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引導式教育理念護理對腦癱兒童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腦癱患兒,將其隨機的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標準進行護理,對觀察組患兒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引導式教育理念進行護理,觀察兩組患兒護理后的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兒護理后的有效率9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結論 引導式教育理念護理能有效提高腦癱患兒的認知、語言表達及社會交際能力,效果顯著,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使用。
關鍵詞:引導式教育理念護理;腦癱兒童;康復
由于腦癱患兒的神經中樞系統(tǒng)受到損害,導致身體機能出現(xiàn)感知障礙,因此,對于腦癱患兒的治療關鍵在于讓患兒能有效的接受正確的信息,并及時改正患兒錯誤的認知。引導式教育理念是匈牙利教授Peto提出的集神經學、教育學、心理學及康復學于一身的應用于神經中樞系統(tǒng)受損的綜合性治療手段,能有效針對患兒的身體功能性障礙,讓患兒學習基本知識,建立良好的身體協(xié)調能力,保證患兒的身體及心理功能[1]。本文則將探討引導式教育理念護理對腦癱兒童康復效果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80例腦癱患兒,將其隨機的分為兩組:觀察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其中觀察組中男24例,女16例;患兒年齡1~12歲,平均年齡3.2歲;22例痙攣型,4例共濟失調型,4例手足徐動型,3例運動障礙型,7例混合型。對照組中男25例,女15例;患兒年齡2~12歲,平均年齡3.8歲;23例痙攣型,4例共濟失調型,3例手足徐動型,4例運動障礙型,6例混合型。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癥類型等方面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對照組患兒采用常規(guī)的護理標準進行護理,對觀察組患兒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采用引導式教育理念進行護理,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康復訓練 護理人員對患兒進行由上到下,從低級到高級,自近而遠,從簡單到復雜的引導式教育康復訓練。根據(jù)患兒的智障程度、障礙分類等將所有患兒分為4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集體訓練,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針對各患兒的不同功能障礙,使用引導式的教育理念護理中的護理模式,對患兒進行如抬頭、坐位和平衡翻身等小訓練,同時可進行手部的功能、站立平衡、爬行、走樓梯等有助于生活自理的能力訓練。同時可借助一些引導式的教育言論和一些康復器材幫患兒進行相應的康復訓練,如節(jié)律性地向患兒輸入兒歌、字符、音樂等,并盡可能的讓患兒聽懂。引導患兒盡可能地完成一些常規(guī)的生活所需求的動作,動作完成后可進行適當?shù)莫剟钊缲Q大拇指,口頭表揚“真棒”,或給予玩具、棒棒糖等物質獎勵,以提高患兒的積極性,讓患兒的康復訓練有被動逐步的過度到主動,引導患兒積極自主學習。患兒在每天的訓練完成后,護理人員需對患兒進行按摩和肌肉拉伸的訓練。
1.2.2改善環(huán)境 護理人員有效改善患兒的病房環(huán)境,調整病房的溫度、濕度及光線,保證病房環(huán)境的舒適、溫暖。嚴格管理一些如剪刀等危險物品,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將病房設計的更加居家、溫馨,如在墻壁上貼一些卡通漫畫,男孩病房中布置如變形金剛、小火車等玩具,女孩病房中布置毛絨玩具等,消除消除患兒對病房的陌生感,增加如家一般的溫暖。最后,一定要保證病房的安靜,防止驚擾患兒。
1.2.3家屬支持 護理人員耐心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與家屬講明患兒的病情發(fā)展情況及康復情況,耐心解答患兒家屬的疑問,與家屬共同配合做好安全防范的工作,并讓患兒家屬盡可能的多抽出時間陪伴患兒,與患兒共同參加康復活動等幫助患兒康復,調動患兒進行康復訓練的積極性。
1.3觀察指標 運用GMFM對患者初次就診及護理后的情況進行評分,其中有效值=(護理后得分-就診時得分)/就診時得分×100。將患者護理后的療效分為四個等級:痊愈、顯效、有效、無效。患兒經過護理后的自理能力與同齡人基本相同,可與同齡人一樣進行基本的活動,則為痊愈;患兒經過護理后有效值>50,則為顯效;患兒經過護理后有效值>30,則為有效;患兒經過護理后有效值<30則為無效。有效率=(1-無效/總例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次所有研究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
2結果
觀察組40例患兒中,12例痊愈,占比30%;14例顯效,占比35%;12例有效,占比30%;2例無效,占比5%;有效率為95%。對照組40例患兒中,7例痊愈,占比17.5%;9例顯效,占比22.5%;16例有效,占比40%;8例無效,占比20%;有效率為80%。且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經過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對觀察組腦癱患兒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式教育理念護理,康復訓練中不斷對患兒灌輸良好的信息,不斷促進患兒腦部的成熟與分化的訓練工作,使患兒主動的形成良好的習慣性動作[2],使受累關節(jié)以及肌肉經過較為規(guī)律的訓練和治療,逐漸轉變?yōu)橐环N主動性的動作,讓其潛移默化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效提高患兒腦皮質的活動效率,在康復訓練的過程中給予患兒引導式教育理念,則進一步促進大腦的發(fā)育和分化[3]。同時,引導式教育理念護理為患兒提供安靜、整潔、舒適、溫馨的病房環(huán)境,有效保證患兒的心理健康,促進患兒康復,并能在患兒及其家屬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使患兒在康復過程中的家屬的積極陪護,感受家屬的關懷,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護理完成后,患兒的總有效率高達95%,使得患兒的認知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及社會交際能力等得到全面的恢復,效果顯著,值得臨床上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曾元香.應用引導式教育理念護理對腦癱兒童康復效果的影響[J].中外醫(yī)療,2012,16:16-17.
[2]李素杰.引導式教育理念護理對腦癱兒童康復效果的影響探析[J].醫(yī)藥與保健,2014,02:114.
[3]聞春波.引導式教育理念護理對腦癱兒童康復效果的影響探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5,18:231-232.
編輯/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