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評價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的療效。方法 對照組用克羅米芬治療;治療組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醫(yī)辨證分型加耳穴壓豆治療。結果 克羅米芬誘發(fā)排卵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醫(yī)藥周期療法治療,有促卵泡發(fā)育、促排卵、提高受孕率、降低流產率的功效。結論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多囊卵巢綜合癥不孕癥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中西醫(yī);不孕癥;多囊卵巢綜合征
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屬于祖國中醫(yī)\"不孕\(zhòng)"的范疇。多囊卵巢綜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齡婦女內分泌系統(tǒng)常見的疾病,也是造成不孕的常見原因之一,臨床多表現為月經不調、無排卵或稀發(fā)排卵、肥胖、痤瘡、多毛等,內分泌檢查多伴有高雄激素血癥、高胰島素血癥及胰島素抵抗。在臨床中采用克羅米芬誘發(fā)排卵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中醫(yī)藥周期療法治療,有促卵泡發(fā)育、促排卵、提高受孕率、降低流產率的功效。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70例患者均有生育要求,隨機分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組(簡稱治療組)40 例和克羅米芬西藥對照組(簡稱對照組)30例。其中治療組年齡21~35 歲;原發(fā)性不孕18 例,繼發(fā)性不孕22 例;不孕年限2~6 年;月經稀發(fā)26例,閉經14例,月經量少19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 例。對照組年齡22~35 歲;原發(fā)性不孕14例,繼發(fā)性不孕16例;不孕年限2~7 年;月經稀發(fā)19例,閉經11例,月經量少13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 例(注:部分病例同時具有兩種或以上癥狀)。兩組基礎體溫均為單相,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參照2003年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與美國生殖醫(yī)學學會的(ESHRE/ASRM)鹿特丹診斷標準:①稀發(fā)排卵或無排卵;②臨床和(或)生化指標提示高雄激素血癥,并排除其他可能致病的因素;③卵巢多囊性改變:超聲顯示一側或雙側卵巢直徑2~9mm的卵泡≧10個,和(或)雙側卵巢體積≥10cm3(長×寬×厚×0.5);④上述3項中符合2項或以上者。所有患者均曾用克羅米芬(50mg/d,共5d)進行促排卵治療3 個周期以上,均無卵泡發(fā)育。中醫(yī)診斷標準參照《新編中醫(yī)婦科學》[1]的標準。
1.3納入標準 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年齡在16~40周歲;③3個月內未接受任何藥物治療。
1.4排除標準 ①年齡小16歲或大于40歲;②合并有心腦血管、肝、腎和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及其他內分泌紊亂疾患,精神病患者;③其它高雄激素疾?。合忍煨阅I上腺皮質增生(CAH)、庫欣綜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腫瘤、等非典型腎上腺皮質增生、外源性雄激素應用等;④合并生殖道畸形、先天性性腺發(fā)育不全、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等器質性疾病者;⑤研究前3個月內曾服用性激素類藥物,致療效難以判斷者。
2 治療方法及觀察指標
2.1治療組于月經第5d行促排卵治療,口服CC ( 氯米芬) 50mg/次, 1 次/d, 連用5d, 當卵泡發(fā)育至18mm, 肌肉注射HCG10000U。有胰島素抵抗者加用二甲雙胍500mg/次, 2 次/d。身體肥胖者需增加運動和控制飲食。同時中醫(yī)辨證分型治療如下:①痰濕內阻證: 不孕,月經稀發(fā)、量少或閉經, 形體肥胖, 頭暈胸悶, 帶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膩, 脈滑。治則: 燥濕化痰,行滯調經。方用芎歸二陳湯加減: 當歸12g、川芎9g、姜半夏、陳皮、茯苓、蒼術各12g、香附9g、焦三仙各12g;②腎虛血瘀型: 不孕, 月經稀發(fā), 量少或閉經, 或經來淋漓不盡, 色黯或有血塊, 經期下腹隱痛, 腰膝酸軟, 頭暈耳鳴, 舌暗紅或有瘀點,脈沉細澀,尺脈弱。治則: 補腎益氣,化瘀調經。以腎氣丸合少腹逐瘀湯加減:炒桃仁、當歸、川芎、莪術各12g, 紅花9g,炒白芍、香附、山茱萸、菟絲子、熟地、鹿角霜、仙靈脾各15g,肉桂、干姜、小茴香各6g;③肝氣郁結證:不孕, 月經稀發(fā)、量少或閉經, 乳房胸脅脹滿,或經前煩躁易怒,善太息,舌質黯紅或舌邊有瘀斑,脈弦細。治則:疏肝解郁,理血調經。藥用香附、柴胡、枳殼、牡丹皮各12g,炒白芍、茯苓、白術各15g,當歸、川芎各12g。服藥方法:于月經第5~14d,1劑/d,分2次服用。同時加用耳穴壓豆療法 取穴:卵巢、子宮、內分泌、肝、腎。于月經第5~12d進行耳穴壓豆,常規(guī)消毒后,取王不留行籽用膠布貼牢,貼于穴位上,適當按壓,使耳廓有發(fā)熱、脹痛感為宜,囑患者按壓3次/d,每穴按壓30s/次。
