝入量太大,更不利于身體健康。
因此,吃火鍋時,切莫將過燙的食物立即放入口中三嚼二咀就吞下,應等溫度不太燙時再慢慢吃。
控制時間
1.吃飯時間過長會使胃液、膽汁、胰液等消化液不停地分泌,腺體得不到正常的休息,導致腸胃功能紊亂而發(fā)生腹痛、腹瀉,嚴重的可患慢性胃炎、胰腺炎等疾病。
2.涮火鍋時間越長,產生的亞硝酸鹽越多。據檢測發(fā)現(xiàn),火鍋中的亞硝酸鹽會隨著燒煮時間的延長而增加,這主要是食物中溶解性非常好的亞硝酸鹽被溶出所致。
3.涮火鍋時間越長,食物營養(yǎng)價值越低?;疱伒某掷m(xù)高溫不僅讓食物的營養(yǎng)物質大打折扣,還會破壞具有抑制亞硝胺生成作用的維生素C。
因人而異
孕婦盡量避免少吃火鍋,尤其是麻辣味的,這種重口味會造成消化系統(tǒng)損傷,而且還會使本來就容易便秘的孕婦雪上加霜。若涮食過程中加熱時間不夠,還有可能造成腹瀉。
易過敏的人群盡量避免海鮮類的攝入;高尿酸血癥、痛風患者盡量避免吃火鍋;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人群盡量避免吃麻辣味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