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肛癰辨證施護措施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300例肛癰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數(shù)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0例,對照組給予肛癰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辨證施護。結果 觀察組治療療效89.33%明顯高于對照組70.67%(P<0.01);護理滿意度95.33%明顯高于對照組86.00%(P<0.05)。結論 辨證施護可有效改善肛癰患者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及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肛癰;辨證施護
肛癰指由于過食辛辣、肥甘、醉酒,或脾、肺、腎虧虛,導致濕熱之邪乘虛下注大腸從而引起的肛門周圍疼痛、紅腫,同時伴有惡寒發(fā)熱的病癥。病機為氣血壅滯不通,肛門是由足太陽膀胱經(jīng)所主,濕熱易居膀胱,此處生癰大部分是因濕熱下注所致,氣血的正常運行受濕熱火毒之邪壅遏,經(jīng)絡阻隔,瘀血凝滯,熱盛肉腐成膿,由此發(fā)為癰疽[1]。肛癰是臨床多發(fā)病、常見病,尤其好發(fā)于男性青壯年,對患者造成較大痛苦。我院對收治的肛癰患者給予辨證施護,取得較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300例肛癰患者為研究對象,男246例,女54例;年齡16~67歲,平均年齡(40.3±9.6)歲;病程2~10d,平均病程(5.8±1.7)d。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肛周紅腫、疼痛,甚至存在破潰溢膿。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50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臨床癥狀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僅給予肛癰常規(guī)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辨證施護。
1.2.1火毒蘊結 ①癥狀:肛周存在持續(xù)加劇疼痛,且伴有發(fā)熱、惡寒、溲赤、便秘;肛周紅腫,質硬,表面灼熱,具有明顯觸痛。此類患者局部皮膚保持清潔干燥,且不可擠壓碰撞。②對癥護理:采用水調散(協(xié)定方)加水調制對肛周進行外敷,2~3次/d,起到消腫止痛、清熱解毒之效;若患者體溫≥38℃,則需要給予物理降溫,或采用針刺大椎、合谷、曲池穴;若患者便秘,則可給予蜂蜜水,或采用針刺上巨虛、天樞、大腸俞等穴位。③飲食護理:控制患者飲食,忌食辛辣、刺激、魚惺發(fā)物,如韭菜、辣椒、魚、蝦、蟹、雞肉、牛肉、犬類等,戒煙酒,鼓勵患者多飲水或清涼飲料,如梨汁、西瓜汁等[2]。
1.2.2熱毒熾盛 ①癥狀:肛門存在持續(xù)數(shù)日劇烈腫痛,痛如雞啄,且伴有口干便秘、惡寒發(fā)熱、小便困難,肛周紅腫,按之存在波動感或進行穿刺存在膿液。②對癥護理:若患者體溫≥39℃,需要給予高熱常規(guī)護理;若患者存在劇烈疼痛,則應當遵醫(yī)囑給予止痛劑;若患者存在便秘,則應當遵醫(yī)囑給予潤腸通便劑,或采用針刺氣海、足三里、大腸俞、關元、天樞穴;若患者小便困難,則可采用局部熱敷,或采用針刺中極、關元、三陰交穴;若患者入睡困難,可采用耳穴壓籽,穴位為三陰交、神門、安眠、神聰穴;若患者肛周紅腫出膿,可采用水調散(協(xié)定方)加水調制對肛周進行外敷,2~3次/d,起到消腫排膿、清熱解毒之效。③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食用易消化、營養(yǎng)清淡食物,如綠豆粥等清熱解毒之品,多食用新鮮水果、蔬菜[3]。
1.2.3陰虛毒戀 ①癥狀:肛門皮膚暗紅,存在腫痛,成膿時間長,潰后膿出稀薄,同時瘡口難斂,伴有心煩口感,午后潮熱,夜間盜汗。②對癥護理:遵醫(yī)囑,嚴格按無菌操作用藥膏紗布對膿腫破潰進行引流,膿盡后用一效膏換藥2次/d,起到消腫止痛、祛濕收斂、生肌長肉之效;若患者口干,則可給予麥冬、菊花泡水,養(yǎng)陰潤燥生津。③飲食護理:指導患者忌不易消化、生冷刺激、肥甘飲食,戒煙酒,多食用清淡、滋潤養(yǎng)陰的因素,如蛋類、魚類、精瘦肉、百合、蓮子、甲魚、黑木耳等。
1.3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療效及護理滿意度。療效判定標準:①痊愈:患者癥狀消失,血常規(guī)正常、疼痛消失或減輕,腫塊縮??;②好轉:患者癥狀得到改善,血常規(guī)下降,疼痛減輕,腫塊縮?。虎蹮o效:患者癥狀無改善或進一步加重,血常規(guī)上升,體溫上升,疼痛無改善或進一步加重,腫塊無縮小或進一步增大,總有效率=(痊愈+好轉)/總例數(shù)×100%[4]。護理滿意度按自制滿意度量表,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n)或率(%)表示,采用χ2進行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療效比較 觀察組痊愈61.33%、好轉28.00%、總有效率89.33%,治療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非常滿意68.67%、滿意26.67%、總滿意度95.33%,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靈樞·癰疽》是肛癰最早有記錄的書籍,其曰:“癰疽發(fā)于尻,名曰退疽,其狀赤堅大,急治之,不治三十日死矣?!敝嗅t(yī)認為,肛癰大部分與飲食不潔有關,多食用辛辣、厚味飲食,導致濕熱內(nèi)生,熱毒結聚或由于肛門破損染毒,引起經(jīng)絡阻隔,氣血凝滯而致。西醫(yī)認為,肛癰是由于細菌侵犯肛門直腸間隙而引起的急慢性化膿性感染。肛癰發(fā)病后病情急驟,且具有明顯疼痛,因此,如何有效減輕患者痛苦,加速康復是肛癰的護理重點。
中醫(yī)辨證施護是一種獨特的護理方法,是中醫(yī)護理的基本特點,其源于中醫(yī)理論中的辨證論治思想及整體觀念,辨證是決定實施何種護理手法的前提和依據(jù),施護是進行護理的手段和方法。醫(yī)圣張仲景提出臨床治療與護理有機結合,從而開創(chuàng)了中醫(yī)辨證施護的先河。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應用辨證施護,治療療效及患者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表明,肛癰患者給予辨證施護,可迅速解除其病痛,有效改善癥狀,促進康復,且可有效改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辨證施護可有效改善肛癰患者臨床癥狀,解除病痛,促進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張桂華.小兒肛癰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0,12(15):215-216.
[2]孫敬娟.肛癰手術患者的中醫(yī)護理[J].光明中醫(yī),2014,29(2):379-380.
[3]張麗萍,魯英.肛癰辨證施護體會[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4,16(9):144-145.
[4]杜一華,胡暉.肛癰常見分型的辨證施護[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1,20(19):95.
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