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兒科常見疾病,小兒腹瀉的發(fā)病率很高,且發(fā)病原因比較復雜。治療小兒腹瀉的關鍵在于糾正患兒機體的水和電解質平衡紊亂。傳統(tǒng)的治療小兒腹瀉的方法因抗生素的濫用等情況副作用多,治療效果不甚理想。新的處理小兒腹瀉的理念倡導以預防、糾正脫水為主, 合理搭配飲食,并給予有效的止瀉藥物進行治療,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需要慎重考慮。治療小兒腹瀉的用藥機制多樣化,但在使用過程中,會使患者的腹瀉持續(xù)時間、液體的流失情況發(fā)生改變,但用藥的副作用尚不能完全確定。通過小兒腹瀉的常用治療方法與藥物循征考證可以發(fā)現(xiàn),微生態(tài)制劑對于重建胃腸道的天然生物保護屏障具有重要意義??诜a液、靜脈輸液的臨床治療效果上無顯著差異,一般將口服補液作為治療的基礎,多種方法共同使用促進患兒的康復。
關鍵詞:小兒腹瀉;治療藥物;合理選擇
小兒腹瀉是以患兒大便次數(shù)增加、糞便性狀改變?yōu)橹饕R床表現(xiàn)的兒科疾病。其可能會導致患兒發(fā)生營養(yǎng)不良的情況,嚴重情況下會對患兒的生長發(fā)育造成影響,甚至導致患兒死亡。由于小兒腹瀉的病原多、誘發(fā)因素多,臨床治療的方法、藥物機制、用藥療效也各有不同。本文就小兒腹瀉的治療藥物合理選擇進行簡單的探討。
1小兒腹瀉的臨床診斷與分型
臨床上將《中國腹瀉病診斷治療方案》中關于小兒腹瀉的相關診斷標準作為參考依據(jù)[1]。并按照腹瀉的誘因不同將其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兩大類別。常見的霍亂、痢疾等都屬于感染性腹瀉,而飲食性腹瀉、過敏性腹瀉以及癥狀性腹瀉等則屬于非感染性腹瀉的范疇。
2小兒腹瀉藥物的治療方法
2.1預防、糾正脫水 預防和糾正脫水是臨床上治療小兒腹瀉的基礎方法,也是最關鍵的步驟。治療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口服補液或者靜脈補液的不同方法。其中,口服補液治療具有操作簡單,有效性強,安全性好且經(jīng)濟性假的有點,在因腹瀉導致的繼發(fā)性輕中度脫水患兒中,治療的有效率可以達到90%以上[2]??诜a液鹽治療也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組織所推薦認可的治療方法。研究表明,靜脈補液和口服補液的療效相當,一般用于少數(shù)的發(fā)生嚴重脫水的患兒,對于新生兒或者年紀過小的兒童,也可選擇靜脈補液的方式來進行脫水的預防和糾正。
2.2飲食調整 考慮到患兒的身體需要以及特殊的生理機制等,在發(fā)生腹瀉的時候,需要通過飲食的合理調整與計劃幫助患者逐步改善胃腸功能。一般情況下,飲食調整的原則是:以患兒的腹瀉程度、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患兒的食欲等為參考,飲食要求從少到多、從稀到稠,循序漸進,不斷改善。腹瀉期間,為保證患兒的營養(yǎng)需求,對食物的裝他、飲食的量限制并不十分嚴格,尤其是對于尚在哺乳期的患兒來說,在給予補液治療及其他治療的同時,也要保證正常的母乳喂養(yǎng)。對于已經(jīng)斷奶的1歲以內的兒童,如果存在乳糖不耐癥的情況,則可以將牛奶稀釋后飲用或者直接選擇不含有乳糖的牛奶飲用,對于其他患兒則可不考慮這些因素?;純旱娘嬍痴2粌H能保證正常的生理代謝需求,也能改善患兒的免疫情況,更重要的是,其對于降低因急性腸胃炎造成的小腸滲透性異常升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可以幫助和促進腸細胞及刷狀的緣細胞膜中的二糖類物質的快速更新與恢復。