對照組于月經第5d行促排卵治療,口服CC ( 氯米芬) 50mg/次, 1 次/d, 連用5d, 當卵泡發(fā)育至18mm, 肌肉注射HCG10000U。有胰島素抵抗者加用二甲雙胍500mg/次, 2 次/d。身體肥胖者需增加運動和控制飲食。
期間依據B超監(jiān)測卵泡發(fā)育結果指導患者合理性生活以增加受孕幾率。共觀察3個月經周期。
2.2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與圖形制作。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形式描述,計數資料描述其百分率。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3觀察指標
2.3.1內分泌激素測定(采用化學發(fā)光法測定)。包括FSH(促黃體生成素)、LH(卵巢刺激素)、T(睪酮)。治療前1個月,月經稀發(fā)者于月經周期的第2~5d,閉經者超聲檢查沒有優(yōu)勢卵泡,空腹抽取靜脈血檢測,于促排卵治療3 個月
后的第1 個月,在相同時間進行復查。
2.3.2B 超檢查 治療前1月及治療的3個月經周期,于月經周期的第8 d或第10 d開始監(jiān)測。檢查雙卵巢大小、卵泡數、優(yōu)勢卵泡的數目和直徑。
2.3.3基礎體溫測定 治療前1個月及治療的3個月經周期每天測定。
2.3.4臨床癥狀 妊娠情況、月經周期及經量改善情況。
3 結果
見表1、2。
4 討論
多囊卵巢綜合征(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一種臨床表現高度異質性, 以稀發(fā)排卵或無排卵、高雄激素血癥和卵巢多囊樣變?yōu)橹饕卣鞯膵D科生殖內分泌紊亂性疾病。目前尚無特效治療方法,目前臨床西醫(yī)常采用藥物促排卵調經,輔助生殖技術等,中醫(yī)常用中藥人工周期療法、針刺療法、耳穴壓豆療法等。
目前促排卵仍然是克羅米芬為一線用藥,但由于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克羅米芬促排卵后持續(xù)無優(yōu)勢卵泡發(fā)育或者克羅米芬抵抗等癥狀, 現在也可選擇芳香化酶抑制劑來替代。
中醫(yī)認為本病的主要病機在于脾腎功能障礙, 中醫(yī)的主要證型以本虛標實、虛實錯雜為主要特點,本虛之中又以脾腎虛為關鍵,標實以痰瘀為主要表現。中醫(yī)根據臨床癥狀體征辨證分型治療。目前各家對多囊卵巢綜合征不孕癥的辯證分型及規(guī)律不盡相同。對PCOS性不孕癥的辨證治療, 主張以腎虛血瘀調治的研究者居多。王東梅[2]認為多囊卵巢綜合征腎系證類是最常見的證候,占到68.0%。董聯玲[3]認為PCOS致不孕的因機主要為肝氣郁結,影響正常的臟器功能, 故導致不孕。痰濕阻絡亦為本病的病機,素體肥胖或飲食失節(jié)損傷脾胃,脾胃運化失職,則痰濕內生,互結于沖任、胞宮,不能萌發(fā)啟動氤氳樂育之氣而致不孕。
導致PCOS性不孕的痰血濕瘀多是由于肝、脾、腎功能失調所致, 而非外邪所侵。同時作用于腎-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的腎、沖任環(huán)節(jié)影響女性生殖功能, 是最終導致PCOS性不孕癥。
人體是一個有機統(tǒng)一的整體,臟腑、氣血、經絡密切聯系,相互制約。《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中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氣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竅,……其別氣走于耳而為聽。\"全身經絡氣血皆循于耳。所選穴有卵巢、內分泌以調節(jié)垂體前葉功能和卵巢功能,取腎穴、肝穴以補腎、疏肝,調理沖任。子宮穴為相應部位取穴以調經助孕。
對于PCOS性不孕癥,中醫(yī)進行辨證論治,加之西醫(yī)現代化監(jiān)測手段,有效縮短了治療周期,提高了治愈率。中西醫(yī)結合治療PCOS性不孕癥, 充分發(fā)揮了二者的協同作用, 是目前較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張玉珍.新編中醫(yī)婦科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
[2]王東梅, 趙珂. 多囊卵巢綜合征中醫(yī)證候分布規(guī)律研究[J].山東中醫(yī)雜志,2006,25(6): 378-380.
[3]董聯玲.柴胡疏肝散臨床應用體會[J].山西中醫(yī),2004,20(1):40.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