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清
摘 要 從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特點出發(fā),利用情景再現(xiàn),促進學生的寫作欲望;通過從多角度展示課外資源,促進學生的素材積累,調動學生寫作熱情;利用多媒體的視聽沖擊,使寫作課堂上的難點突顯,為學生開展有序的寫作指導;利用多媒體進行文本展覽,組織學生參與到文本評改之中,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課堂。
關鍵詞 小學寫作;多媒體;情景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7-0132-02
1 直觀體會,情景再現(xiàn)
現(xiàn)階段,小學生的心理以及生理發(fā)育還很青澀,心智不成熟決定了他們難以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點滴,將切身經驗與課堂學習緊密相連。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教師即便反復引導、啟發(fā)、提示,學生還是因為頭腦中的知識儲備不夠,感覺沒有東西可寫。無論是教師給定寫作素材的作文,還是命題作文,小學生不能做到圍繞主題展開有序寫作。在教師提出寫作要求后,大多數小學生的表現(xiàn)是苦惱、抓耳撓腮,無從下筆。雖然現(xiàn)在對小學生的寫作要求還比較低,一般是一些日常的經驗或者事物描寫,但是因為他們平時觀察不夠細致,思考不夠深入,缺乏一定的生活感知,或者頭腦中存在素材,卻不懂如何取舍,尋找最合適的主題。
為了改善小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應當借助多媒體技術的直觀性特點,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首先,多媒體技術能夠將寫作中涉及的各個要點通過圖像或者聲音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突破時空限制,使學生多角度觀察對象,掌握寫作的基本方法。其次,圖文聲像并茂,能夠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興趣和注意力。最后,運用多媒體技術,播放相應的場景,強烈沖擊學生的感官,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
2 拓寬資源,積累素材
多媒體能夠儲存大容量的信息,解除教學過程中的空間與時間限制,提高教學效率。在小學寫作教學中,應該以觀察、理解作為教學重點,建立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思維模式。教師如果想要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的觀察,則會顯得時間安排過于緊湊,學生無法獲得足夠的情感體驗。而多媒體技術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教師通過在課下搜集相關的電子資源,制成課件,使學生在信息的海洋中獲得俯仰古今的機會。
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寫關于節(jié)日的文章時,需要提前準備組織學生搜集資料,可以向家長尋求幫助,也可以翻閱相關的圖書進行摘抄。教師通過組織資料,在多媒體終端上播放相關的畫面,展現(xiàn)一個或兩個節(jié)日的特點,以及如何組織語言,從哪幾個方面進行描述,等等,激勵學生將自己搜集的材料進行有機整合,創(chuàng)造一篇具有自己風格的文章。多媒體技術打破時空限制,利用豐富的題材為學生打開一扇扇寫作的窗,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求知欲。
3 難點突顯,寫作指導
多媒體技術具有實時性與動態(tài)性特征,傳統(tǒng)信息的交流媒體只能單向地、被動地傳播信息,而多媒體技術則可以實現(xiàn)人對信息的主動選擇和控制,有效反映寫作過程,突破教學難點?!跋雽憽薄澳軐憽薄皶憽笔切W生面對寫作的三個態(tài)度?!跋雽憽贝硇W生存在寫作的欲望,卻苦于素材的稀少,找不到合適的寫作主題。“能寫”代表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做到筆走如飛,如有神助,但是一些具體的詞句缺乏斟酌,不注重細節(jié)描寫。而“會寫”可以當作小學生的一種習慣,當達到會寫的程度則代表學生可以盡情揮灑自己的情感,掌握寫作的技巧。一般地,在寫作過程中,學生需要收集所需的信息,然后根據具體要求構思自己的習作,確定寫作對象、寫作步驟以及寫作內容。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利用網絡資源,帶領學生賞析動人的畫面,閱讀經典文章,指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重難點。
如在以“母愛”為主題的寫作中,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曲《母親》,調動學生的情感,營造綿綿情意的氛圍。然后將網上搜集到的圖片,如“母親懷抱嬰兒”“母親縫補衣服”等關愛孩子的細節(jié)圖片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再加上教師深情的講述,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接著列舉一些文章中的細節(jié)描寫,如朱德的《懷念我的母親》,利用相關的軟件功能將具體描寫的文字變得突顯,提醒學生理解的重點。同時,組織小學生進行合作交流,由小組長代表匯報,記錄討論要點,然后利用投影直觀地列舉在學生面前,強調寫作的要求、方法,使學生對于寫作的方向形成一個總體概念,更好地理解寫作的重點,提高寫作水平。
4 多元互動,文本評改
多媒體技術具有交互性特點,要求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學習更為主動,教師通過創(chuàng)造反思的環(huán)境,使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文本評改作為學生寫作訓練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既可以指導學生有序分析寫作材料,又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使學生及時反思,揚長避短。一般地,傳統(tǒng)的小學寫作教學方法是“學生只寫作,教師只評改”,其結果只能是教師十分努力地講評,學生的進步卻很小。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應改革文本評改模式,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建多元互動的和諧課堂。把文本評改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不僅是素質教育所強調的核心理念,也是當前寫作教學改革中的重點實施方向。將文本評改置于多媒體技術之上,使學生的文章由面向教師個人轉向學生全體,在師生共改的條件下,集思廣益,獲得普遍的認同。同時,學生在評改過程中可以與自身對比,及時發(fā)現(xiàn)不足,“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通過吸取他人的經驗,提高自身的寫作感悟。
如在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先收上來進行簡單瀏覽,按照寫作教學的重點和要求,將文本進行分類,把反映共性問題的文章放在一起,共同投影在學生面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每列舉一類文章,就由學生進行觀察,找出問題所在,然后教師示范修改,或者師生共同評議,由作者修改。利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流暢的表達,接受情感的熏陶。多元互動,文本評改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肯定學生的寫作優(yōu)勢,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可以糾正學生的代表性錯誤,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結語
綜上所述,多媒體技術能夠有效改善小學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增強小學生對于寫作的激情。要想真正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不僅僅要注重方法、思路、內容的講解,同時應該具體到文本評改之中,要求學生參與到寫作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之中,綜合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質量。將多媒體技術引進小學寫作教學課堂之中,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增強小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堅持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科學運用,挖掘學生的寫作思維潛力,在良性循環(huán)的基礎上,為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p>
參考文獻
[1]劉陽華.運用信息技術,促進西藏農牧區(qū)小學作文教學[J].小學語文,2013(1/2):33.
[2]孫愛云.立體化寫作評改教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3]白鳳龍.如何讓小學生習作表達真情實感[J].教育教學論壇,2010(8):69-70.
[4]吳小兵.信息技術為寫作教學插上翅膀: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小學寫作教學初探[J].中小學電教,2014(7).
[5]凌俊燕.多媒體技術與小學寫作的完美結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