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析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段骨折運用社區(qū)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77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自愿原則將其分為兩個小組,其中給予對照組一般治療,而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再給予社區(qū)康復治療,比較和分析兩組療效。結果 治療后,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各項疼痛指標改善明顯,并且BGP和BMD指標變化明顯,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臨床上在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社區(qū)康復治療,能夠明顯改善癥狀,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緩解。
關鍵詞:社區(qū)康復治療、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療效
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劇,我國發(fā)生骨質疏松性疾病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因為胸腰段脊柱具有較大的活動度,也是脊柱集中受力的部位,所以在老年骨質疏松性疾病中,胸腰段骨折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有研究表明,由于老年患者的年齡較大,再加上合并諸多慢性疾病,機體應激能力差,無法耐受開放性手術治療,如果長時間臥床,會大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且該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1]。因此,本文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段骨折運用社區(qū)康復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77例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自愿原則將其分為兩個小組,其中對照組38例,觀察組39例。對照組中24例為男性,14例為女性,年齡65~88歲,平均年齡為(77.1±10.8)歲,致傷原因:10例為交通意外,28例為跌倒損傷;骨折類型:11例為多塊椎體骨折,27例為單個椎體骨折;其中3例合并呼吸系統(tǒng)疾病,10例合并高血壓,2例合并心血管疾病,4例合并糖尿??;觀察組中26例為男性,13例為女性,年齡67~89歲,平均年齡為(77.3±10.9)歲,致傷原因:12例為交通意外,27例為跌倒損傷;骨折類型:13例為多塊椎體骨折,26例為單個椎體骨折;其中2例合并呼吸系統(tǒng)疾病,12例合并高血壓,1例合并心血管疾病,1例合并糖尿病。所有患者均為單純骨折無脊神經受壓癥狀。兩組的致傷原因、骨折類型等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則接受一般治療:指導患者在硬板床上休息,運用圓柱狀軟枕保護胸腰段骨折部位,逐漸將高度增加,離床面約10cm左右,對于疼痛感較強的患者,可以給予止痛消炎藥物治療,并且給予患者接骨七厘片、阿侖膦酸鈉或者骨化三醇口服治療,連續(xù)治療4個月。
1.2.2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社區(qū)康復治療:①五點法。指導患者保持仰臥姿勢,通過運用左側肘關節(jié)、頭部、左側足跟、右側肘關節(jié)以及右側足跟五個支撐點對全身進行支撐,盡量后伸背部,每次練習30次,4~5次/d;②三點法。發(fā)病后2w,患者的身體狀態(tài)通常較好,可以指導患者保持仰臥姿勢,取左側足部、右側足部以及頭部三點作為主要支撐點,支撐身體進行騰空鍛煉;③運動療法:⑴被動運動。幫助患者被動活動肩關節(jié),包括內收、外展、外旋、前屈以及內旋等,對患者的腰背肌進行鍛煉,指導患者運用前臂支撐身體,促進患者腰背肌功能的恢復;⑵主動運動。指導患者正確發(fā)揮肌肉的主動功能,盡量自主完成主動運動,比如仰臥、上舉上肢,刺激伸肘肌,每次訓練的時間控制在3~5min,5次/d,堅持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根據自身的恢復情況,逐漸增加運動量;(④健康教育。治療期間,社區(qū)醫(yī)師要給患者介紹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治療以及預防措施等,讓患者了解到配合治療和護理的重要性,并且根據患者的骨折情況,為患者制定個性化康復訓練計劃,指導患者多進行運動和訓練,促進骨折復位。同時,叮囑患者定期到醫(yī)院進行X線檢查,控制好運動量,避免激烈運動,促進肢體功能恢復,連續(xù)治療4個月。
1.3觀察指標 運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價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疼痛情況,包括翻身痛、自發(fā)性疼痛、負重痛以及前屈后伸痛,同時記錄兩組治療前后的骨轉換指標骨鈣素(BGP)和骨密度測定(BMD)。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SPSS11.5軟件分析本次數(shù)據,運用(x±s)表示計數(shù)資料,運用t檢驗組間對比,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疼痛情況對比 治療后,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各項疼痛指標改善明顯,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BGP、BMD變化對比 兩組治療后的BGP和BMD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骨質疏松癥是全身性的一種疾病,以骨脆性增加、骨強度相應性降低和骨松質減少為主要病理特點[2]。臨床上在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段椎體骨折患者進行治療時,通常以西藥調節(jié)為主,運用接骨七厘片、阿侖膦酸鈉以及骨化三醇等藥物,能夠使骨密度提高,使骨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避免發(fā)生急性骨流失[3]。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各項指標和疼痛情況改善明顯,說明社區(qū)康復治療胸腰段椎體骨折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臨床研究資料表明,運用\"五點法\"和\"三點法\"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能夠避免硬膜囊或者脊髓受壓,進一步加強肌肉力量,使脊柱的外源性維持穩(wěn)定,并且還可以逐漸增強患者背部肌肉的肌力,使脊柱的外源性支持加強,為脊柱復位后的穩(wěn)定性提供有效保障[4]。此外,給予患者健康教育,能夠增強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提高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臨床上在對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段骨折患者進行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社區(qū)康復治療,能夠明顯改善癥狀,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緩解。
參考文獻:
[1]蔡喜傳,劉德謙,吳碧濤,等.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段椎體骨折的非手術治療體會[J].當代醫(yī)學,2013,02:27-28.
[2]張向陽,于榮華,吳宗明,等.老年骨質疏松性胸腰段椎體骨折的非手術治療[J].實用老年醫(yī)學,2010,05:434-436.
[3]姚書煌.手法聯(lián)合PKP治療骨質疏松性胸腰椎壓縮骨折的RCT研究[D].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3.
[4]張輝,張華.老年性骨質疏松性胸腰段骨折的非手術治療研究進展[J].陜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9,06:86-88.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