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對比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與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動態(tài)血糖變化趨勢,以為臨床提供科學依據。方法 選取某院2012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與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各50例為研究對象,將100例患者按照不同病癥類型分為對照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與研究組(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各50例,在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及患者知情同意下運用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技術對兩組患者各項指標進行分析。結果 ①研究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與對照組相比較,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全天平均血糖值、血糖波動系數、持續(xù)高/低血糖時間比指標兩組存在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③對照組患者凌晨3h血糖值及血糖最低值與研究組患者數值差異顯著,比對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④研究組患者餐后血糖達到峰值時間長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兩組患者基線空腹血糖值相同情況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動態(tài)血糖各項指標明顯異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過采取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技術進行分析后可以為臨床治療及護理提供準確、科學的個性化醫(yī)療服務,有利于提高患者臨床治療效果。
關鍵詞:妊娠期糖尿?。惶悄虿『喜⑷焉?;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技術;血糖波動系數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與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在臨床表現及動態(tài)血糖指標上與一般糖尿病患者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其預后也各不相同。常規(guī)指尖血糖測定方法無法完整反映出兩種病癥的動態(tài)血糖變化情況,不僅對患者造成嚴重不利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臨床診斷及治療難度,引發(fā)的醫(yī)患糾紛較多[1]。某院通過采用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技術(ContinuousGlucoseMonitoringSystem,CGMS)對上述兩種病癥動態(tài)血糖指標進行了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取得了比較理想的臨床研究成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某院2012年5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與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各5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符合美國糖尿病學會診斷界值標準,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符合WHO于1997年修訂發(fā)布的糖尿病診斷新標準[2]。對照組中年齡20歲~38歲,平均年齡(29.5±3.5)歲。平均空腹血糖(6.42±0.80)mmol/L、平均糖化血紅蛋白(HbAlc)為(7.25±0.50)%。研究組年齡21歲~40歲,平均年齡(30.5±3.0)歲。平均空腹血糖(6.45±0.75)mmol/L、平均糖化血紅蛋白(HbAlc)為(7.30±0.47)%。排除標準:①心肺功能不全者;②肝腎功能代謝異常者;③伴有甲狀腺疾病者;④精神障礙者;⑤合并有其他內分泌系統疾病者。按照不同病癥類型分為對照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與研究組(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各5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及患者知情同意下運用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技術對兩組患者各項指標進行分析。儀器設備為美國美敦力公司生產,所有患者動態(tài)血糖水平均實施72h不間斷監(jiān)測,將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探頭置于患者腹部臍周皮下組織,收集患者監(jiān)測時間段內血糖變化情況[3]。72h后拔除患者體內探頭并將收集到的數據運用系統自帶計算工作進行測算,并將其結果做詳細記錄及統計。所有患者動態(tài)血糖指標監(jiān)測期間均給予相同飲食結構的食物,按照3餐/d原則進食。食譜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含量比例為6:3:1。
1.3臨床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中兩組患者采用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技術進行血糖測定后,其臨床觀察指標為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全天平均血糖值、血糖波動系數、持續(xù)高/低血糖時間比、凌晨3h血糖值及血糖最低值、餐后血糖達到峰值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當中的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以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指標比對情況 研究組患者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值依次為:(5.70±1.50)mmol/L、(9.20±1.30)mmol/L、(8.65±1.55)mmol/L、(8.50±0.65)mmol/L;對照組依次為:(7.00±1.40)mmol/L、(10.85±1.30)mmol/L、(9.20±1.60)mmol/L、(9.00±0.70)mmol/L,t值分別為:8.457、8.332、8.541、8.484,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全天平均血糖值、血糖波動系數、持續(xù)高/低血糖時間比對情況 對照組全天平均血糖值、血糖波動系數、持續(xù)高/低血糖時間分別為:(8.15±0.50)mmol/L、(2.98±0.42)、(19.20±4.80)min、(5.50±0.35)min,與研究組(7.70±0.45)mmol/L、(2.10±0.30)、(12.20±3.20)min、(4.50±0.40)min相比較,t值為8.452、8.212、9.653、8.2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凌晨3h血糖值及血糖最低值比對情況 對照組患者凌晨3h血糖值及血糖最低值分別為(5.45±1.05)mmol/L、(3.55±1.20)mmol/L,與研究組(6.33±1.27)mmol/L、(4.62±1.33)mmol/L相比較,t值為8.452、8.983,比對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兩組患者餐后血糖達到峰值時間比對情況 研究組患者三餐后血糖達到峰值時間依次為:(112.25±12.25)min、(87.20±10.88)min、(100.50±9.85)min,與對照組(95.68±10.32)min、(75.50±6.35)min、(92.33±8.52)min相比較,t值分別為11.235、10.878、8.968,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從上述結果分析中可知,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動態(tài)血糖波動水平明顯低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日間血糖波動幅度顯著低于后者,且夜間低血糖時有發(fā)生,持續(xù)時間雖然較后者短,但是由于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自身血糖水平與胰島B細胞功能衰退具有直接關聯性,對其身體機能造成的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沒并且隨著病程不斷發(fā)展,受到的損傷越大[4]。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由于腹中胎兒會從母體內獲取葡萄糖來維持自身成長,對葡萄糖需求量不斷增加,從而造成了患者動態(tài)血糖水平波動較為劇烈,由此引發(fā)動態(tài)血糖水平異常。盡管兩種病癥患者血糖變化水平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異常現象,但是用過采用動態(tài)血糖監(jiān)測技術分析后可以在指標上對二者進行明確區(qū)分,繼而根據得出的數值來為不同病癥患者制定個性化治療及護理方案,能夠收獲較為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因此,妊娠期糖尿病與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動態(tài)血糖變化趨勢對比分析對臨床工作進一步發(fā)展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曹明滿,邢輝.妊娠合并糖代謝異常孕婦動態(tài)血糖圖譜變化分析[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3,12(05):337-339.
[2]李云倩.不同糖耐量狀態(tài)妊娠婦女動態(tài)血糖譜的特征分析[D].廣州:南方醫(yī)科大學碩士論文,2011.
[3]趙蕓蕓.不同血糖狀態(tài)下妊娠婦女血糖變化特征性分析[D].銀川:寧夏醫(yī)科大學碩士論文,2013.
[4]秦筠,林楠.妊娠與糖尿病[J].糖尿病新世界,2013,12(10):8-19.編輯/蘇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