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永春
【摘 要】閱讀作為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與訓練的重難點,一直是教師和學生關注的焦點。隨著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英語閱讀中文化因素也逐漸成為考試的重點。為了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提高學生對于文化的理解,就必須理解英語閱讀中文化因素的重要性,探討如何提高學生的文化積累這一問題,為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打下基礎。
【關鍵詞】高中英語閱讀 文化積累 文化要素
一、閱讀中的文化要素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以下簡稱《標準》)首次將“文化意識”同“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和“情感態(tài)度”一起列為五大課程目標,強調(diào)體驗式閱讀,借助閱讀教學中文學性滲透目標的設計以便更有效地引領學生的閱讀與思考。這也就從根本上確定了文化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文化是人類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但是在英語教學與實踐中,文化的范圍有所縮小,主要涉及了英語國家的社會、地理、風情、生活等方面的問題。根據(jù)相關調(diào)查,在人教版2007年的《英語》(必修)中,本國文化只占了14%,英語文化與其他國際文化占了53%。在英語的考試中,也具有大量的涉及外國古代與近代文化的文章。
文化作為人類文明的結晶,是世界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代表。英語的學習離不開對于國際文化尤其是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高中的英語教學與考核中,文化因素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例如近期考試中的一篇閱讀理解,講述的是美國清教徒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以及對美國社會發(fā)展的影響。這樣一篇文章雖然幾乎沒有生字詞,語法難度也不高,但是學生的得分率很低,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對于美國的清教徒文化的不理解。又如,在涉及美國社會聯(lián)邦制的一篇閱讀中,學生的得分率較高,原因是因為在政治的學習中,美國的社會制度也是重點知識,所以學生積累到了這一文化知識,做題目時自然得心應手。所以說,排除字詞語法等英語學習本體因素,文化因素一直是閱讀與理解的難點。但是由于高中英語的課堂學習任務重,教學時間少,無法很好地拓展別國的文化因素。學生課業(yè)壓力大,面臨高考,很多學生也忽略了對于知識的全方位積累,缺乏文化底蘊。所以面對新課改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需求,教師必須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鼓勵學生提高自學能力,加強知識積累,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為學生日后的跨文化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如何提高學生的文化積累
目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因素已經(jīng)有所滲透,涉及了西方的一些神話、社會、宗教、體育、娛樂、政治等多重文化因子。例如,人教版教材就涉及了希臘神話、《圣經(jīng)》、社會體制以及娛樂明星等等,這些對于學生了解外國文化具有重要意義。但是隨著考核難度的增大,又因為考點的設置,近年來的試卷越來越不傾向于這些傳統(tǒng)的外國文化熱點,而是更關注人文、科技、體育方面。文章的格調(diào)也由一味的積極向上轉變?yōu)楹w了褒貶各個風格。學生如果在考試前對于文化因素沒有了解,就容易理解失誤,造成誤讀,影響學生的得分率。所以,這就為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經(jīng)過教學實踐與理論學習,筆者認為教師可以適當指導學生多做總結,多展開交流,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的學習外國的文化,為學生日后的全方位學習打下基礎。
首先是教師的適當指導,嘗試多種教學方式。新課改環(huán)境下,教師的角色是課堂的指導著與控制者,而不是學生的操縱者。所以為了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外國文化因素,可以嘗試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文化專題。例如筆者在教學中會提前布置班級的小組挑選不同的文化專題,由小組做成相關材料,展示給大家,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就有大幅提升。每月一次,一年下來學生也積累了許多文化知識。這種知識的積累雖然對于考試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對于學生的長期發(fā)展以及學生綜合實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英語教師也可以嘗試多種教學方法,例如情景式教學,在講解東西方文化差異的同時,就可以摘選一個專題,在講解禮儀專題時,可以讓學生分為兩大小組,來分別展示東西方的禮儀的異同,組織同學進行表演展示。這樣一來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的記憶也比較牢靠,不僅可以增強學生對東西方文化差異的濃厚興趣,同時,學生對本國文化的認識程度和熱愛之情也會因此得到升華。此外,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方式來輔助學生的學習,在課堂播放一些有關的幻燈片或影片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配合度。
當然,雖然教師的指導作用十分重要,但是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必須端正學習態(tài)度,要在課外多積累,多學習,可以選購一些外國經(jīng)典名著的雙語版進行閱讀。這樣一方面訓練了英語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無形中也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內(nèi)涵,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也有促進作用。例如哈代的《苔絲》,華茲華斯的詩歌,這些作品語言優(yōu)美,語法簡練,對于高中的英語學習很有益處。當然學生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學習能力根據(jù)教師的建議來選擇這些雙語讀物,因為像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雖然享譽世界,但是作為文藝復興時期的英語與現(xiàn)代英語還是有很大差距的,不建議學生閱讀。
在高中英語的閱讀中,文化因素具有重要意義。課堂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閱讀材料對學生進行大量地語言輸入,使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的同時,積累別國文化。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多積累多思考。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促進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付麗芳.高中生跨文化意識的調(diào)查報告[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4(04).
[2]劉書英,張光明.增強跨文化意識,提高外語交際能力[J].外語研究,2002(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