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癬通常由皮癬菌即毛發(fā)癬菌,小孢子菌或表皮癬菌侵犯甲板所致。由皮膚癬菌以外的真菌如念珠菌、曲霉菌等侵犯甲板而引起的感染則稱甲真菌病。治療該病方式方法很多,大部分以口服、外包或外擦為主,但是所有口服藥長期服用均會損害患者肝腎功能,而多數(shù)市面上的外用藥效果參差不齊。多數(shù)因濃度問題而導致正常皮膚損傷,我們采用自制復方凈癬水治療甲真菌病,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全部病例均來自2000年7月~2010年7月我科門診。病例數(shù)選擇200例,男100例,女100例。病程3 w~2年,平均13.5 w,年齡20~45歲,平均25.5歲。診斷依據(jù)根據(jù)朱學駿主編的《實用皮膚性病學》第206頁的標準[1]。兩組年齡、病程及分布構成比較差異無顯著性。全部病例在開始治療前1月未接受過其他方法治療。
1.2方法 治療組采用復方凈癬水500 ml浸泡手足,每晚睡前使用20 min后,裝瓶備用,每500 ml液體可反復使用1 w,連用3個月。對照組采用伊曲康唑膠囊(商品名斯皮仁諾膠囊,西安楊森出品)口服,2粒/次,2次/d,連用1 w。停用3 w后再用2個療程,共計3個月療程。每療程用藥前和用藥后均查肝腎功能,如出現(xiàn)異常指標需停藥,全部病例每15 d觀察1次,1個月后觀察療效。
1.3療效標準 治愈:病甲消失,新甲長出。真菌直接鏡檢或培養(yǎng)陰性。顯效:病指(趾)甲消退≥60%,真菌直接鏡檢陰性或可見殘存破壞的菌絲、孢子,培養(yǎng)陰性。好轉:病甲≥20%<60%,真菌直接檢驗(或培養(yǎng))可呈陽性。無效:病甲消退<20%,真菌直接鏡檢陽性。
2 結果
2.1治療 兩組療效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1。
2.2不良反應 治療組所有患者均未見不適,但對照組有10例出現(xiàn)轉氨酶升高,未予處理,治療借宿后2 w內恢復正常。
3 討論
甲真菌病是發(fā)生在足部的皮膚癬菌感染,在我國甲真菌病的病原菌還有酵母菌、非皮癬菌性真菌等。由于足跖部皮膚沒有皮脂腺,缺乏有抑制真菌能力的脂肪酸;足跖不得皮膚汗腺又較豐富,出汗多,汗液中含有的尿素分解產生氨,所以局部pH呈堿性;較后的角質層中含有豐富的角質蛋白,這種堿性、營養(yǎng)、濕潤的環(huán)境很有利于皮膚癬菌的繁殖。
甲真菌病是由皮膚癬菌、酵母菌及非皮膚癬菌所引起的甲板或甲床的真菌感染[2],臨床較難治療。甲真菌病約占淺部真菌病的30%,約占甲病的5%,趾甲發(fā)病率是指甲的4倍以上。甲真菌病治療的方法多種多樣,各有利弊,但局部治療是唯一無毒副作用的方法。有學者研究發(fā)現(xiàn)口服抗真菌藥物的治愈率也僅有60%~75%,失敗率占40%以上[3]。
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自制復方凈癬水可促進患甲受損細胞修復與再生,去腐生肌之功效有關,在應用該藥同時,一定要堅持,還應避免交叉感染。
參考文獻:
[1]朱學駿.顧有守.沈麗亞.實用皮膚病性病治療學[M].2版.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0:205-206.
[2]趙辨.中國臨床皮膚病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57.
[3]虞瑞元.甲真菌病的治療與思考[J].皮膚病與性病,2004,26(2):78-79.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