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劉翔宣布退役,他身后的孫海平也不知不覺到了退休的年齡——以前,這幾乎是沒人會考慮的事,只要劉翔還有跑的可能,孫海平就是指導(dǎo)他的唯一人選。如今劉翔退了,恍然發(fā)現(xiàn),孫海平60歲了。
這是個碩果累累的教練。
年輕時,孫海平也曾是跨欄運動員,1971年2月加入北京體育大學青訓隊,1973年7月進入上海體工隊田徑班,開始練跨欄。他身高1.83米,爆發(fā)力驚人,訓練也很努力,本該是個能出成績的苗子。那時,孫海平自己也有成為“全國冠軍”的野心,可從1971年到1978年,無論他怎么刻苦訓練,成績卻始終停滯不前。他幾乎記不得自己曾經(jīng)取得過的最好成績,“好像是14秒75,華東地區(qū)第三名”——幾十年后,他幫助劉翔將他的這一最好成績提高了將近2秒。
1978年7月,孫海平退役,成為上海靜安區(qū)體校一名田徑教練。1978年9月,他考入上海體育學院田徑系,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84年6月,他又調(diào)回上海體育運動技術(shù)學院,還是擔任田徑教練。盡管作為運動員,孫海平似乎談不上優(yōu)秀,但在教練崗位上,他卻有著超乎常人的敏感神經(jīng)和超前思維。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歷,孫海平深深意識到,光憑訓練時間和訓練量的累計,未必能夠?qū)⑦\動員的潛能發(fā)揮到極限,甚至有些時候還會產(chǎn)生反作用。
“我做運動員時訓練非??炭?,經(jīng)常是一天四練(早上、上午、下午和晚上),一周24次課,可成績還是不提高,還總覺得練得不夠,于是周日上午就再加一次課,一共練25次。訓練的刻苦程度當時在上海隊是出了名的,可結(jié)果是成績水平?jīng)]有提高,當時在組里雖不是最差的,也是倒數(shù)幾位的。不僅如此,還帶來一身傷病,到1978年就再也練不下去了,只好考入上海體院去上學。讀了四年書,留校做了兩年教師,1984年又回到上海隊做教練?!薄趯O海平的回憶中,自己的運動員生涯就算不是失敗的,起碼也是遺憾的。
回到上海隊執(zhí)教,劉翔之前享譽亞洲的上一代“欄王”陳雁浩成了孫海平最初的弟子,上世紀80年代末,孫海平親自把陳雁浩選入上海體院,當時帶了他5個月,之后陳雁浩上調(diào)國家隊,孫海平則在1988年和國內(nèi)三十多名教練一起,以專家的身份援教去了也門。二人再次相見時已經(jīng)是1993年,陳雁浩剛在七運會上拿到110米欄全國冠軍,雙方都今非昔比。1994年,老教練梁仕強從孟加拉援外歸來,和孫海平一起指導(dǎo)陳雁浩。當時,梁仕強的訓練原則是在中國體育界有悠久歷史的“三從一大”——其實當年做運動員的時候,孫海平自己就是這種訓練方式最忠實的貫徹者——在這種訓練模式下,身體條件在隊里只能算一般的陳雁浩付出得格外多。練得最狠的時候,陳雁浩得了嚴重的神經(jīng)衰弱,晚上失眠無法入睡,在外訓練時還發(fā)過一次癲癇,多虧當時跟他同住一屋的孫海平反應(yīng)及時,不然甚至會有生命危險。
作為“救命恩人”和助理教練,觀念已經(jīng)轉(zhuǎn)變的孫海平也認為陳雁浩的訓練量太大,不是最科學的訓練方法。但就是在這種訓練模式下,陳雁浩在110米欄項目上橫掃亞洲,在1995年和1998年兩屆亞洲田徑錦標賽上拿到110米欄金牌,此外,1997年第八屆全運會,他以13秒41的成績蟬聯(lián)了冠軍,是那幾年國內(nèi)110米欄項目近乎無敵的存在。