2.3藥物治療 藥物治療過程中,由于病因不同,可選擇的治療藥物種類也比較多。臨床上常用的藥物類別包括:止瀉類藥物、抗菌抗病毒類藥物、微生態(tài)制劑等。在止瀉類藥物中,又分別包括了抗分泌類藥物、保護小腸黏膜類藥物、免疫調節(jié)或者免疫增強類藥物、毒素或液體排泄類藥物以及促進小腸運動機能改善的藥物等。具體的藥物選擇于下一節(jié)詳述。
3小兒腹瀉藥物的合理選擇
3.1小兒腹瀉的藥物治療原則 臨床上治療小兒腹瀉的藥物種類很多,發(fā)揮治療作用的主要機制大致上包括:預防及糾正患兒的脫水情況、改善機體水電解質平衡,改善促進笑場的運動功能,改變腸道內的分泌作用,調節(jié)小腸內環(huán)境中的菌群分布,吸收毒素或液體,殺滅致病的病原微生物,保護患兒的小腸黏膜,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等。上述不同藥理機制的治療藥物在治療過程中都會使得患兒的體液流失情況、腹瀉情況發(fā)生一定程度的改變,改善和糾正患兒的腹瀉癥狀。但是考慮到小兒的特殊生理情況和心理狀態(tài),藥物的選擇也應該格外謹慎。部分藥物治療中的不良反應、副作用等尚不十分明確,用藥后可能引起的并發(fā)癥狀、對患兒的危害程度無法得到有效評估。如傳統(tǒng)的治療小兒腹瀉的方法因抗生素的濫用等情況副作用多,治療效果不甚理想。新的處理小兒腹瀉的理念倡導以預防、糾正脫水為主, 合理搭配飲食,并給予有效的止瀉藥物進行治療,在抗生素的使用方面需要慎重考慮。在新的治療理念和治療原則下,也需要對不同治療藥物的藥理學、藥代動力學、藥效及用藥正負反應進行綜合的考證的評價。
3.2小兒腹瀉藥物的評估與合理選擇
3.2.1抗菌與抗病毒類藥物 抗菌和抗病毒類藥物是傳統(tǒng)的治療小兒腹瀉的常用藥。但是,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調查研究結果可見,由于多數(shù)的細菌性腹瀉均有自限性,九成以上的小兒腹瀉病例均不需要抗菌治療[3]??股仡愃幬锏臑E用反而會導致患兒出現(xiàn)多重耐藥性。一般只有患兒在符合下述情況的條件下方給予抗菌藥物治療:患兒有血便的情況、且經(jīng)糞便常規(guī)檢查可見PH>7,視野中有大量白細胞,患兒的病情十分嚴重。常選擇為哇諾酮類抗菌藥物和第3代頭抱菌素類藥物以及氨基普類藥物、氧頭抱烯類藥物等。又以哇諾酮類抗菌藥物的治療效果最為顯著,但是研究表明,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可能會引起關節(jié)軟骨病變等合并癥,臨床上并不推薦兒童私用。而氨基普類抗菌藥物則可能對兒童的神經(jīng)、腎臟功能造成損傷,應用也需十分慎重。抗病毒藥物常應用于因輪狀病毒導致的小兒腹瀉中,常見的治療藥物應用在兒童身上副作用相對較大,使用也收到很大的限制。西咪替丁是一種H2受體阻滯劑,應用于春秋季小兒腹瀉的過程中療效和副作用等情況都相對滿意[4]。
3.2.2微生態(tài)制劑 微生態(tài)制劑主要應用于因腸胃道菌群失調導致的患兒腹瀉中,其對于重建胃腸道的天然生物保護屏障具有重要意義,微生態(tài)制劑不僅能夠對正常的腸道菌群進行有效補充,還可以糾正胃腸道微生態(tài)失衡的情況,促進內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和平衡。微生態(tài)制劑的應用范圍較廣,無論是感染性的小兒腹瀉還是屬于非感染性的食物性、藥物性小兒腹瀉,甚至是一些不明原因的小兒腹瀉或者難治性腹瀉,通過微生態(tài)制劑的應用都會有比較好的治療效果。臨床上常見的微生態(tài)制劑包括:麗珠腸樂、金雙歧等。治療效果好,安全性也有保障,十分適用于嬰幼兒患兒。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微生態(tài)制劑的應用條件是活菌情況,如要與抗菌抗病毒類藥物聯(lián)合使用的時候,需要慎重考慮[5,6]。
