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視攝像記者的拍攝水平和質量高低關系到新聞報道的成敗,要正確地進行畫面內容選擇、畫面構圖處理、畫面技巧運用和畫面語言組織。遵循電視新聞在時間、空間和對象的三位一體拍攝原則,處理好攝像個性化行為特征與想象力對電視畫面的影響。同時,也應該對鏡頭的理解力,培養(yǎng)對運動特性的,以及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作意識,從而提升圖像創(chuàng)作的藝術性和技術性。
關鍵詞:電視新聞拍攝;技巧;個性化;想象力;
中圖分列號:G2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12-00-01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電視走進了千家萬戶,各類電視節(jié)目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視節(jié)目的制作也呈現(xiàn)出豐富多彩、精致、感人的特征。關心天下大事的人們對熱點新聞的關注度也有所提高,人們希望得到真實的新聞影像效果,電視節(jié)目通過圖像連接來傳播內容,所以攝像師要科學合理的利用燈光光線、線條等為觀眾呈現(xiàn)出清晰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
一、電視新聞拍攝
(一)畫面拍攝的重要意義
電視新聞主要靠電視畫面說話,畫面拍攝得好與差、美與丑、到不到位,直接關系到這條新聞的成敗。各電視臺在收到和制作你送來的電視新聞片子時,有時從文字稿上看確有新聞價值,可是拉到制作室以后,發(fā)現(xiàn)畫面不行,也會扯下來。因此不管是記者也好,通訊員也好,都要借鑒電影拍攝藝術、攝影藝術(照相)、繪畫藝術的那種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追求,把畫面拍得更好。
(二)畫面拍攝技巧的基本要求
大景:又稱全景,是指攝取新聞場景全貌的電視畫面。大景具有較為廣闊的空間,可以充分展示新聞事件的整體原貌,交代新聞發(fā)生地、在干什么,烘托氣勢,創(chuàng)造出有人有景的生動畫面。因此,大景在電視新聞拍攝中,是不可缺少的表現(xiàn)形式。
中景:和全景相比,中景的場面要小一些,如果是人物的話,畫面內可以是3-5人一幅,如果是場景的話,它是大景中的一部分。它主要用來銜接新聞事件的發(fā)展過程,它可以是觀眾看到更多的畫面細節(jié),注意力更加集中,由此產生相對于前者更多的感染力,因此中景也是電視新聞拍攝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
特寫:特寫就是借用電影藝術中的“特寫鏡頭”,用拉近拍攝的方法,把人或物的局部加以放大,以此造成強烈的視覺效果和沖擊力。其特點就是抓住現(xiàn)實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富有特征性的部分,作集中的、精細的、突出的放大,細致表現(xiàn)人物面部悲、喜、哀、樂的神態(tài)和情緒,如果以人為主的畫面,一般都在成人肩部以上。因其取景范圍小,畫面內容單一,可使表現(xiàn)對象從周圍環(huán)境中突現(xiàn)出來,造成清晰的視覺形象,得到強調的效果。特寫鏡頭能表現(xiàn)人物細微的情緒變化,揭示人物心靈瞬間的動向,使觀眾在視覺和心理上受到強烈的感染。特寫畫面與中景、大景畫面結合運用,能通過大、小、遠近、強弱的變化,造成一種特殊的蒙太奇效果,使電視畫面更加豐富多彩。
(三)畫面要穩(wěn)
就像照相、拍電影一樣,電視新聞拍攝要選擇不同角度,一幅、一幅的拍。所謂一幅一幅拍,就是選注角度,攝像機鏡頭不動,除風景、環(huán)境外,畫面中的人物、機械、動物等在動,以此要求畫面要穩(wěn)定,每幅3-5秒,不能低于3秒。忌諱:隨意推、拉、搖。來回搖行話叫“搪墻”,一條新聞你要是搖到兩次,剪輯稍不注意,放到一起,這條新聞就完了!要是記者在新聞拍攝中隨意推、拉、搖,行話叫“浮躁”。即就是大家從中央、省電視新聞里看到有從“A”點到“B”點搖的畫面,那是很有講究的,除畫面絕對要穩(wěn)以外,起點要引人注意,落點要一錘定音。通訊員在未掌握這些技巧前,最好不要去搖。
(四)注意空鏡頭的運用
啥叫空鏡頭?空鏡頭就是畫面中沒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鏡頭??甄R頭有寫景與寫物之分。寫景的往往用全景、遠景,通常叫做風景鏡頭;寫物的大都用特寫、近景,如鮮花、蟲鳥等。它有三個功用:一是表現(xiàn)新聞發(fā)生的環(huán)境;二是表現(xiàn)新聞發(fā)生的時間;三是用于表現(xiàn)人物的情緒;出色的空鏡頭,通過形像的畫面,喚起觀眾的聯(lián)想,從而烘托和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與感情變化。常言說事物從表面上看,似乎是不同性質的兩個方面,其實它仍然有著內在的聯(lián)系。
二、攝像個性化行為特征與想象力對電視畫面的影響
電視攝像是一門藝術,有著自身的基本規(guī)律,這種規(guī)律就是電視記者在拍攝過程中,必須遵循的一般原則。攝像記者的工作拍攝行為需要遵循新聞傳播的普遍規(guī)律,但同時又具有極強的個性化行為特征。攝像記者的個性化行為特征,主要通過富于個性的畫面內容選擇、畫面構圖處理、畫面技巧運用和畫面語言組織表現(xiàn)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攝像記者的主觀能動性發(fā)揮了關鍵性的作用。個性化行為特征在日常拍攝新聞過程中,突出表現(xiàn)在記者的想象力上。
一部好的電視新聞片作品,不僅與編導、剪輯、錄音合成等環(huán)節(jié)有關,而且攝像人員的個性化行為與想象力在電視片制作過程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想象是構思藝術形象的重要手段,是形象思維的基本方式,電視攝像也不例外。想象的內容主要來自生活,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設計鏡頭、美化畫面、豐富畫面語言。發(fā)揮想象力在攝像過程中甚為重要,它使攝錄人員能準確地選擇藝術形象。想象力來自攝像人員的生活知識和藝術修養(yǎng),它可以引導攝像人員去設計并選擇素材、環(huán)境、機位和角度,以確保攝錄合乎稿本的畫面。想象的作用還在于通過攝錄的電視畫面,形象而有力地吸引觀眾并使之產生共鳴。在發(fā)揮想象力時,必須注意空間感、立體感、質感,充分運用透視、光線、線條、色調和鏡頭組接等手法和技巧,從而既保證稿本的科學性,又增強畫面表現(xiàn)的藝術性。雖然被攝物體是客觀發(fā)生的,但攝像師本身用自己視角來操作機器記錄下客觀事件,因此,攝像師無論帶著怎樣的“客觀”來拍攝事物,但畫面里表現(xiàn)對象的景別、位置、近遠以及推拉搖移和色彩造型等都是由有人的因素來決定的。
三、結語
要想為觀眾提供一臺好的電視新聞節(jié)目就必須明白影響電視新聞攝像質量的關鍵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積極發(fā)現(xiàn)新鮮事物,感受生活,增強自身的創(chuàng)作意識和角度,更多地運用到拍攝當中,掌握科學的拍攝技巧,讓觀眾在獲得基本信息的同時,感受到完整、清晰、流暢的電視畫面。
參考文獻:
[1]徐立群《電視攝像技巧》 遼寧科技出版社 1992 :414-416.
[2](美)澤特爾《攝像基礎》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