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井華
探究性學習,實現(xiàn)了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引導學生以主人翁身份展開積極的探究,在探究中掌握知識、提升技能,實現(xiàn)了學生由被動參與到主體參與、被動接受到主動構建的轉變,更能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加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生物教學探究性學習學習興趣創(chuàng)新能力新世紀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時代,所需要的是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傳統(tǒng)教學照本宣科、機械灌輸,學生只是在重復和再現(xiàn)教材上的結論型知識,這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只能讓學生成為知識的接受者與儲存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接受式學習方式。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這也是現(xiàn)代教學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要載體。那么,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來實現(xiàn)探究性學習呢?
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快樂探究
烏申斯基提出:“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追求真理的欲望?!迸d趣是學習的強大動力,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試想,如果教學枯燥無味,學生消極情緒占主導,自然會降低探究熱情,探究活動就會流于形式,而無法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只有激起學生對生物學科的喜愛,激起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學生才會把學習當件一種愛好,自覺參與、主動思考,這樣的探究性學習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們要精心設計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要爭取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生探究動機,讓學生展開快樂探究。
1.生活導入。生物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研究生命現(xiàn)象的自然學科,其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植根于現(xiàn)實生活。采用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來引入教學,既能體現(xiàn)生物的學科特征,同時也可以就此來拉近學生與生物學科的距離,激起學生探究的強烈動機。
2.多媒體導入。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運用于生物教學中可以體現(xiàn)生命學科的生動與活潑,將抽象的知識寓于直觀事物中,動態(tài)而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這樣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專注于知識本身,從而使學生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
3.問題導入。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可以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當學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時,會在好奇心與求知欲的驅動下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此時學生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更能激起學生參與探究的主體性與主動性。
二、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讓學生提出問題
打開一切知識大門的鑰匙是問號,讓學生展開探究性學習,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解決,更為重要的要讓學生學會提問,具備較強的問題意識,這樣才能將學生的探究活動引向一定的深度與廣度,才能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探究動力,真正學會探究,在探究中去發(fā)現(xiàn),以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尤其是初一學生,剛剛開始接觸生物,很容易對自然界中的生命現(xiàn)象產(chǎn)生強烈的好奇,總是能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課堂上學生提問的聲音越來越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日益降低,究其原因就在于對立的師生關系。教師以高高在上的教者自居,根本不容學生挑戰(zhàn)與質疑,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久而久之,在學生心目中認為教師和教材就是真理的唯一標準。畏于教師的權威而不敢再提問。要激起學生提問的激情,就要轉變這種對立的師生關系,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與學生一樣平等的學習者,要從高高在上的教者走下來,尊重學生,平等地對待學生,與學生組成學習共同體,一起參與到探究活動中來。
2.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課堂并不是教師的一言堂,而學生與教師共同參與的群言堂,這樣學生有問題才能勇于提問。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改變教學的專制,要努力為學生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要鼓勵學生勇于質疑,不要相信書本與教師,要敢于發(fā)表不同見解。這樣課堂上才能擁有更多不同的聲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要盲目追求教學的快節(jié)奏、大容量而一統(tǒng)課堂,沒有學生思考與參與的余地;而是適當?shù)胤怕_步,停下來,讓學生有充足的閱讀教材與主動思考的時間,鼓勵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自身在學習中的地位,感受到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互動探究的過程,真正體現(xiàn)教學的民主性,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探究中來,提出更多的問題。
3.多表揚與鼓勵。著名兒童教育學家曾說過,孩子都有一個十分明顯的心理特征,那就是喜歡被稱贊、嘉許和鼓勵,而禁止、懲罰、抑阻等卻很容易讓他們產(chǎn)生逆反心理。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給予必要的表揚與鼓勵,這毫無疑問會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感受生物學習的樂趣;但當學生提出的問題過于簡單沒有價值,甚至是錯誤的,如果只是一味的批評與指責,那么會打擊學生學習的信心與勇氣,而讓學生對生物喪失興趣。對于學生的錯誤,我們也要給予必要的表揚,肯定其提問的積極性,給予必要的啟發(fā),讓學生重新思考,以修正問題。這樣才能逐漸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勇于提問,樂于提問。
三、開展豐富的探究活動,讓學生主動探究
1.實驗。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實驗既是學習內容,同時又是學習手段。我們不僅要重視演示實驗,更要重視學生的探究性實驗,要讓學生將動手與動腦結合起來,根據(jù)主題提出各種假設,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操作,在實驗中認真觀察、驗證,不斷地否定假設,不斷修正,最后順利地完成探究。對于教材中的驗證性實驗,我們也要做相應的調整,設計成探究性實驗,讓學生來展開主動而積極的探究。如“辨別食鹽水和純凈水”“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等。
2.調查。學生的探究活動并不局限于實驗這一種,調查活動同樣是開展探究活動的重要形式,同時這也是實現(xiàn)生物教學開放化的重要手段。設定調查主題,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向生活,走進大自然,讓學生的探究擁有更寬廣的平臺,這樣更能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在主動探究中直接感受生物與生活的關系,這樣不僅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探究能力的增強,而且可以讓學生對生物學科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形成持久而穩(wěn)定的學習興趣。
總之,要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就要著重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問題意識,開展多種探究入手,讓學生展開快樂而主動地探究。在探究中掌握知識,提高技能,增強學生探究意識與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