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鄧小平同志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內容,更應從娃娃抓起。隨著國內外環(huán)境的深刻變動,社會思想觀念多元化,大學生群體特點和個性需求更加鮮明,新形勢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著嚴峻的形勢。據此闡述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分析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提出了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徑
中圖分類號:
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5)21014201
思想政治教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基本方式。中共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強調:“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積極、健康、向上”,同時指出:“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xié)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泵鎸π滦蝿?、新情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應與時俱進,需要不斷探索提高的新途徑、新方法。
1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xiàn)狀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當前大學生思想狀況的主流繼續(xù)呈現(xiàn)出積極、健康、向上的發(fā)展態(tài)勢,眾多大學生通過手機、電腦等新媒體,關心國際國內發(fā)生的政治大事,在更開闊的視野下,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或參加志愿者活動,表現(xiàn)自己的愛國之情。政治鑒別能力不斷增強,當代大學生已能比較冷靜地思考一系列政治問題,不再容易被某種思潮或某種勢力所左右而采取過激的行動,能用理性的態(tài)度看待,政治上日趨成熟。
2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網絡成為新媒介,沖擊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主要靠課堂上被動灌輸。根據《智能手機在大學生中的使用情況及前景的調查報告》顯示,隨著2011年手機3G業(yè)務的普及,上網已經變的像發(fā)短信一樣便捷,網絡在當代大學生中普及率逼近100%,微信、微博、QQ、MSN等網絡平臺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當前網絡作為重要的信息傳播渠道,信息量浩大,假設不考慮網絡流量限制,有wifi的條件下,有資料顯示,84.2%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超過2個小時,24.2%的學生上網時間超過4個小時,網絡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生活,網絡信息紛繁蕪雜,內容良莠不齊,還包含一些暴力、淫穢、反動和對奢靡生活的向往,這些容易誤導學生形成消極的人生觀、價值觀,嚴重沖擊著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
(2)心理健康水平,影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理念,心理健康教育則是培養(yǎng)大學生具有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心理問題,是“三觀”問題在心理方面的反映。高校不斷擴招,門檻降低,每年高校畢業(yè)生日趨增多,網絡數據表明,2013年全國高校應屆畢業(yè)生達到699萬,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yè)生的數量達到727萬,就業(yè)壓力持續(xù)增大,形形色色的招聘會不斷舉行,但高質量的適合畢業(yè)生的工作不多,大學生的自我需求得不到滿足,對前途感覺一片迷茫,根據對3+2會計專業(yè)3個班級的跟蹤調查,臨近畢業(yè)時,63%的畢業(yè)生有這種感覺,生活的心理壓力增大,郁悶的情緒沒有及時疏通,會出現(xiàn)抑郁、焦慮、強迫癥、暴力、自虐等心理問題。家庭變故也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據我們對一個學院的跟蹤調查,90%心理出現(xiàn)問題的學生屬于單親家庭,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也由以前的2個演變成13個,個體數量呈增多趨勢,由于社會發(fā)展進步,社會上的單親家庭數量明顯增多,學生長期處于缺少父愛或母愛的家庭,人格有缺陷。這些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都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
(3)輔導員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制約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2006年5月20日發(fā)布的教育部令第24號文件《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中明確指出,輔導員是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指導者。輔導員年齡集中在25-35之間,年輕容易與學生溝通,但經驗缺乏,耐心不夠。輔導員大部分本科畢業(yè),學歷層次低,所學專業(yè)分散,學習思想政治教育和相關專業(yè)所占比例很低,體育、英語、經濟管理、旅游、電子商務等其他專業(yè),新形勢下出現(xiàn)問題分析能力較弱。高層次學歷的人才,大部分不愿干輔導員,工作辛苦而且地位低,還有一部分碩士研究生也從事輔導員工作,但是招聘進來的臨時工,工資待遇低,人心不穩(wěn),由于沒有太大約束性,人員流動性強,有部分自己思想政治素質不高,受利益或評職稱的驅使,無形傳播功利的價值觀,容易誤導大學生的“三觀”。
3提高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途徑
(1)搭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平臺,拓寬思想政治
教育空間。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校園網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少的負面影響。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重視正確的輿論導向,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不斷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間。大學生作為時代的嬌嬌者,利用網絡獲取信息是良好的,但利用網絡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的就很少,據調查,和老師進行互動交流僅占到183%。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利用微信、微博、騰訊QQ、MSN等個性化交流平臺,以班級為單位建立群,或者建立社區(qū),大家可以暢所欲言,通過網絡傳播正能量,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學生在網絡上曬的生活照,對網絡新聞事件或一些觀點的評論,觀察和了解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以平等的身份參與其中進行討論,及時以參與者身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引領輿論導向。
(2)培養(yǎng)健康心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多是由輔導員兼任,術業(yè)有專攻,心理學專業(yè)畢業(yè)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很少,要通過多種渠道培訓現(xiàn)有的輔導員隊伍,掌握基礎的心理學知識,廣泛深入開展談心活動,建立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檔案,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高校設置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室專門機構,對場地和基本設施要有經費上的保障,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很大部分源于家庭,社會競爭激烈,家長忙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只有部分家長注重培植孩子的心理,上大學后,大部分家長與孩子的距離遠,家庭和學校及時溝通,當大學生出現(xiàn)心理困擾時,家庭、學校和社會形成合力,幫助大學生重新認識問題,調控自己的情緒,樹立科學合理的“三觀”。
(3)建立一支思想素質過硬的高校輔導員隊伍。“先育人,后育才”,大學的社會責任不僅要教學生學習專業(y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輔導員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言傳勝于身教,平時注重個人儀表,樹立良好的個人品格,日常工作要多看權威性報紙、網絡、電視等進行政治理論學習,遇到敏感問題時,堅持和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方向。高校建立一套切實可行吸引高層次學歷人員從事輔導員工作的體制機制,協(xié)調好他們評職稱之間的關系,比如年限和工資等次激勵、輔導員之間進行各項工作綜合進行評比,輔導員發(fā)表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優(yōu)秀論文給予適當的獎勵等等,提高他們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積極性和穩(wěn)定性,建立穩(wěn)定的高素質思想政治教育隊伍。
參考文獻
[1]楊曉慧,任志鋒.論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時、度、效”[J].科技資訊.思想理論教育,2015,(7):1920.
[2]吳巧慧.應用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6):5657.
[3]周杰.大學生政治思想品德評價的現(xiàn)狀及其評價模式的建構[J].教育與職業(yè),2014,(33):3536.
[4]趙國珍.全球化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36):112113.
[5]鄭培鋼,魏佳佳.微博環(huán)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討[J].教育探索,2013,(9):7778.
[6]焦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論基礎闡釋[J].教育與職業(yè),2013,(36):98