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本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者的病原茵的分布及耐藥率,以幫助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對本院580例呼吸道患者的痰標本、肺泡灌洗液等進行采集和培養(yǎng),分離培養(yǎng)出的病原茵,并用K-B法進行藥敏試驗。結(jié)果 痰標本和肺泡灌洗液培養(yǎng)分離出459株細菌,陽性率為79.1%,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占62%,革蘭陽性菌其次,占16%,真菌占10%。大多數(shù)分離菌株對常用抗生素有較高的耐藥現(xiàn)象,其中革蘭陰性菌多重耐藥性嚴重。結(jié)論 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茵為主,耐藥率較高。
關(guān)鍵詞: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藥性
在我國,下呼吸道感染是呼吸科常見疾病,常常需要應用抗生素,了解該疾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情況,對臨床針對性使用抗生素和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減少耐藥菌株有重大意義。近年來由于廣譜抗菌藥物、免疫抑制劑、激素及侵入性操作的廣泛應用,院內(nèi)感染和耐藥菌株也日益增多[1]。所以,對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對及時掌握病原菌種類和耐藥性,合理選用抗生素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對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病原菌情況和藥敏試驗結(jié)果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呼吸科確診為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去除重復分離的菌株,共收集459株病原菌,其中痰標本410株,肺泡灌洗液49株。
1.2主要儀器和試劑細菌鑒定儀為西門子公司W(wǎng)alkaway96。血瓊脂培養(yǎng)基、MacConkey培養(yǎng)基、M-H培養(yǎng)基及美羅培南、頭孢噻肟、頭孢他啶、頭孢呋辛、頭孢克肟、頭孢噻肟/克拉維酸、頭孢他啶/克拉維酸、氨曲南、環(huán)丙沙星、慶大霉素、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亞胺培南、氯霉素藥敏紙片。所有培養(yǎng)基及抗生素紙片均使用美國OXOID公司產(chǎn)品。
1.3藥敏試驗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及K-B法進行藥敏試驗,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NCCLS)2002年標準進行判讀,每周用標準菌株進行質(zhì)控。
1.4超廣譜β-內(nèi)酰胺酶(ESBLs)檢測方法[2]采用NCCLS1999年版推薦的表型篩選及確證試驗,選擇頭孢噻肟抑菌圈直徑≤27mm或頭孢他啶的抑菌圈直徑≤22mm的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視為可疑產(chǎn)ESBLs,再用紙片法進行確證。用頭孢噻肟和頭孢噻肟/克拉維酸、頭孢他啶和頭孢他啶/克拉維酸分別測定抑菌圈直徑,加克拉維酸和不加克拉維酸的抑菌圈直徑≥5mm,可確認為產(chǎn)ESBLs菌株。同時以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為陽性質(zhì)控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25922為陰性質(zhì)控菌株。
1.5質(zhì)量控制用大腸埃希菌ATcc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銅綠假單胞菌ACTT27853、產(chǎn)酶大腸埃希菌ATCC35218做室內(nèi)質(zhì)量控制。
1.6統(tǒng)計學方法 細菌耐藥性應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耐藥性監(jiān)測組提供的軟件WHONET5分析。耐藥率比較應用SPSS 13.0軟件進行描述性及χ2檢驗統(tǒng)計分析,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1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580例標本的檢出分別為革蘭陰性菌占62%、革蘭陽性菌占16%、真菌占10%。其中革蘭陰性菌占大部分,革蘭陰性菌中檢出最多的是銅綠假單胞菌(19.3%)、大腸埃希菌(13.9%)、肺炎克雷伯菌(10.2%)、鮑曼不動桿菌(9.0%)及陰溝腸桿菌(6.2%),這些病原菌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革蘭陽性菌檢出率也逐年增加,以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腸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比例分別為5.7%、2.1%和1.7%。大腸埃希菌產(chǎn)超廣譜β-內(nèi)酰胺酶(ESBLs)增長加快。腸球菌對β-內(nèi)酰胺類和氨基糖苷類藥物耐藥,因其具有固有和獲得的多重耐藥性。真菌從2010年的6.2%上升到2013年的10%,也呈逐年增高趨勢。見表1。
2.2幾種常見革蘭陰性菌的耐藥性率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譜相似,頭孢他啶、亞胺培南及阿米卡星耐藥率較低,為0%~32%;頭孢噻肟、頭孢呋辛、環(huán)丙沙星呈較高耐藥水平。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率比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高,頭孢他啶、頭孢噻肟、頭孢呋辛、亞胺培南、阿米卡星、環(huán)丙沙星為0%~80%。革蘭陰性菌產(chǎn)生耐藥的機制主要為產(chǎn)生ESBLs、頭孢菌素的內(nèi)酰胺酶、AmpC酶和金屬酶,見表2。
本組痰及肺泡灌洗液標本ESBLs檢出率,肺炎克雷伯菌為43.6%,大腸埃希菌為32.2%;產(chǎn)ESBLs與非產(chǎn)ESBLs菌株的耐藥率比較,除慶大霉素對大腸埃希菌無統(tǒng)計學意義外,其他測試抗菌藥物對大腸埃希菌的耐藥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產(chǎn)ESBLs菌株耐藥率高于非產(chǎn)ESBLs菌株。
3 討論
對本院呼吸科下呼道感染患者的痰培養(yǎng)及肺泡灌洗液的病原菌檢出率為79.1%,感染病原菌以革蘭陰性菌為主,占62%;革蘭陽性菌占16%,與彭敬紅等報道基本一致。革蘭陰性菌感染中,以銅綠假單胞茵、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鮑曼氏不動桿菌為主;革蘭陽性菌感染中,以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球菌為主。在分離出的所有病原菌中,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率最高,為21.2%,其耐藥率超過一半的抗生素有頭孢噻肟、頭孢曲松、環(huán)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慶大霉素和阿米卡星,銅綠假單胞菌具有多重耐藥性。
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多種抗菌藥物具有較高的耐藥性,它們是引起肺部感染的另兩種常見革蘭陰性菌,尤其對頭孢類和喹諾酮類表現(xiàn)出很高的耐藥率,但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均表現(xiàn)敏感。這兩種病原菌易產(chǎn)ESBLs而導致細菌對β-內(nèi)酰胺抗菌藥物耐藥,因此,有必要對ESBLs進行檢測。本組痰及肺泡灌洗液標本ESBLs檢出率,肺炎克雷伯菌為43.6%,大腸埃希菌為32.2%;產(chǎn)ESBLs與非產(chǎn)ESBLs菌株的耐藥率比較,除慶大霉素對大腸埃希菌無統(tǒng)計學意義外,其他測試抗菌藥物對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藥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產(chǎn)ESBLs菌株耐藥率高于非產(chǎn)ESBLs菌株,產(chǎn)ESBLs菌株應避免使用青霉素類、頭孢菌素和氨曲南類藥物。另外,鮑曼不動桿菌除對美羅培南和亞胺培南的耐藥率較低,分別為10.8%和4.6%,但對其他抗菌藥物顯示了高度耐藥特性,耐藥率均超過50%。
隨著廣譜抗生素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日益大量長期應用,也加劇了細菌多重耐藥性的發(fā)生[2],因此,為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強病原菌耐藥性的檢測就顯得愈發(fā)重要,臨床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可以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健康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蔣麗莉,何燕,龔敏,等.214株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1,40(1):40-42.
[2]許璽,黃永剛.任登華.呼吸衰竭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茵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交通醫(yī)學,2010,24(4):408-411.
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