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瓊雄 方建華
如果在電商,光是賣貨沒有營銷的話,這個品牌可能是有危險的。
茵曼的市場部,是最了解營銷也是最了解消費者的部門。因為市場部除了做日常的項目策劃之外,還有專門的做會員營銷的CRM(客戶關系管理)項目,著重研究顧客的消費習慣。
茵曼的市場部,是一個與消費者和會員接觸的前線部門。消費者買衣服時的每一個步驟和體驗,都離不開這個部門的思考和設計。
如何讓品牌接近消費者,用怎樣的方式跟消費者打交道,消費者為什么喜歡這個品牌?市場部就是在做這方面的研究。然后通過消費者的購買情況,通過大數(shù)據(jù)去分析他們的復購率和流失率。找到流失、不再來的原因,分析為什么有一些消費者在喜歡茵曼兩個月之后,可以重復購買十幾次,而另一些消費者為什么一年只在春夏秋冬各買一次,還有一些消費者在初次消費之后就不再來了等,CRM每天都在研究這些問題。
這個部門也在制訂更多的營銷規(guī)劃,去致力于拉高客單價。
他們不斷推出很多的會員服務項目,目的是讓消費者在喜歡茵曼商品的時候,也能產生一個感覺:我是喜歡你這個品牌的,這個東西是我們得去傳遞的。
在茵曼的市場部,并不認同走低價格的營銷方向。他們的目標和方向反而是拉高客單價和客件數(shù),以及加強體驗感。
在一定的營銷策略下,茵曼上新品都不是以折扣的形式出現(xiàn)的,市場部會專門設計各種銷售套餐,讓消費者不只買一件,而是買多件,多買多優(yōu)惠的方式讓消費者買得更多,用各種創(chuàng)意的方法去推出一個個買得更多才劃算的邏輯。
市場部給自己營銷創(chuàng)意的前提是,“沒有所謂的便宜價,我們的商品質量很好,我們只是在一個合理的價格上銷售商品?!敝挥羞^季的或者清倉的才可能便宜。
在加強體驗感方面,市場部的方法是經常為消費者開發(fā)很多的禮品。把更多好玩的、創(chuàng)意的心思花在禮品的開發(fā)上,讓消費者喜歡上這個品牌推出的禮品,其喜好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影響到商品價格的促銷范圍。
茵曼市場部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他們推出的禮品一定要帶著茵曼自己的品牌識別度,例如扎著兩個麻花辮的布偶,或者在包裹上非常注重品牌體驗,消費者在拆了包裝之后不至于把它們當作一堆垃圾,包裝的東西還可以留在下次用的,如一些袋子,茵曼研究過,如果袋子采用的是無紡布或者其他的一些材料結合的話,消費者通常會愿意留下來再次使用。
因為茵曼的棉麻文藝風,市場部還會在書簽和筆記本這一類型的禮品上花心思。
當問及茵曼有沒有自己獨創(chuàng)出來的營銷手法,在后來被同行沿用和學習,市場部給出了三個答案:一是品牌禮品;二是“約親見面”;三是對顧客做分層和差異化營銷。
茵曼對于自己的品牌禮品的開發(fā)度和豐富度頗有自信,因為他們覺得目前還沒有同類商家可以超越,特別是禮品主題方面,茵曼一直走在最前面。
棉麻的慢生活,這種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氣息是通過市場活動的互動呈現(xiàn)的,茵曼帶給消費者的一些東西是他們可以表現(xiàn)出來的,全部都是定制的,在外面拿不到的,這都是品牌感很強的一個記憶度。是讓消費者感覺到茵曼品牌的情感附加值。
而其他諸如在會員生日贈送禮券問候等就更是必做功課了。在電商領域,為消費者做禮品反饋,或會員日優(yōu)惠,這些已經成為慣例。
茵曼的會員日則更增加了線下的部分,已經持續(xù)了一年的特別創(chuàng)意活動是在會員日當天,由公司創(chuàng)始人方建華和高管等員工,以及茵曼的代言模特一起參加送快遞上門活動,名曰“約親見面”?;旧厦總€月的20號都會做。由于茵曼總部是在廣州,所以這個“約親見面”的范圍目前僅限于廣州地區(qū)。方建華期望,今后這種顧客互動可以通過粉絲見面會等形式,一步步擴展到全國其他地區(qū)。
方建華在這一天,會把自己視為茵曼的一名普通員工去送貨。因為如果消費者提前知道是公司創(chuàng)始人送貨,可能不會了解到真實的情況,所以公司高管和形象代言人都以普通員工的角色走進消費者的家里,這樣不僅能了解目標客群,讓消費者知情后驚喜的過程也是給品牌加分的動作。
方建華曾因“約親見面”的反饋做出了一些具體的產品決策。一次他跟一位顧客了解到,茵曼之前做過很多寬松型的褲子,但是一直不好賣,而這位顧客是很喜歡穿寬體褲的,但是覺得模特拍得不好看,感覺顯得不夠修身,從而影響自己購買。這讓方建華找出滯銷原因,迅速調整。
與這些約見消費者的接觸,甚至讓方建華發(fā)現(xiàn)了商機,例如他發(fā)現(xiàn)顧客偏愛穿白色的服裝,趕緊調整,結果一條白色的褲子賣了一兩萬條。
之前茵曼總是以為他們的消費者穿牛仔褲的很少,后來通過送貨發(fā)現(xiàn)原來也是有很多人喜歡穿牛仔褲的,于是又推出了牛仔褲品類。
茵曼從2014年開始有加小碼產品,也是來源于這樣的消費者見面調研,有很多穿小碼和加小碼的消費者很喜歡茵曼的衣服,但是找不到相關碼數(shù)。于是方建華果斷將此需求信息提供給設計部門。
2014年7月,茵曼推出了“茵悅會”,第一次活動是在廣州一個很文藝的茶廳,逐漸增加社交的內容,讓茵曼的會員“茵符”們可以有更多的社交機會,這也是茵曼開始著手籌劃“社群經濟”的系列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