孫海平也在陳雁浩身上進行過自己理念的試驗,1997年備戰(zhàn)八運會前,他和梁仕強帶隊到莫斯科集訓。期間孫海平找了個借口,私下跟領(lǐng)導(dǎo)提出單獨帶陳雁浩回國訓練?;氐缴虾蓚€月,他將新方法運用到陳雁浩身上,隨后在亞洲田徑錦標賽上,陳雁浩跑出了13秒39的好成績——而在這之前,陳雁浩的成績始終都在13秒50左右。
盡管如此,陳雁浩還是更傾向于梁仕強的訓練方式,2000年底,孫海平率隊備戰(zhàn)九運會,陳雁浩突然向田徑隊領(lǐng)導(dǎo)提出離開孫海平的申請,幾天后,陳雁浩的申請報告被批準。隨后,孫海平手下的隊伍被一分為二:談春華(400米欄全國冠軍)、曹靖(110米欄全國亞軍)和劉翔留了下來,陳雁浩、張峰(110米欄全國第三)由梁仕強指導(dǎo)。
那段時間,孫海平一直不明白弟子和他“決裂”的真正原因,但他還是隱約聽到了一些說法,而其中之一,便是陳雁浩后來承認的事件導(dǎo)火索——九運會前,孫海平申請由陳雁浩作自己的助理教練,并且獲得了批準。但鑒于陳雁浩當時還要參賽,忙得不可開交的孫海平將老隊友盛越銘找來臨時幫忙。這一舉動讓陳雁浩產(chǎn)生了誤會,他覺得師父沒有履行承諾。
分隊之后,兩邊的關(guān)系一下子變得微妙起來,不過孫海平也得到了一個徹底貫徹自己訓練理念的機會。他打算利用手下的這幾名弟子證明自己的訓練方式才是先進而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而他最重的籌碼,就是17歲的劉翔。
孫海平第一次見到劉翔是在1998年4月,當時隊里十幾個小孩子在一起訓練,孫海平一眼就看中了15歲的劉翔,一樣高的欄架,別的孩子都是跳著過去,只有劉翔敢跑,這種不一樣的潛質(zhì)成就了師徒二人之后十幾年的緣分。
1999年3月,在孫海平的全力爭取下,已經(jīng)轉(zhuǎn)入普陀區(qū)重點中學、上海市田徑傳統(tǒng)學校宜川中學的劉翔回到少體校練習跨欄,并進入一線隊伍。同年,劉翔進入了國家隊,在孫海平的指導(dǎo)下,競技水準大幅提升。
孫海平對小劉翔的訓練格外地用心,每堂訓練課都上得一絲不茍。每天早晨7點半鐘和午休后,他都會親自敲門叫劉翔起床,除此之外,他偶爾還會給小劉翔搞點“特殊化”。在備戰(zhàn)九運會期間,其他隊員房間里的電視全都被撤走了。但出于多種考慮,在與劉翔的父親劉學根商量后,孫海平還是特意留下了小劉翔房間里的那臺12寸小彩電。
進入國家隊后,劉翔開始在國內(nèi)外南征北戰(zhàn),2000年10月,在智利圣地亞哥舉行的世界青年錦標賽男子110米欄比賽中,跑出13秒87獲得第四名。同年11月,在法國里昂室內(nèi)賽上,又獲得第三。
真正讓孫海平和劉翔完成對梁仕強和陳雁浩超越的是在2001年。5月,劉翔在全國田徑錦標賽暨系列大獎賽上以13秒32的成績獲得第一,隨后在日本大阪東亞運動會上以13秒42再奪一冠。8月28日劉翔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上以13秒33的成績獲得冠軍,這是中國在大運會上的首枚田徑金牌,也是劉翔本人所拿到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這一年,劉翔先聲奪人一路高歌猛進,他將在年底迎來自己同陳雁浩最后,也最重要的決戰(zhàn)——第九屆全國運動會。陳雁浩是七運會和八運會的雙料冠軍,只有在這項被國內(nèi)體育界最為看重的賽事上打敗他,才能證明自己。
