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潔
(陜西省延安市志丹縣中醫(yī)醫(yī)院,陜西 志丹 717500)
中藥內服配合針刺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期80例療效分析
王 潔
(陜西省延安市志丹縣中醫(yī)醫(yī)院,陜西 志丹 717500)
目的 中藥清金化痰湯配合針刺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清金化痰湯+針刺治療。比較兩組治療后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治療前后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及呼吸功能改善情況。結果 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退熱時間、肺部體征消失時間均顯著早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命體征波動略小于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PaO2顯著高于對照組,PaCO2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西藥對癥支持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清金化痰湯及針刺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清金化痰湯;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氧合指標
慢性支氣管炎指的是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為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發(fā)病率高,易反復發(fā)作,病程遷延難愈[1]。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是指1周內出現(xiàn)膿性/黏膜膿性痰,痰量顯著增加,或伴咳嗽、發(fā)熱、氣喘等臨床癥狀顯著加劇。西醫(yī)對于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期治療仍以抗感染、解痙、脫敏為主,同時積極排痰,臨床癥狀控制效果尚可,但由于長期使用抗生素,易產生耐藥性及不良反應[2]。臨床研究顯示,在西藥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中藥內服+針刺治療,可顯著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改善體質。本研究選擇本院2010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觀察西藥常規(guī)治療+中藥內服+針刺治療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80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入院時均符合全國慢性支氣管炎臨床專業(yè)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3]。采用計算器隨機數(shù)字法將8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46.5±4.2)歲;急性發(fā)作期病程7d以內。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19~72歲,平均年齡(46.8±4.3)歲;急性發(fā)作期病程7d以內。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急性發(fā)作期病程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符合慢性支氣管炎西醫(yī)、中醫(yī)臨床診斷標準,且近7d內有咳嗽、咳痰及喘息癥狀顯著加重,中醫(yī)主癥為:干咳少痰,痰中帶血絲,低熱,顴紅,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shù)。本次發(fā)病病程在7d以內,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3 排除標準 排除肺結核、肺膿腫、支氣管擴張、心功能不全等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患者,排除精神障礙患者及妊娠、哺乳期患者,排除合并嚴重心、肝、腎、造血系統(tǒng)疾病患者。
1.4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給予抗感染治療,莫西沙星(0.4 g/粒),每次3粒,每日1次,口服??死顾?0.125 g/粒),每次3粒,每日2次。給予低流量吸氧,1-2 L/min;給予祛痰、止咳治療,沐舒坦15 mg+干擾素γ 5萬U+生理鹽水4 mL,氧氣驅動霧化吸入治療,每日2次,每次15 min,連續(xù)治療7 d。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藥內服+針刺治療。中藥內服依據中醫(yī)辨證分型論治,痰熱郁肺方用清金化痰湯加減治療,方由:甘草6 g,桃仁、知母、陳皮各10 g,梔子、桔梗各12 g,浙貝、茯苓、黃芩、瓜蔞皮各15 g,桑白皮18 g組成,每日1劑,水煎服,每日分3次服用,連續(xù)治療7 d。針刺治療:取穴肺腧、合谷、列缺;痰熱較重者加豐隆穴,發(fā)熱者加用曲池、大椎穴,氣喘者加用膈腧穴。針刺以疾刺、瀉法為主,連續(xù)治療7 d。
1.5 觀察內容 觀察兩組患者痰液性狀、痰量及排痰難易程度,記錄咳嗽癥狀消失時間,觀察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改善情況,觀察治療前后氧合指標改善情況。
1.6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shù)據分析軟件為SPSS20.0,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血壓、心率、呼吸、治療前后氧合指標等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檢驗效能為α=0.05。
2.1 兩組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咳嗽消失時間、退熱時間、肺部體征消失時間均顯著早于對照組(P<0.05)。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2組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s,d)
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治療前后生命體征改善情況比較 兩組治療前血壓、心率、呼吸等生命體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生命體征波動略小于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生命體征改善情況±s)
2.3 2組治療前后氧合指標改善情況 觀察組治療后PaO2顯著高于對照組,PaCO2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結果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氧合指標改善情況±s)
慢性支氣管炎屬祖國傳統(tǒng)醫(yī)學中“咳嗽”、“痰飲”等范疇[4],發(fā)病與肺、脾、腎臟器功能失調有關,內傷久咳,哮喘等慢性肺疾病遷延難愈,日久氣陰耗損,導致肺虛,肺金無以生腎水,引起肺腎兩虛,從而導致咳嗽、咯痰喘息。慢性支氣管炎病程遷延,患者長期失治可出現(xiàn)五心煩熱、潮熱盜汗、心陽虛衰等表現(xiàn),嚴重者可出現(xiàn)喘汗致脫。急性發(fā)作主要病理改變?yōu)橹夤墀d攣、分泌物增多,呼吸道阻力增加,有咳嗽、咳痰、氣喘典型癥狀。臨床治療應以補腎、健脾、益肺為主。西醫(yī)主要采用抗菌藥物治療慢性支氣管炎,同時輔以化痰、止咳藥物,雖可在短時間內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但停藥后易復發(fā),且長期使用抗生素治療可產生耐藥性,導致遠期療效不佳。
本組研究中,筆者根據中醫(yī)理論,選擇清金化痰湯加減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方中桑白皮、黃芩、梔子清瀉肺火;茯苓健脾利濕,祛濕化痰;瓜蔞殼、桔梗、浙貝清熱滌痰;桃仁瀉血熱;知母潤肺止咳;甘草清熱解毒,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化痰止咳,清熱潤肺之功效。現(xiàn)代藥理學研究證實[5],上述諸藥具有增強患者免疫力,抗真菌感染、祛痰,強心等多種作用,可有效促進慢性支氣管炎炎癥消退,提高患者免疫力。同時根據本病病機特點,筆者采用辨證取穴針刺治療,穴位列缺為肺絡穴,可散風祛邪,宣肺解表;合谷配合列缺穴,可加強宣肺解表作用;肺背俞穴可通調肺氣,宣肺祛痰;豐隆、大椎、定喘、膈腧、曲池雪可清熱化痰,止咳平喘。通過針刺上述穴位,可降低迷走神經緊張度,增高交感神經興奮性,從而有效解除支氣管痙攣,減少支氣管黏膜血管收縮,降低氣道阻力,改善患者通氣功能。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在西藥對癥支持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內服及針刺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患者主要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顯著早于對照組,且對患者生命體征影響小。提示觀察組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的同時,對患者機體不良影響較小。進一步觀察PaO2、PaCO2等氧合指標改善情況,結果顯示,觀察組PaO2顯著高于對照組、PaCO2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治療方案可顯著改善患者血液中含氧狀況,利于患者早期康復。
綜上所述,在西藥對癥支持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清金化痰湯及針刺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臨床療效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1]陸再英,鐘南山.內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60-61.
[2]陳照南,陳昭玲.加味止漱散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期62例總結[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4,30(12):47-48.
[3]黃美紅.厄多司坦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期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8):185-186.
[4]馬素颯,王艷艷.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期加溫濕化氧療的效果觀察[J].實用醫(yī)藥雜志,2015,32(4):333-334.
[5]張世勇,丁紅.針刺配合中藥內服治療慢性支氣管炎急性期(痰熱郁肺證)85例療效觀察[J].黑龍江中醫(yī)藥,2014,1(1):40-41.
王潔(1970.1-), 女,陜西延長人,中專學歷,主管中藥師,陜西省延安市志丹縣中醫(yī)醫(yī)院,Tel:18009110263
R256.1
B
1007-2349(2015)12-0027-02
201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