3.2.3止瀉類藥物 止瀉類藥物也有諸多不同的種類,下面重點就促進小腸運動機能改善的藥物、抗分泌類藥物、保護小腸黏膜類藥物、免疫調節(jié)或者免疫增強類藥物、毒素或液體排泄類藥物等幾大類別進行簡單的探討。
促進小腸運動機能改善的藥物,以復方地芬諾酯為例,其是鹽酸地芬諾酯與硫酸阿托品的復方制劑。地芬諾酯能夠改變小腸運動機能,是一種具有類似嗎啡樣止瀉作用的阿片類生物堿,在急性腹瀉的兒童中應用可以實現(xiàn)腹瀉時間的縮短和水樣腹瀉情況的快速減輕。但是其容易導致嬰幼兒出現(xiàn)呼吸抑制或者遲發(fā)性地芬諾酯中毒的情況。在臨床上禁止用于兩歲及以下的兒童中[7,8]。
抗分泌類藥物,以消旋卡多曲為例,其屬于腦啡肽酶抑制劑的一種,能夠作用于患者的神經(jīng)遞質,增強腦啡肽的抗分泌作用,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其可以在1~2d內使患兒的腹瀉癥狀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安全性也比較好,應用前景較好。
保護小腸黏膜類藥物,以蒙脫石為例,其可能發(fā)揮覆蓋消化道黏膜,促進黏膜屏障恢復的作用,且不進入血液循環(huán),對患兒的其他組織器官無影響,用藥的不良反應少,是比較理想的止瀉藥物。需注意的是給藥劑量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防止便秘的發(fā)生。
免疫調節(jié)或者免疫增強類藥物,以干擾素為例,其對于春秋季小兒病毒性(輪狀病毒)腹瀉有很好的治療效果,不僅能夠縮短腹瀉時間,還能減少液體類排泄物的量[9,10]。
毒素或液體排泄類藥物,以白陶土-果膠及纖維、活性炭為例,由于其會對小腸內的酶類物質、營養(yǎng)物質進行媳婦,并導致流失的液體進入小腸,無法應用于小兒腹瀉的治療中。
4結論
小兒腹瀉的發(fā)病機制不同,治療藥物的選擇也不同,尤其是在藥物的副作用、不良反應機制不明確的情況下,要先做好藥物的考證和評估,選擇合適的藥物。一般將補液作為治療的基礎,多種方法共同使用促進患兒的康復。
參考文獻:
[1]康杰.小兒腹瀉的合理治療與藥物選擇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1):166-168.
[2]楊國利.小兒腹瀉有效藥物治療方法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34(9):1671-1672.
[3]孫茜.探討小兒腹瀉的治療與藥物的合理選用[J].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9):1615-1616.
[4]諸福棠,吳瑞萍,胡亞美.實用兒科學(下冊)[M].第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5:998-999.
[5]季玉光.腹瀉嬰兒如何喂養(yǎng)[S].現(xiàn)代護理報,2005,3,15.
[6]熊彤彤,劉閑蘭.小兒腹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當代醫(yī)學,2010,16(1):82.
[7]孫淑青.淺談小兒腹瀉的病因及護理對策[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17(1):39.
[8]王鑫花,王玉偉.小兒腹瀉的臨床護理措施[J].中外醫(yī)療,2009,21(3):498.
[9]趙淑玲.小兒腹瀉的綜合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33(2):397.
[10]王冬凌.小兒腹瀉的預防及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半月刊),2008,20(1):28.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