備戰(zhàn)九運會的最后幾個月,孫海平帶著談春華、曹靖和劉翔整天光著膀子在訓練場上苦練,而陳雁浩也在跑道上飛奔。兩個組都在有意避開同時、同場地訓練,緊張氛圍無處不在。那段日子,每周四下午,其他弟子都休息了,孫海平還要單獨給劉翔加練,而且使用的新方法也越來越多,這是他訓練理念的實踐。區(qū)別于梁仕強的“三從一大”——即從難、從嚴、從實際出發(fā)加大運動量的訓練方式,孫海平提出了“高效益的全面訓練”這一理念,即拋棄以往在運動量上的專注,在大幅減少訓練量的同時大幅增強運動強度,劉翔的訓練大多是一天一練,看似輕松,其實每次訓練完了,他都累得氣喘吁吁。量少而強度大有很多好處,既可以使受訓者在每次訓練中,都處在一種極度興奮的狀態(tài),同時由于時間短,恢復(fù)快不說,受傷的概率也大為減小。此外,孫海平還大幅提高了訓練的全面性,融合了歐美眾多優(yōu)秀選手的訓練特點,劉翔的每一項基礎(chǔ)訓練不再是純粹的舉杠鈴、練短跑,而是把這些要素綜合在一起,其中有不少方法都是孫海平獨創(chuàng)的。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運動場上,金牌才有說服力。
11月19日,第九屆全運會男子110米欄的決賽展開,劉翔以13秒36,力壓13秒42的陳雁浩獲得冠軍,這次勝利不但打破了陳雁浩最近兩屆全運會對這個項目的壟斷,更徹底確立了自己在國內(nèi)110米欄項目上的霸主地位。
而孫海平,也通過劉翔證明了自己。
劉翔的表現(xiàn)讓上層領(lǐng)導(dǎo)看到了出成績的希望。2002年開始,田管中心專門給劉翔安排了大量出國比賽,用孫海平的話說,就是兩個人從此闖蕩世界。這時,全國冠軍乃至亞洲冠軍再也不是劉翔的目標,他不斷在世界賽場上證明自己,以及自己身后的教練團隊。雅典激情奪冠后,一家美國公司的CEO希望給劉翔牽線去美國訓練,劉翔指著身邊的孫海平說:“我最好的教練就是他!”
同劉翔一起16年,用孫海平的話說“前十年如父如子,后六年亦師亦友”,弟子在不斷成長,經(jīng)歷人生中的悲喜挫折,作為“師父”的孫海平,也不斷承擔著越來越重的責任與壓力。特別是2004年奧運奪冠后,劉翔的身份已經(jīng)不再單純是他的弟子,他也背負著“為國家訓練劉翔”的千鈞重擔。
很多時候,壓力都在他身上。
北京奧運會退賽后,劉翔沒有出面說一句話,媒體記錄得最多的畫面,是孫海平在發(fā)布會上淚灑現(xiàn)場。
倫敦奧運會賽前,在明知道劉翔的腳可能會出問題的情況下,盡管隊里已經(jīng)對媒體提前放出劉翔可能無法完成比賽的風來,孫海平卻無可選擇,只能帶著愛徒以一種壯士斷腕的姿態(tài)慷慨上場。
而當劉翔即將退役的消息傳出后,孫海平又成了媒體確認這一消息真?zhèn)蔚奈ㄒ粺衢T對象;當劉翔真的如約發(fā)出那條微博之后,又是孫海平在當晚出現(xiàn)在莘莊基地,一個人硬著頭皮接受蜂擁而來的媒體采訪……
“劉翔退役以后,我們要把這個項目繼續(xù)搞下去,但是像劉翔這樣能夠在國際大賽上挑大梁的,確實人選不多,我們現(xiàn)在主要是在準備今年8月份的北京世錦賽,現(xiàn)在我們隊員可能經(jīng)過努力,會進入到一個比較好的名次,我們繼續(xù)努力。”
2015年,已到耳順之年的孫海平開始辦理自己的退休手續(xù)。這并不意味著他會因此徹底離開田徑賽場,卻也不再會像以前那樣凡事親力親為,生活對于他和劉翔,都將開啟一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