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診斷要點。方法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為實驗組,3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對象組,對兩組研究對象的患病時間、肺功能情況、吸煙情況和用力呼吸容積等臨床特征和檢查結果進行對比。結果 實驗組吸煙人群的時間、比例和患病時間均高于對照組;實驗組Velcro啰音和杵狀指低于對照組,實驗組叩診清音高于對照組;實驗組單位時間內(nèi)呼氣容積低于對照組,二者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出現(xiàn)叩診清音高、Velcro啰音和杵狀指低和每秒用力呼吸容積低時,醫(yī)生應該注意患者出現(xiàn)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的可能,并及時的進行治療。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环伍g質纖維化;臨床診斷
近幾年,我國居民肺部患病的概率呈上升趨勢,嚴重威脅到我國居民身體健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疾病是肺病的兩種典型病例,二者在病例特征和臨床表現(xiàn)上具有較大的差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主要的病癥是肺氣泡功能障礙,阻礙正常換氣和肺泡表面活性降低。本文將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的臨床診斷要點進行研究從而為臨床診斷提供借鑒。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3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為實驗組,其中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在(61.5±4.8)歲,其中吸煙36例;3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為對象組,其中男性2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齡在(31.2±1.6)歲,其中吸煙19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情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例如:患者吸煙時間、吸煙例數(shù)進行統(tǒng)計,并對兩組患者進行肺功能測試了解患者的臨床癥狀。最后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形成表格。
1.3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中獲取的所有資料數(shù)據(jù)均應用SPSS19.0軟件處理,以(x±s)表示計量資料,以數(shù)(n)與率(%)表示計數(shù)資料,P<0.05則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3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患者中吸煙人數(shù)36例,吸煙平均時間(34.25±4.18)年和患病時間(23.17±4.21)年,均高于對照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煙19例,吸煙平均時間(24.18±3.04)年和患病時間(12.45±5.20)年,見表1。
實驗組患者叩診清音高于對照組患者,同時實驗組Velcro啰音和杵狀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通過呼吸測試得到實驗組患者單位時間內(nèi)呼氣容積要明顯低于對照組,其中實驗組每秒用力呼氣的容積為(3424.8±189.6)ml,對照組每秒用力呼氣的容積為(4435.6±248.4)ml,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通過本實驗可以看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患病時間越長,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病情會越發(fā)嚴重,進而發(fā)展成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氣流受限的肺部疾病,產(chǎn)生肺部氣流受限多與肺部的異常炎癥有關[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呼吸道的改變和肺泡吞噬細胞的變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疾病都是由于長期患有肺部疾病導致的。并且隨著患者患病時間的延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終會發(fā)展成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疾病,產(chǎn)生較大的病歷改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要的病癥是慢性氣管阻塞、肺彈性降低和官腔增大等。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初期,主要作用于支氣管的分支,支氣管管壁會出現(xiàn)增厚和支氣管增粗,同時伴有小葉間隔變厚,有節(jié)點、網(wǎng)狀陰影等,肺間質纖維化最后會發(fā)展成蜂窩狀。肺間質纖維化的產(chǎn)生使患者肺部氣管進行了收縮,阻礙流通的氣流,從而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進一步惡化[2]。
根據(jù)本文的研究得出結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疾病的患者患病時間較長、吸煙人群較多、每單位時間呼氣容積量較小。肺部聽診時可以聽到Velcro啰音、杵狀指和叩診清音。患者每單位時間內(nèi)呼氣容積量較少。對醫(yī)生進行臨床診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疾病的過程中,要以支持治療為主。醫(yī)生要勸諫患者戒煙,避免患者呼吸道受到煙草的刺激使病情惡化。同時要對患者進行內(nèi)科治療使之提高免疫力,從而有效的控制肺部受到感染的機率,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由于當今醫(yī)學界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疾病尚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所以醫(yī)生對患者診治時一但發(fā)現(xiàn)疑似肺間質纖維化的癥狀,要立即進行干預治療。目前,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疾病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延緩患病進程的階段,而對于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疾病患者則是采用抗感染處理為主[3]。
綜上所述,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應根據(jù)具體癥狀以及患者的病癥程度確定檢查方案和治療方案,在治療后須密切觀察患者的不良反應和各項生命體征,以確?;颊咧委熜Ч?,避免患者病情惡化最終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疾病。
參考文獻:
[1]王西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13,10(16):143-144.
[2]唐勇軍,胡成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臨床分析[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1,11(20):449-451.
[3]李宏梅.2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11(20):171-172.編輯/哈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