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析膽結石運用全面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膽結石患者104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其中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而觀察組則運用全面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均較少,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在對膽結石患者進行治療時,再給予全面護理干預,一方面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另一方面還能提高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
關鍵詞:膽結石;全面護理干預;臨床效果
膽結石是普外科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臨床表現(xiàn)以膽囊積液、膽絞痛、飽脹不適以及上腹隱痛等癥狀為主,該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約為10%左右,并且與男性相比,女性的發(fā)病率較高[1]。有研究表明,患者發(fā)病后,如果治療不及時,出現(xiàn)膽管狹窄、急性化膿性膽管炎、門脈高壓癥、膽道出血以及膽汁肝硬變等并發(fā)癥的幾率較高[2]。因此,本文重點探討了膽結石運用全面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膽結石患者104例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兩組,每組各52例。觀察組中22例為男性,30例為女性,年齡28~63歲,平均年齡為(42.7±3.5)歲,病程3w~9年,平均病程為(4.1±3.2)年;對照組中21例為男性,31例為女性,年齡29~64歲,平均年齡為(42.9±3.6)歲,病程5w~9.5年,平均病程為(4.3±3.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手術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主要接受常規(guī)護理,其中包括入院指導、基礎護理、病房護理以及飲食護理等多個方面內容。
1.2.2觀察組
1.2.2.1術前護理 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一定要熱情接待患者,給患者介紹醫(yī)院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醫(yī)療設備、病房設施等,幫助患者熟悉病房環(huán)境,并對患者的身體狀況、血壓、飲食情況以及呼吸等進行全面檢查,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術前,護理人員要叮囑患者保持禁水禁食狀態(tài),并嚴格按照醫(yī)囑要求,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給予補液,使水電解質和酸堿保持平衡。同時,由于該病的病程較長,患者長時間飽受病痛折磨,再加上擔心預后,通常比較容易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負面情緒,比如抑郁、煩躁、恐懼以及害怕等,容易使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所以,護理人員一定要充分認識到心理護理的重要性,術前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耐心給患者講解手術的方法、目的、效果等,讓患者了解到手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消除患者疑慮,并且多鼓勵和關心患者,使患者調整好心理狀態(tài),主動配合手術治療。
1.2.2.2術中護理 手術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協(xié)助麻醉醫(yī)師對患者進行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指導患者保持合適體位,對患者的血壓、心跳、脈搏以及心率等生命體征指標進行密切監(jiān)測,同時做好患者的保暖工作,避免著涼,從而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
1.2.2.3術后護理 術后護理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體位護理。術后,護理人員應該幫助患者保持平躺姿勢,使頭向一側偏,避免食道分泌物倒流,對氣道造成堵塞,使呼吸道保持通暢;②病房護理。護理人員要定時打掃病房衛(wèi)生,使房間內保持空氣流通,控制好濕度和溫度,運用紫外線消毒,病房內光線盡量柔和,叮囑患者家屬切勿在病房內大聲喧嘩,盡量給患者營造一個干凈、安靜、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使患者可以更好地休息,促進患者康復。
1.3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治療后,結石消失,且隨訪6個月,沒有再次復發(fā);有效。治療后,大多數(shù)結石被清除,且隨訪6個月,復發(fā)次數(shù)<6次;無效。治療后,殘留大部分結石,且隨訪6個月,復發(fā)次數(shù)>3次[3]。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shù)據(jù)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shù)據(jù)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痊愈20例,有效30例,無效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6.15%;而對照組痊愈15例,有效25例,無效12例,治療總有效率為76.9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臨床指標對比 觀察組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均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結石在我國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并且年齡越大,發(fā)病率越高[4],手術是臨床上治療膽結石比較常用的一種方法,護理作為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其護理質量在一定程度上關系著治療效果的提高[5]。臨床研究資料表明,良好的護理質量可以與患者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6]。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1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6.92%,并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均較少,護理效果顯著。由此可見,臨床上在對膽結石患者進行治療時,再給予全面護理干預,一方面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另一方面還能提高治療效果,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復。
參考文獻:
[1]李杰,崔秀玲.全面護理干預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實踐分析[A].中華高血壓雜志社.中國轉化醫(yī)學和整合醫(yī)學研討會論文綜合刊[C].中華高血壓雜志社:,2015:2.
[2]陳雪霞.全面護理干預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5,(2).
[3]宋彩霞,趙志華.全面護理干預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醫(yī)學美學美容(中旬刊),2015,(3).
[4]孫艷.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吉林醫(yī)學,2014,(18):4121.
[5]葛素娟.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青島醫(yī)藥衛(wèi)生,2014,(6):57-58.
[6]王瑞娟,陳新宇.全面護理模式在膽結石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4,(36):8135.
編輯/周蕓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