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旻
福建省長汀縣第二實驗小學地處城鄉(xiāng)接合部,是由原大同鎮(zhèn)的三所農村完小合并,于2009年1月升格而成。近幾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愛護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幫助下,學校規(guī)模快速擴大,教學設施不斷更新完善,校容校貌顯著改觀,千余學生在此快樂學習,茁壯成長。學校在教育實踐中深刻地認識到:讓學生學會感恩比什么都重要。為此,學校實施體現辦學特色的“感恩教育”:借以琢磨雕塑學生心靈,以讓學生健康成長,奠基人生。
一、感知:生活態(tài)度
1.立榜樣,形象感知。學校通過開辟專欄、展明星、編教材,以及開展“感恩教育七結合”(即與夢想、生命、養(yǎng)成、名城、生態(tài)、“三紅”及文明禮儀結合)教育活動,為學生樹立了包括古今中外、人文自然、領袖偉人、專家學者、官員百姓、身邊伙伴等六十多位不同時期、各個層次的感恩榜樣。并通過詩歌、童謠、童話、故事、報道、通訊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其感恩事跡,讓學生在具體的形象中感知“感恩是什么”。
2.訪楷模,事跡感知。如拜訪全國首屆“道德模范”“省公益老人”,原長汀一中退休教工賴仰周。整個拜訪活動,有楷模主講,有提問對話,還設計了“唱一首歌曲、講一則故事、聽一番教誨、誦一段經典、做一個承諾、報一次行動”的“六個一”互動片段。生動活潑的拜訪,鮮活感人的事例,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退休大爺,80多歲,經濟收入又微薄,在這樣一個特定的生活背景下,捐出10多萬元,還走遍全縣18個鄉(xiāng)鎮(zhèn)、200多個自然村,籌集資金3000余萬元,資助貧困生1800多位,實屬難能可貴!此善舉使學生在小小的心靈里領悟到面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曾受過資助的小楊同學感慨地說:“賴爺爺真牛!他的善舉使我懂得了‘生活得最有意義的人,是對生活最有感受的人?!?/p>
3.思緣由,心靈感知。教育實踐證明,有思維才有更深的感知。如上述拜訪,我們提出:(1)賴爺爺是在什么情況下自捐人民幣10多萬元?(2)在籌集3000多萬元人民幣的過程中賴爺爺會遇到哪些困難?(3)賴爺爺為什么能堅持20多年的民間助學,從中可看出他對生活持的是怎樣的態(tài)度?(4)賴爺爺的善舉讓你對“感恩是什么”的問題有什么新的體會?這些問題的思考與討論,讓學生心靈形成了一個比較清晰的答案,也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奠定良好的基礎。
4.作表達,語言感知。為鞏固感知效果,學校匯編“老師感恩故事”“學生感恩習作集”,還在各班設立了“我的感恩格言”牌,及時刊登同學們的感恩感受,供大家學習交流。至今,已收到學生各種感恩格言、體會近千條。小郭同學是班級的衛(wèi)生員,工作積極出色,因受嘲笑,一度打起了退堂鼓,在教師的引導下,她知道了嘲笑也是一種恩惠,因為它磨煉了自己的意志。從此,她又積極地擔負了這項工作,并得到了同學們的好評,還寫下了一段感言:“生活在這世界上,只要感恩一切,這一切就會給你燦爛的陽光和甜蜜的微笑?!?/p>
二、激情:心靈滿足
1.設“境”引“情”。我們循著由外到里,從低向高的順序,在校園依次粉刷顯示辦學目標的大幅橫標;書寫體現目標指向的“教育方針”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巨幅語錄;懸掛作為實現目標動力的“感恩教育”的三條標語;鑲錄“識恩”“知感”“報恩”三座新樓的冠名,以表達感恩教育的內容;在走廊張掛24幅孝圖,按年段設置“我的感恩格言”牌,“我感恩我優(yōu)秀”等專欄,再配以播放感恩曲,歌唱新編校歌,多方位傳遞正能量,讓學生體驗感恩的重要與必要。置身此境,三年級學生林朝偉賦詩:“感恩教育實在好,我們真的離不了。來到學校學感恩,爸媽知道心歡笑?!?/p>
2.用情育情。這種激情,主要是引導學生通過體驗自己或他人情感,而孕育新的或更深的情感。如小馬同學,他有個當出色運動員的夢想,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努力,參加縣中小學生田徑運動會獲得了小學組跳高第一名。面對獲獎,他內心滿足又高興。這種體驗讓他產生了新的激情,于是懷著感恩教師的心情,又繼續(xù)刻苦訓練。為了練體力練速度,他把上學回家的三公里路程當作跑道練習跑步。每天四個來回跑十二公里,從不間斷。后來參加市青少年田徑錦標賽,終于取得了小學組冠軍的好成績。
3.說理“誘”情?!扒椤彪x不了“識”,要有“識”就懂得相關知識,理解有關道理。這就需進行必要的說理教育。這種說理,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感恩認識,進而“誘”其“我要感恩”的強烈愿望。如“感恩意義”的說理,我們除了按教材上好“校本課程”外,還通過早會、班會、隊會及每月舉辦的主題活動,有的放矢地進行。其間,我們特別關注:(1)結合實例開展評價,并以鮮明的態(tài)度肯定好的認識和行為,否定不良的言行;(2)發(fā)揮集體輿論作用,及時進行表揚與批評,使學生對好的言行感到愉快、滿足、自豪、向往,而對不良的言行感到不滿、羞慚、憤怒。這樣的情感體驗,有效地“誘”其感恩之情,促使同學們達到其言:“心存感恩,行動有力”。
三、踐行:實現手段
1.調查的啟示。踐行得講法,無法效果差。對此,我們組織了一次調查,結果顯示:(1)受調查的各年級學生計51位,都能認識到人世間的一切均能給予恩惠,我們應心懷感恩,學會感恩;(2)感恩方法:一看對象;二看需要;三是力所能及。如受調查中的65%的學生均感恩親人,做法是送一個微笑,給一個擁抱,遞一杯熱茶,說一聲辛苦,道一句謝謝,幫助做些家務,不讓親人操心,敬上一段贊美,等等。這一切所給予的啟示:踐行感恩要符合實際,講求能做又易做。于是,學校通過選實例、巧總結、導選擇的方法引導孩子們踐行感恩,取得良好的效果。
2.習慣的養(yǎng)成。葉圣陶先生說:“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偉大力量?!彼酿B(yǎng)成正如美國名人愛德華茲所言:“在于不斷重復?!本痛耍覀兲氐亟M織了“善感恩、守規(guī)范、促養(yǎng)成”的主題活動。做法是:(1)編發(fā)“好習慣、終身益”為題的“三字歌”,印發(fā)名人名言30多條;(2)制定具體內容,即從“問好敬禮”“孝敬父母”“認真晨讀”“尊重師長”“午間肅靜”“撿拾垃圾”“注意安全”“言而有信”“擺好物品”等十個做起;(3)構建“每日誦讀一則勵志名言,每周講述一個感恩故事、每月訓練一個良好習慣”等三個載體;(4)公布“檢查評比實施細則”;(5)開展“感恩爭章活動”以表彰好人好事。扎實的工作帶來了家長的稱贊、社會的肯定。教師們欣慰地說:“感恩教育不僅琢磨雕塑了學生童年的心靈,對推進和諧校園,幸福家庭的建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者單位:福建省長汀縣第二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